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冒湘妃 《家教指南》2003,(10):41-44
当前,中学生的早恋日渐成风,并呈上升趋势。据广州市中学生心声热线电话反映,有30%的学生正受着异性交往、早恋及青春期"性问题"的困扰。另据广州市青少年婚恋状况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谈恋爱的占19.5%,其中15岁以下的占3.7%。实际的数据要远远高于此。又有上海一份调查资料显示:上海5个区、6所中学的早恋学生占17.5%。对早恋持支持态度的占34.2%,认为对学习"没影响","影响不大"或"有利于学习"的大有人在。并在校园中形成了一定的早恋小气候。现在的上海街头,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相依相偎的穿着校服的中学生。他们或懵懂或清晰地玩着感情游…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早恋现象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严重的中学生早恋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严峻现实。“据1992年调查,深圳市中小学生中有早恋行为的男生占41%,女生占34.7%。”①《少男少女》杂志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有78%的中学生透露他们有普通异性朋友,有45%的人还有“很知心,无话不说的异性朋友”。在11~18岁的青少年中,83.7%的男生、94.2%的女生想和异性相好。广州市学生联合会副秘书长谢伟说:“广州中学生心声热线已开通10年,接听中学生来电3.5万多个,其中反映情感问题的就占50%。至于广州市中学生早恋的比例,估计不会低于10%。”②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早恋有人把它喻之为一种“流行病”,大有扩大漫延之势。对此,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一些研究中学生早恋的论文也不断出现在报刊、杂志上,对中学生早恋的原因、特别是教育方法提出了种种见解。但是我们也应承认,对早恋问题的研究才仅仅是起步,许多问题还有待更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对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早恋;如何看待早恋;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的重点在哪里等问题谈点认识,以便对学校教育工作者处理早恋问题有所参考。一、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早恋早恋,从字面上说就是过早地恋爱,然而如何才算“早”呢?为什么中学生恋爱就是早恋呢?应该有个科学的令中学生心悦诚服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含苞待放的花季,情窦初开的年龄,无论是身体成长的变化,还是基于情感和思想的逐渐成熟,中学生们对异性的向往和追求的心理和意识越来越浓。据一项研究中学生早恋问题研究的报告显示,已有近32%的现代中学生有过早恋的现象,而认为“早恋”现象无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生中(主要是中学生,也有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谈恋爱的人数日渐增多。据某市5所中学的调查,中学生中谈恋爱的人数达到10%以上,有的班级甚至达5%以上。学生过早地谈情说爱,对自己、对社会都是有害无益的。有关的调查表明,中小学生过早地坠入情网,主要是属于认识问题。只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劝导,讲清危害,就能有效地防止早恋的出现;即使已坠入情网,也完全可以解脱出来。为防止学生“早恋”,教师和家长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对学生进行性知识的教育,消除学生对异性的神秘感。孩子  相似文献   

6.
调查显示,中学生早恋已经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早恋在中学校园早已是一个不再神秘的话题。中学生头脑、心志都还尚未成熟,并且这个阶段有繁重的学习任务,过早的踏入一段恋情只会让他们分心,无心学习,同时对于如何处理恋爱关系中的种种问题他们也并不知晓,因此,早恋对于中学生而言是并不明智并且应该杜绝的。本文将对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展开分析,探讨中学生早恋可能存在的危害,并且有针对性的找到正确处理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学生异性交往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于2001年9月份对济南市900名中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学生性道德行为观念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中学生异性交往的两大突出特点。 1.中学生恋爱呈现普遍化、低龄化趋势 在被调查的900名中学生中,认为“只要有真正的感情,中学生可以谈恋爱”的高中生占39%,20.7%的高中生认为“中学生谈恋爱互有帮助”,30.3%的学生认为“中学生已到了谈恋爱的年龄,谈恋爱很自然、能理解”。对中学生谈  相似文献   

