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与《易经》的渊源关系进行研究,认为阴阳、五行、八卦三者结合而集大成的《易经》作为中华民族思想的源头,对中华武术思想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武术,中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取了易经哲学思想,即"天人合一"整体观、阴阳辩证观、八卦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和思想观念,成为中华武术几千年来不断发展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2.
正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总是受到当地文化的深刻影响,其演进发展的过程,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民族文化特征。如:中国武术讲究武德,所谓"习武先修德","尚德不尚力",是中国儒家思想在武术中的体现。而《易经》中的阴阳辩证法,老庄道家学说,则对太极拳、八卦掌的"相生相克、以柔克刚、内外合一、进退快慢"等武术理  相似文献   

3.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毋庸置疑。然而,对于"武"与中华文明的关系的定位一直不够准确。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在辩证唯物历史观指导下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社会经济形态、教育、文字,以及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进行研究。研究结论:武术起源于中华古代先民的生存斗争,华夏部族间战争与民族融合铸就了中华民族。"武"对中国文明的起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从这一全新视角论证武术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为我们重新认识武术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陈静  袁冉  范学锋 《武当》2012,(9):91
8月8日,"首届武当论易高峰论坛暨2012中国易学与传统文化年会"在武当山隆重召开。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李土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风水策划院执行院长王浩骅,复旦大学博士、国际易学联合会秘书长李定,世界易经联合总会主席、中华黄道易经学院院长黄道,全球华人联合会主席、华人国  相似文献   

5.
正《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百科全书,内容博大精深。中国红学大家周汝昌说:"……这部书中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却表现为‘通之于人众’的小说形式。如欲理解这一民族文化的大精义,读古经书不如先读《红楼梦》"。《红楼梦》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一种成熟的文化形态,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是最富有典范意  相似文献   

6.
胡明华 《武当》2013,(7):14-15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据专家考证,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先贤曾说过,"打拳打个理","学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一、太极拳具有哲理性太极拳的拳理源于《老子》和《易经》。因此,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便把太极拳与中国古典哲学联系在一起,认定太极拳是哲学拳。太极拳与哲学的关系源远流长。可以说,没有中国的古典哲学,也不会有当今  相似文献   

7.
刘世选 《武当》2006,(10):28-28
武术内容虽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但其哲学理论大都来源于《老子》、《庄子》、《易经》等道儒佛思想。练武要做个明白人,至少也要读一读研究一下这些著作。这些思想资料,有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过时了,失去了价值,但也有许多规律性的认识依然闪耀光辉。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学  相似文献   

8.
余利斌 《精武》2006,(2):49-49
在中国传统兵法中,影响最大、最受古今人士赞颂的当数《孙子兵法》,它博大的内涵、精深的思想及杰出的见解,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至今仍被当代社会的诸多领域作为决策和实践的思想准则。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传统武术也不例外,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孙子兵法》的深刻影响。下面我们试从《孙子兵法》“奇正”思想的角度,来谈一谈其对传统武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易经》是儒家十三经中最古老的著作,秦汉至今众多学者都对它进行过精细的研究。贯穿着《易经》的一条主线是六十四卦,它的中心是各卦图象对卦象的解说,尤以乾坤艮离震兑巽坎八卦(又称“经卦”)为其机要;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哲学、史学和自然科学诸方面。  相似文献   

