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动儿童教育财政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两为主"流动儿童教育政策面临诸多财政困境,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积极性都不高,主要因为:(1)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不足,流入地政府无法承担流动儿童巨额的义务教育费用。(2)以户籍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划拨方式不合理,流动儿童离开户籍所在地以后,客观上减轻了流出地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负担,而流入地政府并没有得到流动儿童相应的义务教育财政经费。(3)流入地公办学校规模有限,经费不足,无法满足所有流动儿童上学需要。(4)各种民办学校尽管承担了相当数量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财政支持。本文通过对公共财政基本理论的分析,提出解决流动儿童教育财政困境的基本思路:加大公共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明确各级政府财政分担责任;适时引入"教育券"制度;公平对待各类民办学校。  相似文献   

2.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在"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下,流入地政府、公办学校、打工子弟学校和流动儿童及其家庭等多元主体间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这种格局导致现有政策措施的有效性明显不足、义务教育相关主体间的利益难以真正平衡。要顺利解决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必须以制度公正为原则,综合权衡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对弱势人群进行补偿或适用逆向歧视策略才能帮助流动儿童获取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3.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城市政府财政投入的规模和结构。新《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尽管义务教育已经全面纳入财政投入保障范围,但是属地化管理的原则使得流入地政府缺乏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财政资助的动力,不同层级和相邻政府之间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的义务教育财政资助供求失衡,财力的紧张使得城市政府举办的公办学校数量不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之需,即便是同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其入学机会也不均。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主要举措包括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完善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共同负担经费的机制,增建公办学校,并使得招生机制更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以流入地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该政策的推进出现了资源性短缺和执行主体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使不断增加的流动儿童对城市教育的需求与城市供给之间产生比较尖锐的矛盾,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陷入困境。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涉及多个执行主体,涉及多层次、多个利益群体和目标群体,这些政策相关者构成政策网络,对政策执行和政策结果产生复杂影响。运用政策网络理论,通过政策网络视角和途径,分析政策执行网络主体间的及相互的依赖和冲突,客观展示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两为主”政策出台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入学问题得以缓解,但并没有根本解决。新城镇化背景下,其困境表现为以流入地城市分类为特征的差异性新“症候”:“隐性”限制流动儿童入学,部分流动儿童返乡成为“留守儿童”;通过“购买民办学校服务”的形式回应“两为主”政策,“以公办学校为主”被弱化;疲于完成“两为主”政策,挫伤流入地政府积极性,教育质量受到影响。形成如此困境的深层原因为:城镇化政策对教育政策的限制、财政政策对教育政策的负面影响。综合教育改革的视域则为摆脱当下困境提供了可行性思路:通过顶层设计理顺教育政策和城镇化政策的关系、调整财政政策使流入地政府的责权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6.
论流动儿童教育与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育财政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不足,以户籍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划拨方式不合理,儿童流入地公办学校规模有限、经费不足等。解决这一问题出路在于,要运用公共财政理论,进行教育财政制度改革,即提高财政拨款在义务教育总投入中的比重;各级政府合理分摊流动儿童的教育成本;适时引入"教育券"制度;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教育财政的利用率,完善贫困流动儿童的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产品空间外溢性的特点决定了以流入地政府负责必然带来供给不足的缺陷,需要中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也需要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协作机制共同治理。流入地政府代理人内部存在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需要进行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改变流入地政府不作为和逆向选择的现状。同时要积极探讨"政府购买学位"、"特许经营"、"财政补贴"等公共财政投资民办教育的途径,提高民办教育质量,促进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财政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政府一再强调,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必须做到“两个为主”,但在我国现有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农民工子女难以在流入地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本文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分析说明由中央负责、委托流入地政府代理的机制难以解决问题,在确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为地方公共产品的基础上,通过蒂布特模型假说解释分权教育财政体制的有效性,但现行财政体制却对此存在负激励。据此,本文以完善地方财政收支政策、制度和决策机制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所关注的。原国家教委和公安部1998年下发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中提出:“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流入地管理为主”。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更是明确规定:“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流动人口子女进入流入地学校,与流入地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好这批流动的学生,使他们真正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编辑手记     
《中国教师》2009,(15):1-1
<正>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同属于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本刊已对这个群体的教育问题进行过多次的专题讨论。近年来,为保障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的受教育权,国家颁行了一系列政策法律。"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政策的实施,《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