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或说系统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厂与这两个物体问相对滑动的路程的乘积,即Q=fS相对.利用这结论可以简便地解答高考试题中的“摩擦生热”问题.下面就举例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从“滑动摩擦力对系统做的功”中可得一重要结论:滑动摩擦力对系统做负功,滑动摩擦力在相对位移上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损失。等价的说法:两个物体相互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Q(或者说系统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与这两个物体相对滑动的距离的乘积。关于滑动摩擦力对系统做功的特点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可以得到一个非常简洁而实用的导出公式。我们知道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对一些在水平方向只受滑动摩擦力或恒定斥力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其能量关系可简化为一个公式 Q=fL=ΔE(f 为滑动摩擦力或恒定斥力,L 为两物体间的相对位移,ΔE 为系统机械能的损失)。公式的含义为‘两个物体相互摩擦而产生的热量’或‘滑动摩擦力或恒定斥力对系统做的  相似文献   

3.
刘丽 《成才之路》2014,(1):78-78
正【知识目标】①理解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有无。②会判断滑动摩擦力方向及计算滑动摩擦力大小。③知道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方法,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预习案如下:问题导读(阅读教材58页和59页关于"滑动摩擦力"的部分,完成下列问题)①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②方向:总是沿着()面,并且跟物体的()方向相反。③大  相似文献   

4.
1.Wf+Wf’=-f·s相对表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必不为零,且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相对位移的乘积例1 如图1,一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水平速度v0滑上木板.由于木块和木板间有摩擦力,使得木块在木板上滑动一段距离后就跟木板一起以相同速度运动.试求摩擦力对两物体做功的代数和.  相似文献   

5.
传送带问题中的功能关系有如下特点:(1)传送带上的物体和传送带相对滑动过程是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2)这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时力的大小相等,位移不相等.(3)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是负值,表明机械能向内能转化,产生的热量等于摩擦力乘以物体和传送带之间的相对位移,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高中“摩擦力”一节内容是对初中摩擦力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就在身边,可以先从学生容易感知的滑动摩擦力开始。摩擦力方向理解的关键在于“相对运动”的内涵;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得出需要通过实验去获得,这就涉及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处理等问题。从思维的角度,要求学生从绝对的思维转化为相对的思维,意识到压力有可能等于重力也可能不等于重力。教师要通过情境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归纳出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通过实验得出滑动摩擦力与物体间的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养成问题意识和实验意识。  相似文献   

7.
徐忠岳 《物理教师》2009,30(7):26-28
摩擦力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较好地建立起这两个概念,教师通常会设计一些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然而摩擦力尤其是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演示(俗称“红蜡块”实验)一直以来是中学物理实验设计的难点.如何演示好这两个实验呢?从原理上讲,只要用绳子水平且匀速拖动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绳子的拉力大小就等于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问题,是高中力学重要的综合问题,往往涉及到相互作用的系统,系统相互作用的内力可以是滑动摩擦力、弹簧弹力等等.通过相互作用,物体间动量发生转移,能量发生转移和转化.解决这类问题,应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抽象出物理模型,然后建立起动量关系以及系统的能量关系求解.下面举例说明.一、相互作用力为滑动摩擦力,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之和在数值上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其绝对值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例量1,即如Q图=1f所滑s相对=ΔE机减少.示,质量为M的小车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铁块A(可视为质点)…  相似文献   

9.
1.利用反例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例1对于摩擦力的慨念:“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有的只是死背概念,认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可以举两个反例.如图1,物体A放在物体B粗糙的表面上,当用水平力F向右缓慢拉动物体B时,A和B相对静止,共同前进.很明显,物体A是静摩擦力的作用下而发生运动的,  相似文献   

10.
张福娟 《考试周刊》2013,(78):137-137
<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知道静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  相似文献   

11.
《物理教师》2002,23(10):57-58,60
1.阅读短文,回答短文后的问题。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B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C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新人教版《物理·必修2》,在引入功的概念时,介绍了科里奥利把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和受力点沿力方向的位移的乘积叫做"力的功"。而在推导出功的公式W=Flcosα后,对公式的文字解释是: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这段文字对位移的描述采用了模糊化处理,并未明确这里的l是指物体的位移还是作用点的位移。  相似文献   

13.
一、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相互接触的粗糙物体间有挤压和相对运动时,就会存在滑动摩擦力.由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所谓相对运动的方向,即是把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该研究对象运动的方向.有些同学忽视对“相对运动”概念的理解,从而错认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  相似文献   

14.
物理规律是人类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被归纳总结后就形成了物理学的理论。在物理学教学中,理论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后,才能被教学的主体——学生所接受。一、掌握物理概念物理学研究的核心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物理规律是对于某些物理概念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判别。物理概念清晰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规律,否则对规律会模棱两可、混淆不清。例如,“功”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功的大小用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来计算,即W=FS。切不可误认为力就是功,有力就作功。可见,正确掌握物理概念对于理解物理规…  相似文献   

15.
关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积是否有关"和"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笔者站在科学思维的本质角度深入分析其中问题复杂的原因所在,提出了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时必须对物理量实行"分层级"管理的实施策略,教师到位而不越位的引导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取得好的教学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机械能和内能是初中物理知识中两个相互关联而又极容易混淆的概念.因为涉及物质的微观领域,对于习惯了形象思维的初中学生而言学习起来会感到困难和难以理解,现就几个易模糊的问题加以分析、讨论,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区别和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相关知识.一、"内能、机械能"的定义不同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内能是由于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对位置而使物体具有的能.而机械能是由于整个物体的机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类比物体间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与产生的内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当磁场与导体存在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的一对相互作用的安培力做功之和的绝对值等于系统产生的电能。两个模型虽然形式不同,但规律却非常相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8.
一、摩擦力大小的确定对摩擦力大小的确定,关键是要准确判断出是滑动摩擦还是静摩擦,然后根据各自相关的规律确定其大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确定,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一是可直接运用公式 f=μN 计算,不过计算中要严格区别正压力与物体的重力,它们是不相同的两个力,正压力的大小甚至与重力毫无关系,这点必须特别注意;二是对物体在粗糙平面上匀速运动情况,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沿接触面方向其它外力的合力。  相似文献   

19.
费宏 《物理教师》2012,(10):24-25
1关于功概念的论述论述1: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论述2:功是"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余弦的乘积",或者表述为:"力和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在实际运用中,经常遇到要判断一个力是否做功的问题.力和夹角往往比较好找,有没有受力,在什么方向上,多大的力,都容易分析计算.但关于这个位移的说法却有两种:一种说法认为该位移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第二种说法则认为位移应该是物体的位移(或说成物体质心的位  相似文献   

20.
<正>"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中的基石,如果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记忆不准确、不到位,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应用,还会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缩、畏惧心理,甚至使有些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强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掌握好物理概念,以使学生可以从容学习,更好地去应用呢?结合笔者的从教经验,浅谈教学方法。一、抓关键字理解如,力的概念是"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多数学生对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