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荡寇志》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上世纪初至40年代肯定艺术、否定思想,50至70年代思想艺术全否定,80年代至今重视文本回归理性。从内容来看又可分为六个方面:一是分析《荡寇志》的思想性,二是揭示《荡寇志》的人物形象,三是从哲学角度研究《荡寇志》,四是从接受史的角度研究,五是从续书的角度研究《荡寇志》,六是讨论《荡寇志》的现代性。但迄今对《荡寇志》的研究仍存在着深度不够的问题,这影响到了对《荡寇志》的公允评价,从这个角度来说,《荡寇志》应受到更多的学术关注。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是中国侠义小说之集大成者,上承古代自由之侠,下启后代忠义之侠。清代道光以后的《荡寇志》与《三侠五义》两部侠义小说,就是在对其接受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它们对《水浒传》中的侠义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内涵又有所改变,《荡寇志》将《水浒传》的“忠义之侠”转变成为“盗”,而《三侠五义》将《水浒传》中的“非法侠”转变成了“合法侠”,同时分析了《荡寇志》中“侠”形象转变的原因及《三侠五义》合法侠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在构陷同道、破坏社会、主动对抗皇权三个方面与传统"忠义"思想之间存在逻辑矛盾。这些矛盾造成了《水浒传》思想的复杂性,也给俞万春留下改造《水浒传》并创作《荡寇志》的机会。《荡寇志》虽然纠正了《水浒传》的逻辑失误,但在思想上却没有取得突破,反而由此损害了自身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荡寇志》是一部反动小说,这一点,从它问世后封建卫道者的喝彩和太平军将它“毁于姑苏”的历史事实都可以得到生动证明。鲁迅指出,《荡寇志》与《水浒传》“立意正相反,使山泊首领,非死即诛”,“思想未免煞风景”,就是讲的这个方面的问题,但他又说,《荡寇志》的“文章,是漂亮的,描写也不坏”,“书中造事行文,有时几欲摩前传之垒,采录景象,亦颇有施罗所未试者,在纠缠旧作之同类小说中,盖差为佼佼者矣。”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5.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荡寇志》"反动说"几成定论。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者开始摆脱阶级论的政治思维,《荡寇志》的人物、叙事艺术、认识价值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人们对作品的主旨却往往避而不谈。立足于文本,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身份来考察,可以发现,《荡寇志》与其他水浒小说一样,都是古代士人救世情结的流露,《荡寇志》以救世为宗旨。  相似文献   

6.
"红颜祸水"一度被人讲述得理直气壮,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红颜祸水"只不过是男性开脱责任的借口,女性与男性应该享有平等的地位,从水浒小说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这种观念的变化:在《水浒传》中"红颜祸水观"比较强烈,到《水浒后传》、《后水浒传》中出现了松动,而到了《荡寇志》与《新水浒》,"红颜祸水"观已经得到完全改观。  相似文献   

7.
《桃花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中的杰作,它是在《搜神后记》、《异苑》等志怪小说同类题材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桃花源记》的深刻寓意和艺术成就,远超六朝志怪小说.其叙事忽有忽无,变幻莫测,体现了志怪小说的一般特征.其社会思想渊源,与《老》《庄》思想最为密切,有道教影响的痕迹,而与魏晋玄学及佛教无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夷坚志》这部志怪小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既有史学家从历史学角度给予了关注,也有文学工作者从文学的角度来挖掘它的价值所在。更有甚者,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商业角度等等方面对《夷坚志》进行研究。论文根据对《夷坚志》中的洪迈谴责妇女再嫁和男子再娶的个案,可揭示出洪迈对婚姻关系中男女地位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太原大学学报》2016,(3):39-43
《风俗通义》是东汉应劭撰写的一部关于风俗的书,该书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在中国小说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对魏晋志人志怪小说均有影响。目前学界对《风俗通义》小说特性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将其与魏晋志人志怪小说进行对比研究的文章至今较少出现。从内容取材、叙事手法、审美风尚三个角度对《风俗通义》和魏晋志怪代表作《搜神记》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风俗通义》和《搜神记》在创作上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荡寇志》作者的道教思想自成体系 ,独具特色。它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理想 ,以内丹修炼、建立功德为实现方法 ,以功成身退为实现形式。它继承了道教之与儒家结合的传统 ,但又走向极端 ,即道儒互为手段 ,最终落脚于维护君权。这样 ,俞万春就使得《荡寇志》中的道教丧失了其作为宗教的独立性 ,成了一种政治化、庸俗化的宗教 ,并希图借此来说明忠义的神圣不可侵犯。  相似文献   

