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创业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支持风险投资者创新、企业家创业的绝妙工具,是推动高新科技技术产业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由于创业投资的特点,风险投资人对企业家的创业项目的投资有着高风险、高收入的特殊性。如何形成与设计创业企业家代理风险的激励约束机制,是风险投资对创业投资风险管理中十分必要和关键的要素。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乃至研究机构都有过探索,但碍于政策或其他因素,许多研究并没有能在创业型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尤其是风险报酬激励、控制权激励与声誉激励这三个创业企业家激励机制的重要方面有重点涉猎。因此,笔者将重点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企业通过创业机会迭代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利用用户体验促进创业机会良性迭代对提升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但现有文献关于用户体验对创业机会迭代的作用机制缺乏深度探索。本文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编码的单案例研究方法探讨用户体验、利益相关者共识与创业机会迭代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创业机会迭代是由迭代动机、迭代实施和迭代结果构成的持续过程。用户体验是贯穿于创业机会迭代全过程的核心要素;利益相关者共识是用户体验对创业机会迭代作用的调节因素。研究成果丰富了用户体验、利益相关者共识与创业机会迭代的理论内涵,研究结论为在位企业和新创企业进行创业机会迭代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探究新时代背景下女性创业动机、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资金获取等创业行为特征,以29位新时代女性创业者为样本开展案例研究.研究发现,新时代女性创业技术含量较高,市场细分程度较高;创业动机主要源于成长和价值实现需要;创业机会主要来源于基于生活体验的非正式网络;凭借项目实力和独具优势的沟通能力,股权式融资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对企业家在持续创业不同阶段中表现出的创业学习行为、网络能力和工匠精神进行梳理,提炼转型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挖掘变量间的内在关联并构建理论框架。研究发现,有效的创业学习需要结合创业情景对三种创业学习方式(认知学习、经验学习与实践学习)进行动态调整,而网络能力作为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要求企业家根据环境变化前瞻性的谋划、构建、调整和重构产业网络与技术网络。企业家需要结合工匠精神的核心维度(规范化、控制力与创业自我效能感)进行心智模式的自我塑造,通过对创业内容的专注、对创业情景的控制和对创业动机的激发来实现从创业学习者到网络主宰者的成功蜕变。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动机和新创企业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但长期以来对大学生的创业环境、创业动机和创业企业成长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不清楚,如何优化创业环境进而提升创业绩效是创业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创业环境因素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创业绩效,而是需要创业动机这一内在的媒介转化为新创企业成长绩效。以417个小微型创业企业的大学生创业者为样本,构建大学生创业环境、创业动机和创业企业成长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关键影响要素是高校创业教育和创业文化;高校创业教育、市场环境、扶持政策和创业文化通过大学生创业动机间接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绩效,创业动机承担着大学生创业环境影响新创企业成长绩效的完全中介作用。完善大学生创业环境可强化大学生创业动机水平,进而提高创业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6.
李雯  夏清华 《科学学研究》2012,30(2):284-293
 学术型企业家在大学衍生企业的创建与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全国“211工程”大学衍生企业的调研数据,利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实证检验了在学术与产业两种不同环境的支持效应下学术型企业家的创业驱动机理,并探讨学术型企业家的创业行为如何作用于大学衍生企业的绩效表现。研究发现:学术型企业家的创业感知作为中介变量,影响了环境支持对于创业行为的促进模式,形成了“环境支持→创业感知→创业行为”的创业驱动机制,并且,学术型企业家的创业行为对大学衍生企业的绩效表现有显著的积极贡献。在这一过程中,学术环境支持要素与产业环境支持要素的支持方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孙红霞  郭霜飞  陈浩义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879-1888
 近年来,我国农村创业活动越来越活跃,农民创业动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资源两大因素对农民创业动机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创业自我效能感维度中,机会识别效能感对农民创业动机强度影响最大,机会识别效能感、组织承诺效能感、管理控制效能感对农民生存型和机会型创业动机强度都有显著性影响,而风险承担效能感仅对农民机会型创业动机强度有显著影响;创业资源各维度中,财务资源对农民创业动机强度影响最大,财务资源和知识资源对农民机会型和生存型创业动机强度都有显著影响,而人力资源仅对农民机会型创业动机强度构成影响。可见,提升农民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增多农民创业资源能够有效增强农民创业动机的强度。  相似文献   

8.
