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移植的困难产生了一种激进观点,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土壤与现代的法治文化不相容.这种在文化土壤与法治文化之间建立必然因果关系的立场是不能成立的.首先,法律移植的困难来自法治文化的实践性质.其次,西方文明内部具有相同文化土壤的国家也有不同的法治文化以及独特的历史命运.最后,文化自身是不断发展更新的,文化交往是刺激更新的一种方式.通过对传统的重新阐释和续造,才能创造出与本民族相适应的现代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2.
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对法律的一种崇尚,它不但是法治的内在动力,也是法治实现的必要条件。西方具有悠久的法律信仰传统,然而在我国由于历史、文化和政治的原因,尚未重视法律信仰,所以树立法律信仰应作为目前中国法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以其对传统的反叛而对西方哲学、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形成强大冲击,甚至在许多非西方国家和地区也引起了剧烈的文化震荡。作为一种包罗广泛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以崇尚荒诞和虚无为其基本特征,对西方传统哲学和文学规范进行任意破坏和颠覆,在为西方人文和科学观念的重建带来契机的同时,更多的宣扬了一种新的非理性主义、怀疑主义、否定主义倾向。为反抗过于发达的工业文明和科学理性而产生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均百废待兴的国度而言.盲目加以吸纳,一味地玩弄非理性、纯文学,必然会给某些人的抛弃信仰、私欲膨胀提供借口,无异于买椟还珠。  相似文献   

4.
钟璞  刘美生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6):35-37,50
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是在“道法自然”的“无为”哲学中追求自由的,是一种非理性的无欲之精神自由;而西方自由主义是在与其生产关系适应过程中追求自由的,是一种理性的占有之物质(包括制度)自由。对道家文化之自由与西方自由主义之自由作一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也可以更全面地批判和借鉴西方自由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是政治人物,也是文化战士。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对中国文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国传统文化的革新、西方文化的输入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等许多问题上,都提出了一些与早年倡导新文化运动时不同的观点,其中一些观点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科玄”论战中,吴稚晖较独特地提出引入西方的“新”道德,来取代传统的“旧”道德,并把道德作为证判化优劣的标准,这种观点的提出,一方面是由于从旧学中跋涉出来的吴稚晖窥视到了中国伦理化中的劣性,另一方面,也是对论战中张君劢崇尚的宋明理学“精神明”的矫枉过正,但由于他否定了中国传统道德的合理成分,所以他的反传统的道德取舍只能是一种非理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发展历程,尤其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法律文化的关系方面,则有不同的分析进路和视角。从根本上分析如何形成中西方不同的法律文化及差异而言,有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甚至包括地理气候等诸多原因:但是,本文则试图从另个新的分析视角来探讨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的原因.即从民族传统思维模式来反思中西法律文化,这样才能找到一个本源性的阐释。从中西方不同的民族思维模式进一步深入分析.阴阳式与因果式法律思维对中西法律文化的影响则具有重要原因。通过对阴阳式与因果式法律思维对中西法律文化的影响及对二者的比较分析.就会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法律文化是如何形成以及对中国现代法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撞击和冲突中展开的。直至19世纪末,西方法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也终未能改变清政府对其扼制的政策。清政府对西方法文化传播政策的根本改变,是在进入20世纪后。清末修律从法治原则、立法观念、司法制度等方面,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基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清末西方法文化政策在法制近代化方面仍存有诸多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延缓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先锋小说,是新时期文学不可缺少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先锋小说被认为是西方非理性主义文学的模仿,也被人戏称为"无根"的文学。笔者通过对马原和余华两位作家的分析得出,先锋小说的非理性成分,即包含了西方非理性主义因素,又从中国传统的非理性文化中汲取营养。他们的内在精神与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0.
法律文化包含显型法律文化和隐型法律文化两个层面。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律文化所面对的,其实是如何面对外来法律文化和如何认识自身的法律文化传统这两个主题。主张“法律文化全球化”和“法律文化保守主义”都是错误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打破法律文化的封闭性,在深入认识和研究中西法律文化相融与相异方面的同时,更好地学习借鉴西方法律文化的精华,更有力地弘扬中国法律文化的优秀传统,从而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