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随着近年湄洲岛旅游业的发展,社区居民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暴露。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统计数据,从湄洲岛旅游给社区带来的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等方面影响着手,分析湄洲岛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感知与态度,研究结果表明:湄洲岛旅游业社区参与不足;居民的旅游感知还受景区辐射范围的影响,形成明显的空间递减规律;湄洲岛居民旅游感知中社会文化、环境感知强于经济感知;居民对政府的作为有更大的期待。  相似文献   

2.
《莆田学院学报》2020,(2):105-108
通过湄洲岛与台湾岛两地体育旅游资源特点的对比,分析二者的共通点及差异,指出湄洲岛体育旅游资源拥有的潜在优势和机遇,并对湄洲岛的未来规划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湄洲岛是中国最有名的海岛风景旅游区之一,但波动的客流影响到海岛风景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实地访谈、调查与相关统计资料的收集,分析了湄洲岛接待的游客。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客流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波动,当地政府应采取措施消除客流的大幅波动,如发展各种不同的旅游产品,完善海岛功能区规划等。  相似文献   

4.
指出闽台拥有共同的文化资源,是合作与开发"智慧旅游"的基础。福建湄洲的妈祖文化是一个特殊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它为核心,构建闽台"智慧旅游"合作平台,有助于增进两岸的交流与互动。阐述湄洲岛旅游风景区应克服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更新观念,引入市场力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期建构适合于两岸旅游业整合与发展的"智慧"系统。  相似文献   

5.
《莆田学院学报》2017,(3):24-30
以携程网、Trip Advisor等相关旅游网站有关妈祖文化旅游地湄洲岛的1374条游客短评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方法,利用ROST Content-Mining软件对收集的文本进行数据分析,提取高频特征词并进行两两共现和语义分析,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对应分析的变量,进而深入分析湄洲岛作为妈祖旅游地的旅游目的地形象(TDI)感知的特征和评价。结果表明:妈祖文化、优美的海岛风光和丰富的体验是游客TDI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文化和海岛旅游是妈祖旅游地的核心吸引物;湄洲岛游客的TDI层次感知包括:空间位置形象认知、旅游地类型认知和旅游地地方性认知;湄洲岛游客的TDI负面感知因素分为景观、设施、服务和安全感知4个主类目。据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妈祖故乡湄洲岛元宵"闹妈祖"习俗活动中,舞蹈活动颇具特色。它是古代信仰物化形态的一种遗留,也是一种逐渐形成的自我调整机制。这些传统习俗依旧存在于莆田湄洲岛民众生活之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丰富多样,呈现出祭神谢恩、群聚交际、宣传教化、娱乐健身以及新时期增加的促进两岸及海内外文化交流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妈祖故里湄洲岛●陈健生/芜湖市29中学福建省中部的湄洲湾口,有一座峰秀石奇、洞幽林静、滩缓潮平的小岛——湄洲岛,这里是世界各地妈祖信徒朝圣、旅游的胜地。湄洲岛面积仅16.6km2,当地居民不过2万,它距福州马尾港140海里(合259km),距台湾台中...  相似文献   

8.
以湄洲岛、广化寺、南少林为典型,阐述了莆田市宗教旅游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宗教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挖掘内涵、竞争力、产业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湄洲岛海岸地貌的发育受海洋动力和断层活动双重控制。东部以海岸侵蚀为主,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壕沟等地貌,在岬角间,形成海滩堆积;西部以堆积为主,形成淤泥质海滩,海蚀作用相对比东部弱。东峤断裂控制了台地和丘陵的分布,断裂东盘抬升形成丘陵,西盘下降形成台地。受北西—南东走向的仙游—郊尾断层左行运动影响,湄洲岛北部向西移动,南部向东移动,使岛的轮廓呈"S"形态。福建沿海在距今0.7—0.6万年前发生海侵时,湄洲岛处于断块抬升环境,就岛的局地范围,处于低海面;在0.4—0.3万年前福建沿海海侵达到高峰时,湄洲岛的海侵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动型海侵,第二阶段为地动型海侵。  相似文献   

10.
妈祖崇拜是中华传统文化语系内重要的组成部分。妈祖信仰的起源地湄洲岛的巨型妈祖石雕像是妈祖文化的一个新"地标"。其异于传统的新形象,也传达出妈祖文化所衍生的由迷信崇拜到文化遗产的象征意义转移。湄洲岛巨型妈祖雕像的创新性体现在雕像外造型的现代化塑造与新时代文化表征的彰显。  相似文献   

11.
通过GEM模型与ANP法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区域间海岛旅游竞争力,达到促进海岛旅游创新发展的目的。以辽宁省的大鹿岛、大长山岛及菊花岛为例,以竞争力GEM模型(Grounding-Enterprises-Markets)为基础选取资源、产品、设施、市场等六大要素构建海岛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进行海岛旅游竞争力的区域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海岛旅游的基础竞争力最优、市场竞争力较好,企业竞争力一般;在所评价的三个海岛中,大长山岛的旅游竞争力最强,菊花岛次之,大鹿岛则最弱。  相似文献   

12.
海南旅游业起步晚,但发展较快。本文分析海南旅游业经济效益的现状,研究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北海市涠洲岛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和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北海市涠洲岛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着生态环境破坏、海域严重污染、旅游配套设施滞后、景点开发水平低等问题.着眼整个岛屿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岛屿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打造系列高端旅游产品等来进行旅游资源的正确开发.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岛屿旅游目的地三亚为例,对相似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夏威夷、马尔代夫和巴厘岛的概况、旅游产业发展以及旅游发展战略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相关经验,为我国岛屿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探讨了旅游网站翻译的理论框架,其次研究了与海南岛相同纬度且旅游业发达的夏威夷群岛英文旅游网站的文本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来研究海南岛旅游网站英译。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南岛旅游网站英译过程中,不仅要对语言组件进行编译,有必要时也可对非语言组件进行调整和改变。  相似文献   

16.
北部湾地区村镇众多,海洋文化特征突出,需要深入结合“村镇”这一地域本体,将“村镇”特色和优势提升为强势。研究以涠洲岛特色旅游村镇为例,在对旅游竞争力中旅游资源要素、旅游区位要素、旅游形象要素、村镇文化要素等七个要素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整合资源,突出旅游产品特色、继续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全新发展旅游企业等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7.
邮轮旅游是国际旅游业中增长幅度较大的业务之一,三亚的邮轮旅游自凤凰岛国际邮轮码头投入使用以来,发展也步入快车道。通过三次指数平滑法对三亚旅游市场的总游客人数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中邮轮游客占总游客量的比率,进一步估测三亚邮轮旅游的游客市场规模。预测显示三亚邮轮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增长速度较快,为深入推动三亚邮轮旅游市场发展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8.
优化旅游空间结构是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点问题。海南建省20年以来,旅游空间结构从低水平的均衡发展,到海口“单极独秀”的非均衡阶段,再到三亚、海口南北两极,交相辉映的多核非均衡阶段,逐步形成了旅游业东部发达、西部落后、中部塌陷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海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策略:建设东部旅游产业集群、西部旅游增长极,然后南北带动、东西推进建设中部“国家公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