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52):17-18
寓言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篇幅短小,内容活泼生动,又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内涵,因而在语文教材中比较常见。寓言故事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寓言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感悟其中深刻的道理,同时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实践并加强,阅读面和视野得到拓展。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是学生喜爱的素材,对于寓言故事的教学要进行寓意的理解性教学,教师要进行适合的引导,使学生在寓言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寓言与生活相连接的过程中,寻找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寓言特性相契合的内容,进行自我道德观的反思与审视,引导学生生成良好的道德智慧,获得道德思考的加强与思维的扩张。  相似文献   

3.
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寓言故事类课文。对寓言类课文的教学,要基于文本表达、文体特征、寓言寓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寓言的故事、寓意,体会寓言的语言表达特点,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寓言故事占有着不可忽略的篇幅,寓言教学对于整个语文教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寓言故事,是在让学生体会寓言文章中文字的意义的基础上,把握其中蕴含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自我感悟和体会,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重视小学语文中对寓言故事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或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寓言故事,对于涵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综合、概括、判断等具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这些都是与学生的思维发展分不开的。对于低中年级学生来说,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寓言故事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以促进学生形成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6.
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寄寓深刻道理,它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寓言的教学可以从初读课文,把握内容开始,再指导学生朗读,深入体会寓言的寓意,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寓言的续写。  相似文献   

7.
寓言是一种借助简单的故事揭示深刻哲理的文体,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苏教版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寓言故事。对寓言教学,应该紧扣寓言这一文体的特点,从学生心理和认知需要出发,历经三重境界:浸润幻真交融的寓言世界、感知语言裹挟的鲜明主旨、探寻寓言故事的真相,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体,现行小学语文中寓言故事的安排不仅让学生体验与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更担当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本体作用。现行教材中,共收录寓言15篇,其中作为课文的8篇寓言分布在第一学段3篇,第二学段5篇,加之语文园地中收录的7篇寓言故事,编排上更侧重于第二学段,主要是因为寓言故事往往篇幅不长,且故事性、趣味性、言语性更适合于这一学段的学生学习。寓言教学,需要立足语用,关注核心目标,凭借"学寓言的言"这一核心学习活动,在习言中得意。笔者通过校本教研的几堂课来谈谈语用视野下的寓言教学。  相似文献   

9.
寓言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寓言故事为体裁的教学内容。优秀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去推理,去想象,去感悟言外之意。寓言教学还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情操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因此,重视小学生寓言教学,更好地发挥寓言教学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寓言”往往是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它通过精炼的语言锻造成一个富含人生哲理与教训的故事,让读者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寓言不同于散文、诗歌,它是作为一种特殊题材而存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作用在于,它不仅仅让学生从中学习了知识,而且还提升了思维判断能力,除此之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良好的道德情操。既然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那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搞好寓言故事教学呢?  相似文献   

11.
寓言故事大多有着鲜明的艺术形象,有着生动鲜明的哲理寓意,因此教授寓言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独特的艺术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领悟深刻的哲理。然而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过程中却存在某些问题,不少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思考寓言的哲理性,但是却忽略了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形象感受寓言,理解寓言的主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寓言故事形象生动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感知,在尊重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基础上引导其发展思维,培养想象力。  相似文献   

12.
小学三年级下册,寓言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版块。目前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学存在着授课方式僵化、寓意阐释单一、教学时脱离语用训练等问题。本文将基于此,通过对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寓言故事梳理、总结,寻求三年级下册寓言教学单元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在朗读中品味寓言故事的“言”,在对比中感受寓言故事中的形象,充分利用补白、课后题、前测等方式读懂寓言、感悟寓意。  相似文献   

13.
寓言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独特文体,常常借助短小而精悍的故事阐述深刻的哲理,在小学第二学段的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鉴于寓言文本的特点,阅读教学的中心就在于寓言形象的感知与内在哲理的感悟。而对于以直观形象性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寓言形象的感知最为根本,是引领学生迈向深刻内涵、体悟内在哲理的通道。提出要借助角色扮演,促进寓言故事的主动阅读;着力情节推动,延续寓言故事的发展轨迹;唤醒想象意识,丰富寓言故事的内心视象,从而构建师生活动的语境磁场。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鹬蚌相争》是苏教版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六册24课《寓言二则》中的其中一则寓言,重点是通过对寓言故事的解读,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因为完成本则寓言教学任务只用一课时,所以,指导书  相似文献   

15.
寓言是用生动有趣的比喻性的小故事来说明道理的。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就是它的寓意。寓言故事的情节虽然很简单,但它说明的道理却往往比较深刻。初中语文第二册的《伊索寓言二则》就是这样。在寓言教学中,怎样通过生动有趣的形象,让学生理解寓意,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呢?《赫耳墨斯的雕像》通过赫耳墨斯在雕画家的工场里受到奚落,讽刺了他的妄自尊大。当赫耳墨斯听到雕刻家说宙斯的像值一个德拉克墨时,“他笑了。”这一“笑”,是很传神的,很能表现赫耳墨斯那种狂妄自大的心理。但是学生读到这里,往往一掠而过。  相似文献   

16.
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文体。自“语文”单独立科以来,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有寓言的编选。现行教材中寓言更是得到了重视,无论人教版、苏教版还是北师大版,每套教材都有十几篇寓言故事。寓言以其独特的形式,明确的风格在叙事性作品中独树一帜。研究寓言的文体特点,探寻寓言的教学策略,对语文教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寓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个文学体裁,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形式。本文从寓言故事的特征入手,对寓言的教育意义及其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课本,平均每册都有两三篇优秀的寓言故事,如何通过这为数不多的寓言让学生明理,受到教育,培养语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准确定位寓言应该训练的语文能力——"教什么",是让寓言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一步。"教什么"是教师根据寓言内容选择要求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方法或技能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刘庆昌 《师道》2009,(7):73-73
新课程的理论告诉我们,教材是一种资源,积极主动地对课程进行适当地编排、调整、补充,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是应该提倡的教材观。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国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选用了《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则寓言故事,每则寓言都通过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揭示一个道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获得感悟。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目标】1.借助阅读记录表,读懂寓言,比较寓言,发现寓言的写法。2.运用学到的写法,学会自主创编寓言。3.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比较、观察,领悟寓言故事的写法,创编寓言故事。【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师:(板书:寓言故事)提起寓言,同学们一定都不陌生吧。我们以前就学习过寓言,一起跟随图片来回忆一下吧。(出示图片:亡羊补牢、拔苗助长、南辕北辙、守株待兔)这些都是中国的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