10.
时昊阳 《中华武术》2020,(4):79-80,15
古之学者传道受业解惑,以"六经"为始。《易经系辞》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作为"六经"之一的《礼记》是规范世俗行为的准则,以各种标准来承载自然道体的著作。其中,《学记》一篇广为传诵。东汉郑玄以"名学记者,以其记人教学之义"来解释"学记"之名。它主要论述古人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虽然历经千年洗礼,但智慧之光却未随时间堙灭,特别在当下体育教育理论亟待完善的节点上,《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仍有极大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武术最本质的特征是技击;而技击亦是古代战争的基本手段。古代兵家的理论和思想对中华武术技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孙子兵法》是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从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一事件可以看出来,中华武术的技击思想与《孙子兵法》是分不开的,是深受其影响的。可以说《孙子兵法》是运用好武术技击的最佳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正杂技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文化之间相依相承,用中国杂技来演绎中国传统文化有天然的亲和力。近年来,广州杂技团创作了《现在梦幻时――聊斋》《西游记》《笑傲江湖》等剧目,将杂技技巧融入观众熟悉的故事中,用杂技来讲述中国古典文学故事,使杂技艺术作品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具有"中国精神"的表达,其有人物、有意境、有思想、有文化底蕴的表演,给观众带来视觉的盛宴。一、初步融合上世纪90年代,我国杂技主题晚会兴起。这是一种  相似文献   

13.
路迪民 《武当》2007,(6):20-21
太极拳的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之中,特别是老子《道德经》和《易经》,可谓太极拳的主要哲学基础。近年来,《亳州老君碑古字谱》逐渐面世,并受到太极拳传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春雪荐书     
《新体育》2011,(8):78-79
这部新著意在指引太极拳炼者、读者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与太极拳的关系,理解《易经》之博大精深,道家之浑圆一气,儒家之浩然正气,佛家的中空禅定。  相似文献   

15.
刘世选 《武当》2007,(10):33-33
武术虽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但其哲学理论大都来源于《老子》、《庄子》、《易经》等思想。练武要做个明白人,至少也要读一读、研究一下这些著作。这些理论资料,有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过时了,失去了价值,但也有许多规律性的认识依然闪耀光辉。我们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用前人的思想解决武术中很多现实问题,把握真正的武术内涵。  相似文献   

16.
论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中尚武崇德的内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习武先习德"、"尚德不尚力"是中国伦理文化和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在武术文化中的体现,也是武术文化中最直接、最理性的精华.因此,武术的生命力不仅在于技击,更在于尚武崇德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系辞》) 练太极拳要竭尽全力追求"形而上",不要为"形而下"而自喜.有人认为形意拳才是讲究形和意,其实太极拳、八卦转掌以及通臂、八法、弹腿等所有的中国传统武术,都讲究形和意,只不过形意拳是以"形意"立名而已.  相似文献   

18.
    
海石 《集邮博览》2010,(2):26-27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是喜庆而且是祥和、吉祥的,吉祥乃美好的预兆,《易经·系辞》下:"吉事有祥",吉祥在后世成为了通用的祝词,藏族人在相见或欢迎客人时,手捧哈达,口称"扎西德勒"就是吉祥如意的意思。在中国的语言、建筑、器物上"吉祥"无处不在。民间流传的传统吉祥图案内容广泛,形式活泼多样,是属于民俗文化的大范畴,体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本人习武多年,深有感触地认为中国武学与中国文学一样,其内容灿若星河,博大精深,融《易经》哲学、经络学、中药学、养生保健等祖国医学、象形取义等仿生学为一体,理法玄奥,深不可测;出现了一代代的武林高手,名家辈出,百花齐放。对于为"中华传统武术立言"这样的总纲,笔者结合个人的学武经历、学武感想、工作实践等情况,放胆一言,不当之处请各位前辈、  相似文献   

20.
在健康中国时代背景下,探寻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功能与价值,对促进全民健康、助力全民健身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版本学、文献断代辨伪学、古籍整理学等研究方法,对"五禽戏"的起源、发展流变及其养生文化要义进行探究。"五禽戏"发轫于南北朝时期,来源于古代仿生导引养生理论与实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版本,其中《养性延命录》本"五禽戏"是现存最早也是最接近华佗原创的版本,而后是《太上老君养生诀》《卫生真诀》《赤凤髓》和《内外功图说辑要》等版本,且各版本均有特色。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阴阳五行的生命法则、外动内静的生命实践、仿生之戏的生命情趣、立象尽意的生命美学、大爱仁心的生命高度共同构成了"五禽戏"养生文化丰富的生命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