创业文化对创业者创业动机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创业文化要素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个人主义、创新认知、挫折意识和道德法制观念对于创业者创业动机存在激励关系的假设。针对90家天津市独立或合伙创立企业的创业者心理行为展开实证研究。通过随机抽样、电子问卷调查和数据回归分析处理得出上述创业文化要素对创业者创业动机存在激励关系传递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文化要素中的个人主义对于创业动机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创业文化要素中的创新认知与创业动机之间存在激励关系;挫折意识与社会性创业动机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创业导向是表征在位企业创业强度的重要指标。利用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以成立6年内的东部地区私营企业为样本,整合社会身份和角色身份理论,探究企业创业导向的提升路径。考虑到社会身份与角色身份类型多样且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对企业家社会身份与角色身份类型的匹配关系进行构型研究。研究发现:开发者角色身份是企业获得高水平创业导向的必要条件;具有相同社会动机的企业家对企业创业导向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差异体现在核心角色身份的存在与否上;通过机会识别、开发来满足利他性社会动机的身份构型,能为社会创业者的动机提供新的解释。从个体身份视角探究企业家"社会动机+行为选择"机制对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丰富了创业导向的前因研究,拓展了社会身份理论与角色身份理论在公司创业领域的应用,并为结合两类身份理论解释感兴趣现象的可行性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10.
肖璐  范明 《中国科技论坛》2013,(2):134-138,146
根据在全国范围内收集的2533份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技术,揭示了社会网络的构成维度(即网络顶端、网络规模、网络差异)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网络顶端对大学生生存型、发展型创业动机均产生负向作用,说明社会网络资源一定程度上不是促进而是阻碍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网络差异对生存型创业动机产生负向作用,而对发展型创业动机产生正向影响,说明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创业动机有显著差异;此外,生存型动机较强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的重要特征,也是其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黎常 《科研管理》2019,40(8):145-155
摘 要: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选择广受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本文基于归因理论,以63位具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创业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方法,研究创业失败者对于过去创业失败经历的归因,如何影响他们再创业行为的选择。本文发现将失败归为不稳定的外因,或可控的内因,能更大程度上解释新手创业者的再创业行为决策;将失败归为不可控的外因,能更大程度上解释习惯性创业者的再创业行为决策。不同创业经历的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决策,受到创业者对失败归因的不同维度组合的影响。本研究为中国情景下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选择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focuses on entrepreneurs’ Internet-era imprint and its effect on the level of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epreneurial firms’ venture capit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inting theory and signaling theory, we find that entrepreneurs with Internet-era imprint are more willing to use digital technologies in their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which raises the level of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within a firm. Imprint-driven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acts as a quality signal to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access to venture capital from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addition, venture capital providers do not value the entrepreneurs’ personal socioeconomic status for easier access to external resources, but rather their Internet-era imprint, which is more relevant to the success of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Our hypotheses are supported using data from the Chinese private entrepreneurial firms in 2016. Overall, our efforts to extend imprinting theory to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literature suggest that the Internet-era imprint persists in the digital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Moreover, this study enriches the signaling mechanisms in entrepreneurial venture capital research by conceptualizing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as a signal.  相似文献   

13.
首次创业失败会对连续创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创业失败的负向烙印效应如何消褪?本研究探索首次创业失败的烙印效应与消褪机制,并运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跨区域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次创业失败对连续创业具有负向影响;但创业者越年轻、创业失败持续时长越短、失败时处于企业成长期,以及当失败发生在社会环境宽容和支持的区域,首次创业失败者更容易重整旗鼓、连续创业。本研究拓展和补充了烙印理论在创业失败领域的应用,对创业者走出失败藩篱、东山再起具有实践意义,对政府推动高质量创业活动也具有启发。  相似文献   

14.
