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刘敏  张丽 《成才之路》2014,(6):60-61
正"分享"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与人分享对于幼儿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需要创设分享环境,建立分享规则,家园合作,采取一致的教育态度来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培养。一、建立班级分享区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儿童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习惯  相似文献   

2.
职业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宗旨是服务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在正确把握课程性质、任务和特点的基础上,可探索实施"经营三维空间、落实三段发展、做好三个结合"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三维空间"是指学校系统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职场体验发展."三段发展"是指学生自主发展的"认知设计、落实调整、持续发展"三个阶段."三个结合"是指体现教者理念,指导教者行为的指导与自导相结合、训练与模拟相结合、分享与体验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生本阅读理念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分享交流,价值在于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和他人沟通分享的能力,协助学生架起"乐分享、会分享"的桥梁,助益学生未来发展。学校是小学生阅读的主要阵地,小学生因为心理的不成熟,难以保持长时间的阅读行为活动,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教学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基于此,分析研究生本阅读理念下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分享实践。  相似文献   

4.
《教师博览》2018,(9):90-91
有人认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无关,这实际上是一种偏见。"探究与分享"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重要栏目,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学序曲》为例,在"探究与分享"活动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努力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相似文献   

5.
分享是个人和他人和谐交往的基础,分享不仅仅是让别人来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成功,还应去分享别人的快乐的情感。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多占”。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分享行为的培养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与人分享不是幼儿自发的,而是由老师或者孩子周围的人教给孩子怎样去做,久而久之才形成的。现谈谈工作中我是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的。  相似文献   

6.
分享是人类的一种亲社会行为,学会分享对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培养儿童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是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幼儿社会领域教育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违背分享行为之根本的“伪”分享教育倾向,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幼儿教育者应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社会性教育,通过创设分享的情境和机会让幼儿实践和体验分享行为,并要慎用表扬和奖励等强化手段,在以身作则中把握分享教育的尺度.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48):49-50
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而言,在学习、思想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因此,为了引导班级学生尽早走出中考失利的阴影,本人尝试把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本文中简称为"心育活动")相结合,应用于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本文就是其中几个典型案例的分享。  相似文献   

8.
在2005年第11期《中国特殊教育》上介绍了一项关于弱智学生合作与分享行为的干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干预,弱智学生的合作和分享行为的水平是可以提高的。对弱智学生实施合作与分享行为的教育干预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合作和分享行为对弱智儿童未来适应社会非常重要,应该设置专门的课程,用专门的课程来教他们。以便于促进弱智学生这两种行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分享行为与分享行为教育"分享"是一个较为模糊的动词,目前为止对"分享"这一概念依然没有形成具体的、确定的定义,但是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分享"是一种亲社会的行为。有关儿童分享行为的研究被认为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亲社会行为往往界定为"被所在社会接受和鼓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曾英 《教育探索》2007,(12):113-114
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会性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实生活中的幼儿很"自私",不愿意与人分享.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后天形成的,正确实施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可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2~3岁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通过幼儿园集体生活,培养分享行为,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人交往,迈出社会交往的第一步。行为结果强化、榜样示范、言语指导、个人体验等都是培养2~3岁幼儿分享行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于冬梅 《课外阅读》2011,(11):395-395,291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分享”行为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来健全其人格,促进幼儿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加强榜样的示范作用,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通过开展角色游戏进行分享练习,以及通过让幼儿分享成果,体验劳动快乐,使幼儿切实养成互相分享的习惯,为他们未来的成功插上翅膀。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本质就是爱的教育。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一是要实施"爱而有度"的规则管理,二是要开展"爱要分享"多样化沟通活动,三是要发扬"爱要普世"的教育情怀,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分享,体验集体精神生活,打造深度融合的班级文化,唤醒学生的自我价值认同,培养学生内生觉醒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分享式教学就是在具体教学中,学生经历"问题—思考—分享"的过程,达到共同成长,最终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一种教学理念。分享式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个人得到充分的发展。分享式教学同时也是一种基于个性化的教学,既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又顺应学生天性的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施教,关注全体,学生完全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分享式教学如何在"问题—思考—分享"这样的思维过程中体现差异性的教与学呢?现将点滴做法撰写成文,希望能引发读者思考。一、问题的提出体现差异性的教与学问题由学生提出,是分享式教育理念的主张。学生自  相似文献   

15.
分享行为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对幼儿的同伴交往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并不乐观,甚至表现出自私自我的现象,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全发展。这是与幼儿的认知水平、心理发展及成长教育等因素有关,对此本文提出了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几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它包括谦让、互助、协作、分享等有益行为,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行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有: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援助、捐献等等。新的教育观指出:幼儿教育应为人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培养他们终生受益的品质。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社会教育的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分享行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行为。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能使幼儿顺利适应社会生活,并完成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使幼儿与他人更好地交往,有利于幼儿在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幼儿分享行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8.
观察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随着教育的前进,观察反思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中教师急需培养的一种专业技能。在观察反思中,老师得到了成长,幼儿得到了发展,课程得到了丰富。下面分享"苏绣寻品,培养秀德"这个由观察反思引发在地域文化中开发德育课程资源的故事,期盼能在分享成长的同时,守护我们的文化遗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敬业"。  相似文献   

19.
<正>分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分享对幼儿的将来是十分重要的。分享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能使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习互相谦让、愉快交流、语言表达等。进入中班后,幼儿逐渐愿意与同伴合作,如果在中班能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进入大班后就能熟用分享的技能,融入各类集体活动中。一、培养幼儿分享意识1.在园开展有针对性的分享教育教学活动分享意识的形成应该在潜移默化中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幼儿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家长分享教育知识的匮乏、对幼儿的溺爱,还有亲缘关系的不和谐,都容易造成家长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强行要求幼儿进行分享、限制幼儿自发分享、忽视幼儿分享体验等问题。对此,必须加强家园合作,丰富家长的教育知识;对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持引导鼓励的态度;加强榜样示范作用,从而提高幼儿的分享意识,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