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语文课应该体现出语文味.这是一个不争的观点。然而究竟什么是语文味.怎样在一堂课中间体现语文味?确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曾聆听过魏书生、李镇西、程翔、唐江澎等名师的课.也曾多次参加各种公开教学活动.结合我自己语文教学的实践.我认为.所谓语文味.就是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近语文,深入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学校进行标兵评比.在十二节课中有一节科普说明文.给了我启发。纵观小学语文课本,科普文占了近八分之一的比例.但在很多的展示课、研讨课、评比课中却很少见到科普文.是它不受重视吗?不是。私下了解过一些老师.大多觉得科普文不如写景叙事写人的文章能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3.
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近年来。我依照教材思想和课标理念,立足有效课堂.着眼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将语文学习一步步推向纵深,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提高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课的效率一直是初三语文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其中复习课的高效导入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八种复习课导入的方法:以提问导入、以课前训练导入、利用学生作业导入、利用学生分数导入、利用学生疑惑导入、以其他学科的知识导入、以学校的活动导入、以师生情感导入。期望做好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课的第一步.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教育导刊》2014,(9):84-84
翻开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记者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变化。一年级语文第一页是导学部分,《我爱学语文》取代了原来的《我爱上学》。此外,二年级上学期第二课,记者看到了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人选教材:年级的延伸阅读中。居然收录了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一时之间。引得各方点赞。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中要不要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学习?什么是真正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新课改后一直有这样的问题困扰着许多教师。近日,观摩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四年级《桂花雨》一课,教学过程中.师生与文本的一段对话耐人寻味。生:(朗读第一段)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相似文献   

7.
曾在不同时期间过几个在校大学生同样的问题:“你希望语文老师怎样教语文?”回答几乎一致:“让我热爱(喜欢)语文!”听完他们的回答,我在想:难道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合理的要求我们都没有满足学生吗?为此,我观察过,反省过,探索过。当然,我看过许多名师的课.学生的表现足以表明他们热爱着语文。就在最近,我就看到了这么一篇课堂实录——和学生一起享受语文的语文课——盛新凤老师执教的《如梦令》。  相似文献   

8.
导语设计的好坏.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巧妙的导入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该课的学习兴趣,所以.每一课的导语都要精心设计。如我在教《万紫千红的花》这一课时,特意买了一大束鲜花。当投怀抱鲜花,兴趣盎然地走上讲台时,全班同学的目光立刻被吸引,我笑盈盈地问:喜欢这束鲜花吗?学生齐声回答:喜欢。  相似文献   

9.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几度春秋,我一直徘徊在教育矛盾与朦胧的渡口,总希望到达那豁然开朗的对岸,去拨开云雾看到语文真正的青天.一次偶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语文课中最主要的课型是阅读课,一堂好课的标准有专家认为即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情意浓浓”.在这三个要素中,“读”是根本,“议”是关键,“情”是纽带.高人抛的这块砖似乎让我顿悟了语文这块玉.  相似文献   

10.
陈瑜 《广西教育》2012,(14):85-85
提高初三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性,是语文复习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活初三语文复习课,切实提高初三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性,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精细准确备课,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在初三语文复习中,要打造一节高效的复习课,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进行精细准确的教学准备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1.
王晓媚 《陕西教育》2011,(10):55-55
在教学中我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我不喜欢语文。”“老师,我不爱上语文课。”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使学生从心底喜欢学语文呢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语文课堂的确发生了许多变化。我在参加一些听评课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这节课‘语文味’很浓!听得有劲!”“这节课‘语文味’淡了些,好像少了点什么。”看来,“语文味”一词已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也影响了一大批语文教师的成长。你一定会问:什么是真正的“语文味”呢?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的“断课”是与“导课”相对应的。导人是语文教学开始时教师采用各种教学艺术和手法将学生领进课文当中.使他们先人为主地对课文产生兴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断课”则是在语文教学结束之时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断而不断”。也就是教学结束了,  相似文献   

14.
语文实践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根据这一精神要义,我校开设了“语文实践”微型课,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一、“语文实践”微型课的基本特点“语文实践”微型课,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的,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一种小型便捷的活动。“语文实践”微型课有以下基本特点:1.“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15.
关于什么是一堂好语文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语文特级教师马羁说:课前能使学生产生企盼的心情.课中能让学生感觉时间过得快.课后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回味和思考.这样的课就是好课。这是从学生的感觉来说的。  相似文献   

16.
吕日辉 《学语文》2011,(2):41-42
关于语文多媒体教学。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教学内容与思想理念为一体,有声有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种观点认为,多媒体教学是为了迎合学生天生的好奇心.花里胡哨的课件把语文课变成了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完全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应让语文课恢复自己的本来面貌,反对多媒体教学。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课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合作学习因为学生参与面广.有利于学生互帮互学而深受学生喜爱.在各种课型中逐渐风行起来。我班学生袁泉在日记中写道:语文老师常让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这样的课我们能没兴趣吗?然而在听课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便让小组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8.
吴红云 《考试周刊》2012,(29):51-51
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不仅是在语文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更主要的是在语文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上。语文教学要与信息技术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内在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的发展表现出两种趋势:一是多媒体化,二是网络化。下面我主要谈谈多媒体与语文教育的整合中,如何合理使用语文多媒体课件。一语文课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其形象性,  相似文献   

19.
李湘蓉 《教师》2011,(25):114-116
2011年6月8日下午.我受邀参加了长沙市开福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在开福区中岭小学主办的主题活动:同课异构《一面五星红旗》教学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在市阅读教学现场会上.有两位老师同课异构教学了三年级上册的《航天飞机》。这是一篇说明文类型的科学童话.两位老师教学中均未向学生解释与说明文相关的语文知识。针对这一教学现象.课后辩课环节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面记录片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