既有研究聚焦于创业者个体内部因素来解释连续创业者的再创业绩效,而嵌入于社会环境中的连续创业活动如何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研究尚处初始阶段。在创业失败率较高的背景下,对失败宽容的创业文化如何影响连续创业者的再创业绩效尚未清楚。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从连续创业者的情绪以及认知视角切入探讨宽容的创业文化对连续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以来自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的225位有过创业失败经历后又再创业的创业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和Bootstrap检验方法。结果表明:社会宽容对再创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宽容和再创业绩效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创业激情与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宽容和再创业绩效之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宽容的创业文化对再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证实了文化因素是驱动创业激情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前因变量,对创业文化与连续创业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对推动宽容的创业文化实践也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彭伟  符正平 《科学学研究》2015,33(12):1851-1860
海归创业者是当前中国创业浪潮中最为核心的主体之一,他们的行为与才能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深远的影响。以十位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为研究样本,应用扎根理论方法对海归创业行为过程进行归纳性分析。研究得到了海归创业行为过程的关键构成维度:(1)海外经验及宏伟梦想是推动海归创业的关键要素,但需要在坚强意志力以及合适的时机下才能真正开展创业活动;(2)机会发现、机会创造是海归创业的关键行动,这些行动需要通过双重网络嵌入、创新行为以及双元管理等策略进一步深化;(3)海归创业行为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研究结论拓展深化了本土创业管理理论,对当代海归创业者成长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邹旸  崔连广  闫旭 《科研管理》2019,40(7):224-234
效果推理逻辑为不确定环境下的决策问题提供崭新的思路和方法,近年来引起学者们的高度关注。本研究通过借鉴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将自我效能引入决策理论研究,分析不确定环境下效果推理逻辑形成机制。基于132份调查问卷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发现:过往成就、替代经验以及创业激情对效果推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效能对效果推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效能在过往成就和替代经验对效果推理的影响作用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创业激情对效果推理的影响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的结果说明对于创业者而言,拥有创业经验并非运用效果推理逻辑的唯一条件,还可以通过获得替代经验以及凭借自身的创业激情而提升自我效能感从而运用效果推理逻辑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地区创业者作为样本,检验既有知识、创业警觉性和创造性思维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以及创业警觉性和创造性思维及其各维度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创业警觉性、既有知识和创造性思维所有维度对创业机会识别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创业警觉性各维度及创造性性思维在创业警觉性、既有知识与创业机会识别间均起到中介作用,由此创业机会识别的内在机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胡贝贝  张秀峰  杨斌 《科学学研究》2020,38(12):2228-2235
本研究以中关村科技园区15位典型创新型创业人才为对象,通过非结构化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和方法探究了创新型创业人才基础素质与专业能力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和转化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基础素质层面,创新型创业人才具有感性与理性复合的人格特质、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贯通的知识基础,以及高智力和充沛精力体力复合的生理素质。在创新型创业活动开展层面,具有创新型创业机会的识别/创造能力、开发能力,以及创新型企业的运营能力。其开展创新型创业的专业能力是其基础素质在特定契机刺激与创新创业意识驱动下,围绕创新型创业主题的聚合转化和显现。其专业能力的生成机制模型为:基础素质-(创业契机+创新创业意识)-专业能力转化。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创新型创业人才培养和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资源约束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因此探索突破约束并实现企业快速成长的途径成为创业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企业资源观和人力资本理论视角,构建了创业拼凑、先前经验以及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绩效三者之间的概念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17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由此得出了相应的结论:(1)创业拼凑、先前经验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绩效正相关;(2)创业拼凑分别与创业经验、行业经验和工作经验正相关;(3)创业经验、行业经验在创业拼凑与创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但工作经验未在创业拼凑与创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借鉴欧盟促进不同边缘群体创业的多维举措,推进中国“双创”活动开展。调研欧盟面向妇女、老年人、移民群体的创业激励举措,研究发现欧盟及其成员国通过法律保障、促进信息交换、设立专门孵化器、破除资金壁垒等方式,有效促进了边缘群体企业家的产生。吸取欧盟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提出建议如下:中国应设立专门面向边缘群体的创业孵化器或前孵化器;建立专门面向边缘群体的公益性创业教育平台;加强面向边缘群体的创业经验分享和创业精神培养;为老年人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并促进代际创业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