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引导农民走向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走向市场的脚步越来越急,浙江省今年已在全国率先实行粮食购销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农民不仅要根据自己对市场的预测安排生产,还要自己承担所有风险。许多农民一时感到无所适从。引导农民成功走向市场,对新闻报道来说,是责无旁贷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县级电台的主要听众是农民,农民是服务的主体。面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新形势,县级广播新闻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大胆改革和创新,为农民走向市场铺路搭桥。消除“思想路障”思想解放是正确行动的先导。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农业,政府管收、农民管种,农民种的是“太平田”,生产经营的依赖性较强。如今,要发展市场农业,不少农民思想观念一下子难以适应。因此,引导农民走向市场,首要的是帮助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目光从计划转向市场,增强市场  相似文献   

3.
农业结构调整报道要帮助农民搞好结构调整,最直接的办法.是发挥媒体的服务功能,利用媒体消息来源多、传播范围广、反映速度快的优势.向农民提供广泛而及时的市场信息、指明众多有用的市场机会,供农民选择,让农民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对刚刚走向市场、尚无力自主寻找市场机会的农民来说,这既是对症下药,又是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4.
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根本上说,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对我们新闻工作来说,实际上明确了当前乃至今后,农业报道的核心任务,就是努力提高对农民以及农业、农村工作的引导水平,帮助他们克服计划经济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意识,进而成功走向市场,在赢得市场中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发挥服务功能 指明市场机会 最直接的办法是发挥服务功能,指明市场机会,让农民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对于刚刚走向市场的农民,这既是对症下药,又如雪中送炭。 一、广泛介绍市场的需求信息。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必然通过信息反映出来。让信息引导农民的生产销售,帮助农民对接市场。《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2年11月1日刊登了新闻《农业节目帮俺快致富》,介绍安徽和县农民根据从央视了解到的信息,把  相似文献   

6.
李剑 《新闻实践》2009,(7):67-67
服务性报道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媒体重视.笔者作为跑农口的新闻工作者,觉得如何做好服务性的农业报道.很有讲究.十分重要.因为农业报道的着眼点是农民,主要受众也应该是农民,而农民恰恰是信息相对闭塞、对市场驾驭能力较低的"弱势群体",所以更应该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7.
记站问题与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后,一些报社脱离财政供养和权力发行的“襁褓”,开始走向市场而出现的生存压力有一定关系,但是,更大的原因还是一些新闻单位在市场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忘记了自身的责任,从而淡化了自己作为直接管理责任人对于记站和派出人员的管理职责,放松了对他们的要求。有的为了报社的一时发展,放纵他们从事违规违法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从去年6月开始.陕西农民报就专门拟定了加大农业宣传报道力度安排意见,并组织编辑记者深入陕南、陕北等贫困山区,了解农村发展的新情况和存在的新问题,及时调整了宣传角度.以农民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为农民服务、替农民说话、帮政府解难.宣传党的政策,宣传科技知识,宣传精神文明.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搞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受到了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和省上农口机关的表扬。一、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我们经过广泛深入调查.了解到了农民读者对报纸的希望和需求是.通过看报纸.学习了解政策的读者占到47%,学科技知识…  相似文献   

9.
林炳堂 《声屏世界》2000,(12):34-35
随着农业逐步走向市场,农业结构调整成为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十分关切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也成为各级新闻媒体特别是处于基层的县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的重点。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一个重大变革,无现成经验可借鉴,带有很强的创新性,因此,对广大农民来说,有关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宣传报道就更具有指导性,更引起广大农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愿望更加强烈:入世之后农民要面对国际农业这个大市场,常常会显得茫然无措。由于农民的组织程度低,生产规模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竞争能力差,导致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如果有有问:当今中国农民最关心的是什么?回答肯定是:市场。“市场,你在哪里?”“不愁养,不愁种、就愁没地方送。……”农民对市场的困惑溢于言表。盐城有600多万农民。发行14万份的盐阜大众报在农村有广大的读者群。搞好农民走向市场的宣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不抓这个热点,就将失去读者。前些年,我们在报道中已涉及农民走向市场的内容,只是有点浅  相似文献   

12.
国内新闻界     
《山西农民报》下乡和农民一起办报据新闻出版报报道(作者王坤宁):今年以来,《山西农民报》提出报纸改革新思路,编采人员走出机关大门,分赴全省农村,和广大农民朋友一起办报。3个月来,报纸面貌有了新变化,读者反映良好。《山西农民报》下乡去和农民群众一起办报的举动,具体来说.就是分地市、分农口各厅局、分县区轮流上门办报。3个月来,《山西农民报》先后推出了太原市的小康建设、晋中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阳泉市的农科教结合、运城地区的苹果战略、农业厅的玉米战略、山西农大的科技市场、襄汾县的滩涂开发、万荣县王显乡的苹果…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祖先是人类最早进入农耕社会的,并且创造了数千年灿烂的农业文明。时至今日,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中国进行了多次工业化的改革与尝试,但农民、农业和农村“三农”问题的现代化始终没有解决。非但如此,几乎每次工业化的尝试均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我一直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最大问题也是最后难题,就是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问题,我们的农民不再是一家一户一个生产单位的农民,我们的农业不再是小农经济的农业,我们的农村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1月5日,《新华日报》发布消息说:为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千百万农民群众走向市场提供服务,解决农民目前面临的市场信息闭塞,农副产品销售困难,本报将发挥在全省城乡发行  相似文献   

15.
何立  王庶 《视听纵横》2010,(3):46-47
农业作为一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产业,受自然灾害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很大。新闻媒体践行"三贴近",就是要实实在在为农民解难题、办实事,民生新闻作为老百姓自己的新闻,已经深深扎根于民间,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一些采编者观念陈旧,缺乏市场意识,很少考虑城市读者的感受,就农业报道农业、就农村报道农村、就农民报道农民,新闻的聚焦点仍停留在典型宣传、工作成就等技术层面上,很少有市民喜闻乐见的农业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农村传统的经济工作规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也使农村干部和群众面临着新的选择。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县市报如何围绕市场经济的特点,加重、加大对农业的宣传,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走向市场,实现小康目标这对于70%的读者是农民的《瓦房店报》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首先要着眼于观念的转变 县市报面向市场,贴近农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客观要求,也是县市报新闻宣传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大多数综合类报纸上,农业新闻在大多数时间里,总是处于边缘状态,很少能位居头版头条的显赫位置。在这些报社,农业线是冷线,搞农业报道的记不仅少,而且频繁更换。因此,记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农业情况,当然不可能写出有深度有份量的新闻稿件。但是在《南方农村报》这样一份“专业为农民服务”的报纸里,农民、农业、农村的新闻就是绝对的主角,比起时政新闻、娱乐生活新闻这类有相对固定受众群体的新闻类别,更容易被农村读理解和接近的农业经济新闻也有了一个广阔的受众平台,让从事农业新闻报道的记们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农业正在受到冲击,农民的种植观念和市场意识也在逐步变化。作为与广大农民群众最贴近的乡镇广电站,如何适应形势,与时俱进,突破单唱“四季歌”的传统做法,引导和帮助农民主动面向市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增产增收,勤劳致富,这是基层新闻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引起了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的关注。电视作为当今最强势的传播媒介,理所应当在为三农服务方面做出自己独到的贡献。现在,上至中央台,下到不少县级台都开设了对农频道和对农专栏,都在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不过,从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因素和对广大农民的贴近性角度考虑,县级电视台更有责任和义务办好对农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