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杰  唐金柱 《武当》2005,(1):12-15
“武当太极十三势推手”是武当玄门丹派门内独有的一种推手锻炼技艺,也是太极拳技击用法训练的重要手段,它和“武当内功太极拳”套路相辅相成,拳架可谓理论,推手即是实践,当拳术套路炼得纯熟细腻,中正圆满,能内外合一,虚实刚柔具备之后,就可将在练架中得来的刚柔内劲,运用到练习推手对抗中,以充分发挥推手的独特技法。  相似文献   

2.
军事格斗能力直接关系军队的战斗力,尤其是单兵作战能力、突发状况下处置能力及危机排除能力,其中格斗技术运用能把单兵战斗主体的各种素质良好地激发与发挥,实现力量的优化、技能的整合与战斗过程中临场的创造。其运用的原则,就是战斗形势积极转化性、战斗目标致胜性与战斗损失最小化等,既有结果性原则,也有过程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武术散打技战术水平,推动散打运动的国际化发展,文章对传统武术战术打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充分合理地运用阴阳战术法、虚实战术法、动静战术法、刚柔战术法、进退战术法、潜避战术法和乱环战术法等这些战术方法,对武术散打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以推手而致用,此致用的核心即为“懂劲”。什么是“懂劲”?懂什么劲?怎样才能懂劲?这是学习太极拳的人都必须弄明白的重要问题。太极拳论中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由势熟而渐悟懂劲”。劲之阴阳,即刚柔也。劲之偏刚则易折;劲之偏柔,则无用,故必须相济。要懂之劲,即刚柔也。在太极拳推手中,不但要懂自己的劲在每一招势中、每一时刻、每一阶段的刚柔,而且更要懂人家之劲在每一招势中、每一时刻、每一阶段的刚柔。所谓“用”,即是遇刚则用柔,遇柔则要刚。即要知人,又要知己。这都要在“粘走”中求功夫,勿犯“丢顶”之毛病。什么为“粘”  相似文献   

5.
劲力是武术运动中独特的概念,是武术的灵魂,是人体运用武术动作发出的一种意、气、力三者高度协调配合的整体性力量.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通过对人体不同的部分来分析八极拳和南拳的发力特点,为习武爱好者更好地掌握八极拳和南拳的发劲技法和对不同门派的传统武术发劲的共性规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和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六合八法拳的套路及单式动作的技术内容进行研究,揭示出六合八法拳包括心意为先,“六合”为体;升降开合,螺旋伸缩;刚柔相济,整劲内蓄;化象虚空,虚实相生;步以四六,中定转换;招式变化,往来还复等技术特征,为完善六合八法拳的理论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防身招法是运用自身肢体的功能和技击技巧,在某种条件制约下进行防卫反击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它是技击术的内容之一,是一种实用性、实效性较为突出的搏斗技艺。女子常用防身招法是专门针对易受侵害的女子等弱势群体而提炼  相似文献   

8.
严昭法 《武当》2012,(3):12-15
欲掌握太极拳实战技法要领,须有一年以上拳龄,会练整套拳架,在动作标准、熟练、规范的基础上,懂得多用意念,少用硬力,手脚能分虚实。此外,还需要多琢磨动作分解,体会招法的综合运用。技击动作运用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一招多用,一个动作有多种用法,要根据双方当时所处态势,目视或凭手上感觉(听劲),掌握对方袭我的意图,灵活变招。本文列举太极拳各式手法、技法、劲法运用的若干例子,供  相似文献   

9.
战列舰,如果用中文强化解释一下,那就是“战斗行列中的军舰”。在风帆时代,只有最具战斗力的主力战舰才有资格加入舰炮互射的战斗行列,因此这种行列中的战舰被称作“战列舰”。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战列舰是海军战舰中最强悍的一种,也是海战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0.
陈剑 《精武》2006,(6):13-15
李小龙的功夫,不只是身手敏捷再加上了些拳击类的现代搏斗技术。其实,李小龙也掌握内家功夫的精髓——内劲,他很小就学习过太极拳这样的内家拳。这些在李小龙的一些记录片上可窥端倪,其书籍中也提到了有关的观点。他的拳法、腿法爆发力强,速度快得出奇,这就是运用内劲发力技巧的缘故。他在电影中的动  相似文献   