11.
《周易》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典籍,历来备受推崇。但由于历史上文化垄断现象和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江湖术士们故弄玄虚,使其蒙上了浓重的神秘色彩,预成论和宿命论思想毒害人们,产生了巨大的消极作用。随着思想解放和国际上易学热的兴起,国内易学爱好者日渐增多。为了发挥易学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对易学的思想体系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厘清,破除其神秘色彩。从哲学视角分析《周易》思想体系自身的矛盾,以掀开其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建国以来国内外理论界有关康有为《大同书》的研究从四个方面作了系统综述。1.关于《大同书》成书年代问题的研究;2.关于《大同书》所描写的大同社会的社会性质的研究;3.关于《大同书》的基本思想及其社会作用的研究;4.关于康有为《大同书》和中国近代化道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有大量关于疾病和药的表述,构成了作品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物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作品中人们所患的疾病以及对待疾病的态度是人物独特性格的体现,是人物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方式,人们对待疾病的方式反映了个体、家族和社会的存在状态,是贾府兴衰的一种体现形式。疾病还是人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报刊的四种理论》是新闻理论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经典著作,受到传播业者和学者的关注,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与争议,但国内外对该书的批判,大都针对于书中具体的研究内容,关于这一著作对新闻史学研究的影响和可资借鉴方面的论述则很鲜见,本文从哲学探索的研究视角、对社会制度与报刊关系进行探究的研究方法、横向比较、世界范围的整体视角四个方面探讨了该著作对新闻史研究提供的可资借鉴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帝国其实是一种权力的媒介。作为媒介,它对社会形态、社会心理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伊尼斯在《帝国与传播》中所阐释的“媒介决定论”虽有不足之处,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播在国家发展壮大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于国家兴衰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隋炀帝艳史》,明代齐东野人编著。作品大量参考唐宋的笔记小说,并参照正史和其他史料,记录了隋炀帝的一生,揭示了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并借古讽今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其人情化倾向对后世小说尤其隋炀帝系列历史演义小说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7.
格雷戈里撰述《法兰克人史》时有二个理念,那就是迷信基督教和扬善惩恶,扬善惩恶成为《法兰克人史》的特色。从宗教思维出发,格雷戈里表现出一方面好善乐施,另方面又疾恶如仇的心态。从而在《法兰克人史》书中存在大量的扬善惩恶文字。爱恨既出自于个人因素,也深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格雷戈里的爱憎既来自于他对宗教的虔诚心理,又融汇于当时社会的时代思维,时代思维决定了格雷戈里的思维内容与定势,格雷戈里扬善惩恶思想是信仰上帝的正义审判时代思维在《法兰克人史》史书的回响与应映。信仰上帝的正义审判时代思维正是法兰克王国新生产力与社会文明的反映,这个时代思维有一定的进步性。尽管《法兰克人史》有宗教的唯心性,但扬善惩恶史学思想有积极意义,不啻为是书的亮点。教会史学是世界历史学的组成部分,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为人类文化事业做出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列异传》作为目前可考知的第一部魏晋志怪小说集,其中不乏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亦流露出在此社会中产生的生死忧患意识,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列异传》题材内容既有对秦汉志怪小说的继承,亦有基于社会基础上的创作。《列异传》题材内容的呈现状态可从动荡的社会背景给人们带来的身体、思想信仰上造成的巨大影响以及给文人心理上带来的变化上得以诠释。  相似文献   

19.
清朝江西按察使凌火寿的《西江视臬纪事》,汇编了雍正、乾隆之际任上的行政文件,多记载社会方面的内容,其中不乏推行乡约、保甲、族正治理乡村基层社会的资料。考察该书可知,保甲与乡约是当时治理乡村社会的主要手段,出现了“约保”反映地方组织系统的词汇。一些地方还有负责“分发滚单、理处词讼”的“乡保”。地保则是指“乡地保甲”。维护社会治安性质的保甲,进行教化的乡约,与传统赋役征收和乡村管理体系的乡长互相结合渗透,宗族也被引进保甲、乡约进一步组织化,出现“族正”、“族约”的“族保”系统。清代治理乡村社会的组织措施,形成完整的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并影响了基层社会结构。凌火寿的实践,反映了清代国家与社会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朝鲜《吏文》是明代政府的公文集,内中含有朝鲜政府给明政府的公文,是研究近代汉语的珍贵资料.该书在语言材料上的价值具有“同时代性”“真实性”“复杂性”“公文性”等特点;该书在词汇上的价值体现在如实记录了明代初年词汇的实际使用情况及当时朝鲜社会使用汉语词汇的情况,朝鲜汉学家崔世珍对该书词语的注解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明代的汉语词汇和朝鲜语词汇的面貌,以及当时中朝两国的社会生活状况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