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档案的价值日益受到关注,档案在身份认同和群体认同中的重要作用成为相关领域学者的共识.此外,基于社会认同衍生出的品牌认同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品牌消费寻求群体归属和身份认同.通过对档案认同和品牌认同理论的挖掘与综合运用,以及利用"老字号"品牌档案进行控制实验,可以构建并验证"老字号"档案对消费者品牌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档案可以强化消费者"老字号"1品牌认同,品牌真实性在认知需求的调节下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强化"老字号"品牌认同可以成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狗不理"这一品牌特例,对品牌符号进行了深层次的解析.在分析"狗不理"品牌符号建构中消费者起主导性作用的基础上,指出消费者的信任预期乃是品牌符号"所指"内涵建构的主导因素.而在品牌符号的历时性运用中,符号系统构成以及符号阐释,均会产生内涵所指的差异;这就需要进行品牌主与消费者互动沟通、进行产品品质坚守与验证的"核心价值"传播、从而真正达成品牌乃为消费者主导的传受双方信誉符号之约.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央视的"国家品牌计划"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央视品牌最新的传播策略."国家品牌计划"积极响应国家由提出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战略目标,目的在于培育出一批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代表中国的优秀品牌参与国际竞争.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研究了央视的品牌传播策略,力图通过对央视品牌传播策略的个案研究给予媒介品牌的传播以指导.  相似文献   

4.
云传播 《声屏世界》2011,(9):106-107
众所周知,品牌能够为产品提供溢价能力,选择与品牌定位、品牌形象相匹配的媒体能够赋予品牌强有力的背景支持,这被称为媒体的"背书"功效。优质媒体能够为品牌"背书",因为优质媒体能给消费者、经销商、员工和竞争对手带来强大的心理暗示效  相似文献   

5.
奢侈品是"品牌溢价"比例远高于使用价值的商品。奢侈品如何能实现"品牌溢价",是当前品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有异于大众品牌,平面广告集中体现了其表意规律:由一幅或一组图像组成的平面广告呈现出"美术"特征,将其神话功能发挥到极致。奢侈品平面广告通过操纵实用意义与艺术意义的构成比例,无限放大艺术意义,挤压其实用意义,以此来构建奢侈意义。  相似文献   

6.
品牌延伸是品牌运营中极为重要和复杂的问题,是品牌溢价的力量源泉。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及量化分析法,在已有的较为成熟的品牌延伸理论的基础上,以李宁品牌为例,试图探究影响运动品牌这一行业的延伸评价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就消费者对于运动品牌的延伸评价而言,品牌信任会对其产生正向影响;感知风险会对其产生负向影响;感知契合度会对其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倩文 《东南传播》2014,(1):113-116
皮尔斯一般符号学理论阐释的品牌,是一种“三位一体”的价值关系,在品牌三方要素的互相联系中,建立起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认知.通过调查消费者对王老吉这一传统品牌的价值认知,证明传统品牌的价值重塑受到消费者及品牌双方不同视域的影响,并对消费者的品牌价值认知差异及原因进行分析,试图为传统品牌的价值重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庞大而充满多样性的市场,把握这种独特性是品牌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前提条件。通过对产品和服务的强调,建立起消费者密切的关系,并从根本上创造出消费者认可的"有意义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皮尔斯一般符号学理论阐释的品牌,是一种"三位一体"的价值关系,在品牌三方要素的互相联系中,建立起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认知。通过调查消费者对王老吉这一传统品牌的价值认知,证明传统品牌的价值重塑受到消费者及品牌双方不同视域的影响,并对消费者的品牌价值认知差异及原因进行分析,试图为传统品牌的价值重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品牌?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它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也就是说品牌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是消费者或受众的记忆。如果用简练扼要、精辟鲜明的语言从本源上对品牌进行定义的话,品牌定义应该是品牌经营者和消费者互相之间心灵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品牌?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它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也就是说品牌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是消费者或受众的记忆。如果用简练扼要、精辟鲜明的语言从本源上对品牌进行定义的话,品牌定义应该是品牌经营者和消费者互相之间心灵的烙印。  相似文献   

