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陶行知作为一个有改造中国远大抱负的教育家,他对近代中国社会改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思考。他提出改造中国社会的主张是建立在他对中西文化观念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他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取舍及改造,并在创新的基础上与西方文化相融合。这种中西文化观念奠定了陶行知社会改造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创立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他从乡村入手,通过活的乡村教育来改造乡村社会,促进乡民生活的现代化:既有政治上的乡村自治生活训练以执民权,又有经济上的合作社训练以创造富的社会,同时更有各种教育形式和教育组织进行人的现代化改造。这一现代化方案对于转型期的中国乡村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陶行知认为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所以其乡村教育思想就是通过乡村教育的改造来实现乡村社会包括政治、经济以及人自身的全方位的改造,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改造,最终建成一个现代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作为一个有改造中国远大抱负的教育家,他对近代中国的关注并不局限于教育领域,他对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也极为重视.20世纪建成一个科学的中国是他改造中国社会的科学理想.为此,他主张辩证认识科学,既要发挥科学的积极作用,又要注重培养科学伦理.他提倡科学大众化,注重培养科学幼苗.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是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处于新式变革的重要转型时期。这不仅表现在新型学制的确定,而且还表现在先进知识分子教育观念的更新上。他们不满足于把教育作为从事救亡图存的工具,而是寄希望于以教育为中心带动整个中国社会的整体性变革。在这种观念的导引下,一批受过西学熏染的新型学人纷纷走出斗室书斋,迈向广阔的山乡社会,企望从教育入手去从事面向全体国民的社会改造事业。陶行知正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他是20世纪上半叶活跃于历史舞台上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一位始终致力于社会改造事业的爱国学者。他曾说:“我们研究学问,非只为…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陶行知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走向崩溃,进而由半封建半殖民地向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变革的时代。为了促进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他大力倡导改造旧的教育,建立新的教育,以造就新国民,造就新的中国。陶行知的《中国教育改造》文集,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他的这一思想。而文集中乡村教育改革方面的论述又成为他这种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造、变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当今的中国也是处地改革的时代。经济建设成为整个社会的中心。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推动经挤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也必须革除自身的弊端,以便培养顺应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6.
处于中国近代社会急遽变革的时期,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探索,提出了对今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依然富有价值的理论.孙中山认为,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在分析、批判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只有在结合当时的社会实践并与外来优秀文化交流中才能得到改造和发展.虽然,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封建因素批判得不彻底,甚至还有欣赏的成分,但他所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则是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个有改造中国的远大抱负的教育家,他对近代中国的关注并不局限于教育领域,他对近代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也极为重视。他认为,交通和教育都是国家根本之计,都是应当提倡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是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处于新式变革的重要转型时期。这不仅表现在新型学制的确定。而且还表现在先进知识分子教育观念的更新上。他们不满足于把教育作为从事救亡图存的工具。而是寄希望于以教育为中心带动整个中国社会的整体性变革。在这种观念的导引下。一批受过西学熏染的新型学人纷纷走出斗室书斋。迈向广阔的山乡社会。企望从教育人手去从事面向全体国民的社会改造事业。陶行知正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9.
与蒋梦麟、胡适一样,陶行知也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他不仅参与邀请杜威来华讲学,担任部分翻译;而且亲自发表文章,宣传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学说并以此批判脱离实际的中国“老八股教育”。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一步变革及陶行知本人生活教育实践的不断探索,他越来越不能满足杜威的教育思想,并不时提出相应的批评和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 人才教育,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四、五十年前,陶行知先生就人才教育的缘起、概念、培养、目标、方法以及人才教育和道德教育、基础教育、普及教育的关系,都作过深刻的阐述。本文将向读者介绍重庆社会大学,重庆社会大学与陶行知是什么关系呢?重庆社会大学是陶行知先生亲手创办的。陶行知创办的重庆社会大学是他教育思想和实践中属于普及教育范畴的校外成人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一名语言艺术家,他具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善于采用语用策略,其语用策略体现在语码策略、风格策略和修辞策略等方面。成功的语用策略为其教育思想的传扬,教育改革、社会改革理想的实现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对陶行知语言文字观、语言风格、语用策略等的研究,是陶研工作向广度推进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一名语言艺术家,他具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善于采用语用策略,其语用策略体现在语码策略、风格策略和修辞策略等方面。成功的语用策略为其教育思想的传扬,教育改革、社会改革理想的实现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对陶行知语言文字观、语言风格、语用策略等的研究,是陶研工作向广度推进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建校暨生活教育运动80周年,2007年3月14日,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和南京晓庄学院联合主办了"陶行知与当代教育"高层论坛,来自国内14个省市以及新加坡的陶研学者共80余人,就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教育创新思想、教育管理思想以及陶行知的信仰诸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探讨,学者们一致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华教育改进社是一个以留关归国知识分子为主体.文教界各方面有识之士广泛参与的教育社团.该社团开辟了国内教育社团自力更生的先河,对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教育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作为该社团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任期间为社团的活动开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中华教育改进社也为陶行知的个人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本文试图探讨陶行知与中华教育改进社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以期对当今教育团体的良性发展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毕生致力于中国乡村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丰富的乡村教育思想。陶行知关于生活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论述,深刻揭示了乡村教育的本质和精髓。借鉴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树立乡村大教育观,联合、开放办学,是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的必由之路;坚持“教学做合一”,在“做”字上下功夫,是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特色,是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刘大伟  申国昌  潘标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5):39-46,75,123
依据社会资本理论,可以将陶行知的人生划分为社会资本的形成期、拓展期、重建期和高峰期。陶行知充分调动其所积累的社会资本,通过同质性互动和异质性互动,实现社会资本内部文化资本、符号资本和经济资本的多元转换,推动了个人及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1985年中陶会成立以来,二十余年间,方明同志以他的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和创造性工作,为陶研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中国陶研事业的一面旗帜,千千万万陶友的楷模。他对陶研事业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推动各地成立陶研组织、领导和组织重大陶研活动、以典型经验引路推进陶研事业、培养陶研新生力量、恢复《生活教育》杂志、促进国际陶研事业等六个方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方明未竞的陶研事业深入开展下去,这是对他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民国初年,女子还基本上被排除在正规教育体制之外,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女子教育的先驱,他自始至终都关心、支持女性的教育,为争取女性教育权不懈努力,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女性教育理论。本文探讨了陶行知的女性教育观产生的历史背景,指出了其创造性、发展性的思想特征,分析了陶行知女性教育观的民主精神,希望对当代的教育改革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创造教育的开创者。他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内容,通过“六大解放”、“三个需要”和“一个条件”来解放、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强调发展学生的智育和能力,同时采用启发、自动、手脑并用等方法实施创造教育。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