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随着电视节目播出模式的变化,电视受众的收视方式、收视行为、收视需求和互动方式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文章在受众分化和媒介融合两个维度对受众媒介接触行为进行了研究。针对电视受众的流变,提出电视媒体应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加强优质内容的传播,促使电视受众的回流,产生实际观看行为,并以网络平台优势,融合更多的视频用户,完成其传统观众经营方式的升级。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传播技术改变了电视剧文化再生产的过程.电视剧作为复制性艺术的属性被传播技术强化了,媒介促使其生产的模式化,成为一种"仿真"的过程.与此同时,互联网传播技术强化了电视剧传播中的文化区隔,这和产品提供方式与观看方式的改变存在直接联系.电视剧参与媒介环境的塑造,互联网传播技术的互动性促进了文化资本的内化.文字符号的参与为电视剧文化再生产中理性因素的提升创造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视在舆论导向、公共服务、文化消费的三重功能中寻找自己的发展定位,而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介在收视率的引领下,往往会身不由己地借助电视剧、电视娱乐去讨好、迎合尽可能"大"的大众,满足尽可能"宽"的需求。作为电视收视贡献最稳定的那部分中老年受众的休闲  相似文献   

4.
当下电视剧已成为提升频道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最有效、最快捷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对电视剧《哑巴新娘》创收视新高成因的探寻,来增进了解电视剧自身魅力、受众需求、主力收视人群特性对电视收视的重要影响,把握受众收视的一般规律,进而进行有效购片,成功播出。  相似文献   

5.
柳长盛 《今传媒》2016,(1):136-137
当今,媒介环境正在巨变,电视受众的收视需求也随之"升级".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对电视媒体的受众青睐度产生冲击,但其自身的传播弊端也为电视媒体重塑受众认同提供基础,本文将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受众的需求方式进行分析,提供相应对策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台湾电视剧行业曾推出过许多经典电视剧,但随着大陆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影视产业迎来发展大好机遇,观众的观看习惯和审美趣味也随之转变,传统台湾电视剧的收视"神话"在大陆电视剧、日韩剧等冲击下日益破灭.随着国际流媒体的不断发展,在其资本的加持下,台湾电视剧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契机.通过采用在线式参与观察以及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与15名大陆观看国际流媒体"落地"台湾剧作的用户及5名海外华人用户进行对话,探究处于不同空间的用户对于国际流媒体"落地"台湾的剧作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观看电视剧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据专家估计,在中国电视观众里,每人每天观看电视剧的平均时间会长达1小时以上。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2006年5月对全国18个城市的电视收视率情况的统计是,有3档以上电视剧节目进入当地收视前10  相似文献   

8.
闵慧 《东南传播》2015,(2):108-110
日韩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市场历经起起落落,而如今,韩剧在中国获得极高的收视率,日剧却日益衰退,收视群体不断小众化。本文以近两年广受关注的两部电视剧为例,从心理需求、文化需求、受众的从众心理、电视剧资源、文化产业政策和剧集设置等方面的不同来寻求日韩电视剧在中国传播效果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我国电视剧应从文化上靠近、把握现代人心理、寻求政府政策支持、利用网络媒介等方面来增强自己的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是一种大众化的文化艺术形态,在所有节目类型中充当收视支柱。本文以电视剧为例,从观众的职业身份角度试图呈现不同群体在电视剧观看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偏好及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预计到2022年左右,我国将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我国电视市场同样呈现出整体观众日均收视时长下降,老年人日均收视时长却增长的趋势.老年人是电视收视贡献最大的受众群体,也是电视最忠实的观众.由于老年电视节目数量少,我国大部分老龄人口的电视节目观看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本文通过对交互式网络电视的使用现状对老年人的媒介诉求进行研究,为媒体提升老年交互式网络电视的过程提供借鉴,促使交互式网络电视对老年人这种特殊群体的重视,从而解决老年群体的媒介诉求.  相似文献   