12.
成功营销·新生代2003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市场最具竞争力的品牌是什么?最受中国消费者青睐和忠诚的品牌是什么?本土品牌与洋品牌之争究竟谁胜谁负?日前在北京发布的"成功营销·新生代2003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在本次品牌竞争力报告所涉及的27个行业中,本土品牌在16个行业中的竞争力指数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13.
孙昊璟 《传媒》2021,(4):90-93
在"品销合一"理念下,品牌可以有多种营销路径,这其中包括直播营销、短视频营销以及AI技术和5G相结合的营销方式.网络信息技术能够给予品牌较为创新化的营销模式,通过这一营销模式,品牌的一体化营销体系得以构建.同时在品牌营销的过程中,品牌主理机构也需要注意产品和销售过程的融合,以此达成"品销合一"的理念.基于上述论述,本文将对"品销合一"理念下的品牌营销路径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消费环境的日益复杂,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关键点不再仅仅是传统的产品类别和产品质量,其他任何信息或线索都能作为品牌"关联属性"存储在消费者心智中,并成为内在激活线索,在特定购物情景下被消费者用来作为产品判断和购物决策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认知视角下消费者知识和品牌联想相关理论的回顾,结合宜家消费者的案例分析,探讨消费者知识与品牌关联属性对消费者关键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凌洁 《新闻传播》2012,(1):85-86
构建品牌识别的要素包括品牌精髓、核心识别、延伸识别、价值主题以及品牌与消费者(受众)的关系。本文试从品牌识别理论出发,通过研究东方卫视全新推出"梦想"的品牌案例,对东方卫视新品牌定位作深入探讨,并尝试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戴世富  张莹 《东南传播》2014,(11):106-108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消费者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化,此时单侧重对品牌产品的物质营销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们更希望在消费产品的同时附带轻松休闲的娱乐享受。因此,通过互联网让消费者轻松、娱乐地接受品牌信息越来越成为企业品牌营销过程中的共同选择,"娱乐至上"也由此成为互联网时代品牌传播的秘笈。重庆青春小酒"江小白"通过塑造娱乐形象满足"软性"需求、推崇娱乐态度凸显品牌理念、强调娱乐传递彰显品牌个性以及打造"粉丝圈"来助推品牌营销,真正将娱乐因素贯穿到品牌传播的各个方面,成为娱乐营销模式的范例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无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西方企业走进来,都要考虑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实验法,选择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文化框架的典型代表--中国与美国为研究背景,以市场和消费者视角为切入点,具体从品牌延伸命名策略的角度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文化框架下品牌延伸命名的差异与人的命名的差异结果一致,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更偏爱突出母品牌和家族关联式命名策略,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更偏好突出子品牌和独立个性式命名策略。本研究开创性地研究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对品牌延伸命名策略的偏好,为企业在跨文化市场上合理应用品牌延伸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荣誉     
《声屏世界》2014,(1):161
正2013中国企业领袖与媒体领袖年会召开昌荣传播荣获多个奖项2013年12月14日,由中国广告主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关外交研究院共同主办,《光明日报》社会活动部联合主办的"2013中国企业领袖与媒体领袖年会"在北京举行。昌荣传播集团CEO党郃先生荣获"影响中国2013年度品牌贡献人物"。昌荣传播所推荐的汾酒、雪花啤酒、山东省旅游局、雪中飞、A.O.史密斯、合肥三洋荣事达、老板电器等分别荣获影响中国2013年度最具消费者信赖品牌、最具企业社会责任品牌、最具消费者信赖品牌奖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Keller关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的观点与体育赞助结合起来,在前人对体育赞助和品牌资产研究的基础之上,具体阐述企业应该如何运用体育赞助这一现代社会越来越热门的营销方式,管理体育赞助中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品牌知名度,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也给中国企业如何参与体育赞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韩永青 《传媒》2015,(5):64-65
中国媒体应着眼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发挥自身的符号真实建构作用,改进对本土品牌的媒介框架建构方法,增强对其创新发展的传播能力,正确处理建构形象与实施监督的关系,协助其他社会要素使消费者形成乐于购买本土品牌产品的良好习惯,促使众多本土品牌能真正发展壮大,进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