11.
蔡春明 《武当》2009,(5):30-31
虚实是八卦掌重要的理法特点之一,搏击时离开虚实就无从谈起,所以说虚实贯穿八卦掌的始终。武谚道“明劲好练,柔劲难求”,整套拳法中虚实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足有虚实,掌有虚实,眼有虚实,招有虚实,劲有虚实。要求当虚则虚,当实则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不击则虚,击中为实,虚实随心。两者关系为虚为更好实,实则为虚隐蔽攻之,藏于内者为虚,形于外在者为实。  相似文献   

12.
窦汉东 《武当》2015,(1):28-29
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独特内劲的运用方法。它源之于肾,润于百骸,通达九窍四梢,伸筋壮骨,使内劲收敛而增强。缠丝劲还能促消化,畅气血,稳固根基,平衡阴阳。一、缠丝劲之源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通神达化之道,是区别于其他内家拳的重要特征。习练陈式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松肩沉肘、含胸塌腰落胯;心气下降、呼吸自然、屈膝圆裆、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外形走  相似文献   

13.
卢艳彬 《武当》2014,(5):28-30
“探劲”不仅是磨炼虚实之势、进步之能,还是调动周身整劲之功,激活丹田之气之法。  相似文献   

14.
卢艳彬 《武当》2012,(8):25-27
三、八卦掌技击中变中之变内涵《易经》"生生之谓易"之环而无端之变八卦掌的阴阳、刚柔、虚实、动静等,都处在不息的运动变化当中,以求在变化中发展。但无论如何变化,都是阴阳、刚柔在变。"生生之谓易"进一步说到八卦掌变化的性质上来。阴阳"生生"就是"易"。"易"是讲阴阳的,阴阳并不神秘,就是事物自身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通俗  相似文献   

15.
肖宏 《辽宁体育科技》2006,28(3):67-67,69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太极拳阴阳哲理在虚实、刚柔、开合、进退、动静、呼吸等态势中的体现进行分析,认为太极拳的阴阳对称及平衡贯穿于所有的态势当中,承当统领与灵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武术中“劲”的内涵,正确认识力与劲的关系,以及劲的形成过程、要求与分类和劲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践测试法、专家访谈法和综合分析法,对武术中劲力的形成及效果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力是可以转化成劲的,而劲是力的高级形式,其产生的效果是十分可怕的,倡议在各种类型的武术比赛、交流中,展现中国武术中劲的神奇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即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既统一,又对立。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太极拳的用劲也正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运用。太极拳要求刚柔相济的原则,既不能过于柔软;也不可偏于坚刚。柔软无力难以长劲,坚刚过度则难养气血。故此必须循阴阳中和,刚柔参半之路径练习方可得“太极劲”。 太极柔化劲难练,刚发劲练习也不易!怎样练习刚发劲呢?除拳架上规定的刚发劲之势外,还要抽出单式  相似文献   

18.
拳论术语提出的沉气和沉劲,是太极功夫的两种特殊表现,也是练太极拳者应理解和刻意追求的目标。沉气和沉劲的辨析必须结合练拳实际。这两个表述概念有异同之别,两者的共同之处就是沉。所谓沉,即是物体自身向下坠落、陷入之意,跟浮相反。而概念中的气与劲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中常讲的“劲”不同于一般的力,是太极运动中特有的一种力量素质.劲与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太极之“劲”有内劲和外劲之分又有整体性,是一种整体劲,在实际运用中均以整体形式发放出来.文章从古人论述和现代科学角度对太极拳的整体劲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对太极拳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充实.  相似文献   

20.
王志远 《武当》2006,(12):13-15
王宗岳《十三势歌》曰:“变转虚实须留意”。杨澄甫说:“太极拳以分虚实为第一义”。陈鑫说:“开合虚实,即为拳经。”董英杰在《太极拳释义》中说:“全部太极拳之精华奥妙,尽在虚实二字之运用。”《牛连元转授之杨氏九诀·虚实诀》歌曰:“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拳谚又云:“虚实刚柔之谓拳”。由此可见,虚实范畴的体现,就是太极拳经、拳术的基本点。虚实即阴阳变化,有变化方能生技巧,有技巧乃可以言拳术,倘虚实不分,则成孤阴独阳,无生长变化可言,更无能变技巧之术。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谙虚实或不懂得分虚实,即不明阴阳、动静、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