8.
早恋早疏导     
近些年来早恋风靡校园,中学生“拍拖”已成为一种时尚。据有关调查:高中学生早恋占全体学生的39.2%,高三年级早恋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50%。早恋已经成为老师、家长们眼中的“误区”,心中的雷池,曾是一个校园里避而不谈的话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恋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以个人的经验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早疏导防止早恋的发生,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最近,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也给部分社会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带来焦虑。应如何对待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研究课题。笔者认为,对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应该进行多方面、多学科的交叉思考,才能获碍比较正确的认识。本文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作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数字大参考     
《职业教育研究》2004,(8):67-67
●2003年上海和北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是53%和52%,也就是说这两个城市18~22岁适龄人口的半数以上可以享受到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而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目前仅为17%。据介绍,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平均水平为18%~20%,我国计划在2010年达到23%左右。现在国际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的有加拿大、美国、芬兰、韩国和新西兰等7个国家。《新闻晨报》●近期完成的哈尔滨中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显示,结交网友的中学生已占总数的55.9%,52.6%的中学生对早恋持肯定态度。《中国青年报》●“你为什么要学习?”在一千多名少儿…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早恋”是人们谈论青少年时的主要议题之一,不少人认为中学生早恋现象极为普遍,甚至谈虎色变,这使得不少学校和家长日益担扰。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因为中学生早恋决非普遍。恋爱是男女双方相互间在感情交流基础上体现出来的行为活动,它包含着男女双方对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认真态度。而中学男女生间的频繁交往大体都未包含这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学生中的“早恋”现象日趋增多,这个问题在全国各地中学里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反映。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到广州这个改革与开放的“窗口”,就中学生“早恋”问题作了初步调查。我们走访了一些不同类型的学校,召开了几次班主任老师座谈会,了解到:形成中学生“早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早恋”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也危及到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很不一致;一些教师对此还缺乏恰当的、  相似文献   

13.
玫瑰盛开在校园里 其实,所谓“早恋”的现象由来已久,人们对它的争论也似乎从未间断,但是,这仍然无法阻止它愈演愈烈地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如 今 ,在电影院、地铁站、公园里、公共汽车上甚至马路边,我们常常能看见这样的场面:一对对满脸稚气的中学生旁若无人地挽着、搂着、抱着……其两“情”绵绵的情景让许多成年人为之瞠目。据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我国初中学生约有5%,高中学生约有19%有“早恋”行为,上海市对万名中学生进行有关恋爱问题的调查,结果发现1/3以上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恋爱行为,重庆、广州、深圳、杭州、南昌等地的调查也得…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早恋”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结果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通常家长和老师认为中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如果中学生同异性同学交往“过密”的话,会耽误学习,影响学生的前途。一些教师甚至担心中学生的“早恋”行为会导致犯罪。因此,社会上大多数人对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持保留或反对的态度。为了正确地看待、处理这一棘手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了解中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和看法。为此.笔者对广东省两所中学的21名学生(男11名,女10名)进行了深入访谈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判断可谓是众口一词的——“今日的中学校园里,确实的、大量的、严重的存在着中学生早恋现象。”对此笔者大不以为然。草就本文,权作一家之言。一、中学生在早恋吗为了谋求共识,让我们首先界定“早恋”的含义。“早恋”一词有明显的认知评判倾向,即“为时尚早的恋爱”。无论早恋是有怎样的特殊性,它应该是有爱情活动的“五大特点”——自主性,对等性,排他性,持久性和道德性。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中学生早恋是我们无法忽视的问题,在学校的发生概率在逐渐提高.目前,据国内部分调查结果显示:13~17岁的中学生中大约有30%左右的学生承认有关系密切的异性朋友,其中有7~8%的学生承认自己有早恋行为,学生之间对于早恋现象已经司空见惯.那么,如何应对中学生早恋现象,这是我们亟需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上海《新闻晨报》曾公布一份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保健科主持的调查:上海三成高中生有恋爱史;《南京晨报》对南京中学生的调查表明,有近六成学生认为早恋是美好的,高二学生有近半曾早恋。此类的报道、调查还有很多,它们所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在某种程度上,中学生恋爱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同时《温州都市报》报道,温州龙湾区沙城高级中学为防早恋,学生餐厅分性别,可谓谈“虎”色变,如临大敌。面对已然常见的中学生恋爱问题,家长、教师常常看到苗头就已方寸大乱,不问原因就行大棒政策,孩子的心,家长的心,教师的心都受了伤,…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的“疑似早恋”,在这里指的是一些中学生在同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过于密切,因而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怀疑或非议,并被判断为早恋的行为。通常情况下,教师及其他同学会对这种行为持敏感态度,并进而给涉足这种行为的学生戴上早态的帽子。《想说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新奇的事物太多了,咱们中学生也越来越敢于接受新鲜玩意儿。据说校园里“早恋”已经过时了,现在流行的是上网“结婚”。10多岁的人就“结婚”?真是匪夷所思!没有确切的数据显示,到底有多少中学生在玩“网婚”游戏。但是从报刊、网络上的报道可以看出,这个现象相当普遍,很多人对此非常担忧。“网婚”究竟是怎么回事?人们对中学生玩“网婚”的担心是否有道理呢?这就是本期要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早恋问题已屡见不鲜,影响学生的升学,令家长和教师头疼。以前家长、教师对早恋常采取"不提倡,不反对,不声张"的态度,并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应试图通过真实的案例对早恋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