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赏析品味、关联阅读、迁移创造等策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品味语言、发展思维、内化文本等,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把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目前阅读教学还存在缺乏语文思维能力培养、沿袭旧的教学模式等问题,这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发现式学习、高阶思维、辨析表达和迁移运用等途径,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阅读的规律。这样,能让学生大胆地质疑、想象,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从求异思维、批判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途径入手,引领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的一些阅读课堂,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与体验往往停留在标签化的认知层面。这种单纯从基本概念入手的教学,无法使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真正深入的对话,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发展。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掘文本的教学资源,开辟更为广阔的渠道,将学生的思维从机械的概念认知转向具化体验,让学生在文本语言的世界中徜徉、感知、内化、倾吐,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和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从教材文本特点出发,通过解读文本并研制适切的教学内容、落实学生主体、遴选合理的教学策略等途径,引导学生沉入文本展开体验、思考,获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新作业设计、拓宽文本内涵、关注汉字故事等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让学生看到文本的画面,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1]作为核心素养之一的思维能力逐渐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独特的教学价值,从删改比较、变序比较、扩写补白、追根究源入手,以此设计出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内容特点,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归纳、判断、推理,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多元提问、纵横勾连、对立求异等策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体验文本的丰富内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腊八粥》教学为例,论述利用教材文本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建议教师充分挖掘文本价值,引领学生在品赏文字的过程中运用语言,在领悟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在写法迁移运用中发展和提升思维能力,在课堂的情感熏陶中理解和传承文化。  相似文献   

10.
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新时代语文教育的使命。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要素。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视角,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建构、文本思辨、文本鉴赏、文本感悟,进而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儿童主体,回归语文本体,回归学习本质。  相似文献   

11.
智慧阅读是基于语文学科性质以及学生认知特点的一种高阶阅读。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基于语文要素,引导学生进行品味语言、读写迁移,并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使学生掌握智慧阅读的基本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等,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学生的品行素养和言语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的提升,这些都是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关注、落实的。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文本的价值趋向,最大值的借助和利用文本,为学生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3.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尤其是阅读效果的一个关键。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去找寻能够触发学生思维的发展点,通常是文本的自相矛盾处、适宜争辩处、发散思维处、角色代入处、适宜表演处等。教师加之以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就能从中收获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紧扣语言特征,运用多样化的方式,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比较式评价、演绎式评价以及探讨式评价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语言、运用文本语言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正处在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培养学生对于文本的自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升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这三个方面着手,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迁移运用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整体迁移选择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想象画面、品味语言、对比联系、生活运用等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张昌仁 《考试周刊》2024,(13):35-3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语言理解、运用、思维和审美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文本的阅读、分析和思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目前,语文教学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感知体验,而且通过整体把握、深入感悟、迁移扩展等途径,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会学习,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9.
言语的构建与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言语构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材文本的言语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语言敏感、语言内涵以及语言底蕴等方面引导学生沉入语言世界,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表达、学会交流,以实现提升学生言语智慧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低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为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不断地优化教学策略,巧妙运用问题引路、批判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形成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容,而且能使学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