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证据展示制度,是诉讼双方在庭审前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相互交换证据材料和信息的制度,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可以借鉴国外有关证据展示制度的规定,结合我国刑事诉讼的具体情况,对适用案件、展示时间、地点、主体以及展示的程序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构建我国特色的证据展示制度。  相似文献   

2.
审视刑事诉讼证据展示制度在我国的现状,积极建构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展示制度是控辩双方对抗式诉讼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应完善现行立法,维护刑事审判程序的公正高效进行,通过程序正义最终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3.
国外证据展示制度的成功运作,为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该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我国建立证据展示制度,是贯彻辩护制度,保护被告人诉讼权利的需要,是实现控辩平等,维护司法公正的需要,是节省司法资源,提高拆讼效率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从证据展示的原则,范围,程序三个方面来构建该制度,使之与我国的刑事诉讼模式相配套。  相似文献   

4.
证据展示是对抗制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程序,我国在借鉴对抗制刑事诉讼的一些做法后,应当建立证据展示制度。本文就证据展示制度建构中的几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5.
证据开示制度作为审判前的程序和机制在英美法系国家中非常普遍,也是刑事诉讼程序公正性的体现。1996年后我国改革原有的庭审方式,吸收英美法系刑事诉讼中的一些规则和制度,重视当事人的诉讼模式。其实我国新《律师法》已经建立了一种单向证据展示程序,刑事证据的开示制度成为了我国司法界的热点。文章分析我国证据公示存在的问题,重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提出证据公示制度的立法,完善和改革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6.
证明责任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诉讼出现的案件事实,应当由谁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以及在诉讼结束时,如果案件事实仍然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应当由谁来承担不利的诉讼结果。我国现行刑诉法虽然设专章规定了证据制度,但是由于立法本身存在不足,无疑会阻碍诉讼目的的实现。由此,我国刑诉法中确立非法证据排除原则、直接言词原则及证据展示制度等证据运用规则,对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3):133-135,141
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是控辩制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我国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以控审分离、控辩对抗为基点的新的庭审方式。文章在对证据开示的一般理论及国外证据开示制度认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完善的证据开示制度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证据开示制度已经成为我国诉讼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制度。阐述了证据开示的概念和我国证据开示方面的现状,分析了证据开示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魏敏 《高校教育管理》2001,23(4):97-100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具有控辩制的特点.律师辩护职能的充分发挥,受到制度和现实的许多制约,造成了"控"辩"职能的失衡,有碍司法公正.改变这种现状的办法之一就是实行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本文以律师辩护职能为切入点,提出应当建立双向的、全面的、具有严格程序规定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以保证律师辩护职能的充分发挥,完善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和完善证据开示制度已日渐得到广泛关注,司法改革的公正和效率的目标能否真正实现成为法治改革的关键所在。证据开示也已成为我国刑事诉讼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因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证据开示制度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文章从国外的实践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我国建立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做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模式下探讨证据信息展示制度,应该说主要是设置的技术问题。笔者认为,控、辩双方是当然的展示主体,包括被告人,法官应当主持展示并裁决展示争议;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律师之外的其他辩护人、犯罪嫌疑人则不应该成为展示的主体。展示程序的设计应依托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现有规定,在移送起诉之后、通知开庭之前,按照法定展示、申请展示和命令展示三种情形分别展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一直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变革之中,继1997年《刑事诉讼法》重新修订颁布后,2008年重新修订后的《律师法》也开始实施。而刑事证据开示制度作为诉讼模式和审判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一直伴随其中。本文从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基本概念入手,结合我国现行司法体制和未来司法变革方向,浅谈在我国刑事诉讼模式良性交革中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信息社会,电子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取证是电子证据进入刑事诉讼并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我国刑事诉讼法对电子证据取证的规定极不完善。其他国家、国际组织的立法有许多先进经验,对其进行研究对完善我国电子证据取证制度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证明力.也就是非法证据应否采蚋为定案依据的问题.一直是法学理论与实践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证明力问题涉及到刑事诉讼程序两大价值基本目标——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本从非法证据的概念谈起,对中外非法证据制度理论与实践情况进行简单的评述.并对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刑事证据展示制度,发源于英美,如今已成为许多国家司法改革的目标.在我国实行证据展示,不仅是实现司法公正和正确适用法律的需要,也有利于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检察机关履行职责,提高诉讼效率.我国应尽快完善立法,确立有中国特色的证据展示制度.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证据开示制度还是阅卷制度,都是一种庭前证据信息交换制度,二者在制度理念和功能上具有相似性,在存在条件及目的上又不尽相同,这主要是受本国刑事诉讼构造的影响。鉴于此,我国应立足于本国司法实践,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庭前证据交换制度,以实现保护被追诉人利益与犯罪控制、提高诉讼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又称证明要求,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即控诉人提供证据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法律规定的程度."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该标准片面强调客观真实,忽视了认识的主观性且不够明确、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建议我国应建立较为科学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8.
马洁 《华章》2011,(21)
2010年7月1日,《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台,这标志着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有了显著的进步,也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路上迈出的坚实的一步.但是,这项规定仍然存在一些缺憾,在实践的执行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分析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进步之处和不完善之处,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讯问笔录作为诉讼证据的证据资格,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还是将其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辩解而承认其证据资格.笔者认为,讯问笔录可以具有诉讼证据资格,但应当作为书证使用,以便于对这类证据举证、质证和认证.同时,如果要更好地发挥讯问笔录的证据作用,就应当完善有关的证据规则,在完善对讯问笔录的程序保障功能的同时,使其充分发挥作为诉讼证据的作用.这种制度上的完善,不仅有利于保障人权,而且有利于刑事诉讼制度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又称证明要求,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即控诉人提供证据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法律规定的程度.“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该标准片面强调客观真实,忽视了认识的主观性且不够明确、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建议我国应建立较为科学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