11.
在喧闹的媒介环境下,中国电视媒体走过了2006年的春天。有人说,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然而,在本该温馨的时节,我们看到得却是一番激烈的媒体大战,尤其突出表现在荧屏上的电视剧之间的博弈。可以预测的是,电视台的竞争已开始从落地竞争、节目竞争转到资源竞争,资源战将成为电视剧竞争的新焦点。电视剧资源战的背景1.电视剧拥有最多最稳定的观众。中国电视媒体面对着非常广泛的受众阶层,而电视剧最能满足大众收视需求。总体来看,各种节目类型中只有新闻、电视剧、综艺节目的收视比重超过播出比重,而电视剧又是目前兼具播放规模与收视效益的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媒介融合的概念界说为出发点,分析媒介融合语境下的受众特征以及受众的心理需求;为了适应媒介融合新语境的发展,论文尝试提出我国电视剧内容生产策略。  相似文献   

13.
司洪岳 《东南传播》2012,(8):113-114
历史题材类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中极具特色的一个类别,其创作题材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因而自电视剧诞生之初,此类题材便备受专业人士的关注,而生长于传统文化下的收视大众亦对其青睐有加,尤其近年来,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大众中持续"升温"。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电视剧市场的两大群体,即电视剧制作者以及收视大众两个方面分析此类电视剧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模式与传受关系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对受众来说,新媒体环境正在催生"参与式文化",受众从以往"传统媒介的靶子"转型为媒介的"管理者",因此促成了受众媒介素养的转型,从以往强调受众对待媒介时的批判能力到强调受众的自我选择和管理.根据这一变化,有学者构建了"媒介素养之塔"理论框架,据此框架,受众的媒介素养可以从媒介安全素养、媒介交互素养、媒介学习素养、媒介文化素养四个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张媛媛  张宇丹 《传媒》2021,(1):42-44
Vlog作为当下颇为受众喜欢的一种媒介,其记录生活的方式别有特点.本文通过聚焦Vlog受众文化群体被承认的需求、了解政治事件的需求、社会交流的需求与娱乐休闲需求,来探讨Vlog这一媒介形式的媒介文化特征,通过受众需要作为参照点,来分析Vlog媒介文化的整体风貌,以及受众选择Vlog这一媒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全媒体时代,运用传统方式进行电视剧的宣传推广已无法满足观众多元化的收视需求,必须充分利用好全媒体时代的各种新媒体使电视剧在崭新的媒介环境中获得新生,实现全方位、多层面、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17.
韩鸿 《新闻大学》2006,(4):39-43
本文关注在国内刚出现的电视剧参与式收视模式,认为其在电视剧营销终端的文本创新上拓展了新路.传统电视剧文本构成单一,单向传播,效果受限.以即时海评为特征的参与式观看模式,打破了电视台在电视剧终端播放环节的内容生产上无所作为的现状,增加了文本厚度,同时也开辟了新的快感维度,契合观众的收视心理和电视产品消费特征,对当下电视剧营销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传奇》是一部以反映新疆民族团结与发展进步为主题的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后,人气一路飙升,并以全国收视第一的骄人成绩圆满收官,在全国电视观众中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新疆文化研讨热潮.本文基于视觉传播研究视角,通过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深入剖析该剧的受众心理.通过受众心理分析,指出该剧的成功之处,以期为其他少数民族题材的电视剧制播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功勋》作为近期受关注度最高的新主流电视剧,打破了传统主旋律电视剧传播与接受的壁垒,无论在电视端还是在网络端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收视成绩.尤其是其中第一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更因其与电影《长津湖》的互文,"破壁出圈"成为流行文化.媒介融合时代,受众权利不断提升,消费者成为叙事的积极参与者.文本客体不仅在历时性的角度与...  相似文献   

20.
杨状振 《视听界》2008,(4):94-97
美国的电视节目类型化运作在全世界电视业中是发展最充分运作状况最好的,尤其是在电视剧品种的划分和制作播出上。今天。美国电视剧节目类型的制作和播出越来越趋于细分,观看或消费的模式也越来越接近于“自助餐式”,充分考虑和满足着社会各阶层的收视需求。研究美国电视剧类型。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节目内容。领悟其叙事结构和矛盾的架构与解决,也可以让我们在注重电视节目、社会环境和文化变迁等具体语境差异的前提下。为中国电视剧的类型化发展提供践行意义上的参考框架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