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乐舞诗是唐代高度发展的诗歌艺术与舞蹈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产生了一批描写舞蹈的名篇佳作,这些诗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蔚成乐舞诗坛百花争艳的奇观;二、运用恰当的动词、生动的比喻和动静相生等手法,艺术地再现舞蹈的动态美;三、使用多种修辞格和景物描写,创造审美意境,将舞蹈形象转化为诗的美学形象。  相似文献   

2.
南阳是我国发现汉画像艺术的地区之一,汉画像数量最多,是研究汉代的重要资料。本文对南阳汉画像石中常见的几种乐舞形式——建鼓舞、长袖舞、盘鼓舞进行了探讨,讲述它们各自的舞蹈艺术特点,分析了汉代乐舞繁荣的原因。通过研究汉画像石中的乐舞形象,进一步说明汉代乐舞对后世当今舞蹈艺术的重大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3.
《乐记&;#183;乐象篇》中说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无论诗、歌或舞,都是由人的内心出发的,内心所指,然后才表露于外。艺术形象本于人的内心,然后才有乐舞的外在表现。舞蹈是一种美的教育,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浸透人们心田,感染着人们的思想、品质、情感。  相似文献   

4.
汉画像是一种近乎完美的汉代艺术,人们的审美认识及思维想象在通过图像表达和技法样式展现的生动视觉形象中被无限延伸。而丰富多样的祥瑞图案作为汉画像艺术风格的一种重要代表,更是为我们留下了厚重的艺术成果。无论是夸张的手法和独特的表现位置,粗犷娴熟的动势之美和古朴幽雅的意境之美的展现,还是以虚构、变异和象征性去寓意等艺术特征都值得我们去感受、体味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镌刻在汉墓画石像砖等载体之上绚丽多姿的乐舞百戏形象,正是汉代人用另外一种艺术方式保存、遗留给炎黄子孙的珍贵乐舞百戏艺术宝典。而且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形成、发展、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作文中,有的同学作文语言滥而不纯、失于自然,他们喜欢在文章中堆砌辞藻,滥用修辞,热衷于冗赘的描写、抒情,甚至爱用一些生涩的词句,似乎这样的语言才是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性的。其实不然。文辞华美,光彩照人,固然是一种美;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是一种美,而且更为人称道。其实,生活需要绿色,语言也需要“绿色”。  相似文献   

7.
夏春 《现代语文》2007,(8):18-18
傅毅的《舞赋》是我国最早的一篇专门描写舞蹈的古代辞赋。赋中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古代舞蹈的完整场面,是乐舞赋中的名篇之一。  相似文献   

8.
崔应虎 《学语文》2009,(4):19-19,36
中学教材选编的文学作品是很美的,可是教学中却往往不能很好地展现它的美:有时讲成“政治课”,将生动形象的课文贴上政治标签,王婆卖瓜似的拍卖抽象的政治概念;有时讲成“文学课”,进行空泛的文学分析,庖丁解牛般地肢解一篇篇血肉丰满的文字;  相似文献   

9.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中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感。通读课文,发现课文不仅写出了景(夕阳)美,还写出了情美(爷爷奶奶晚年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0.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中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中有阎,画中有诗”的美感。通读课文,发现课文不仅写出了景(夕阳)美,还写出了情美(爷爷奶奶晚年的幸镉生活)。  相似文献   

11.
《浪花》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看图学词学句”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我”的所见所感,用拟人手法描写了浪花涌来、退去的样子和声音,以及它给“我”带来的欢乐。教材图文相配,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紧扣“美”字展开教学。一、观察图画想象美教...  相似文献   

12.
汉画与中国戏剧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由学,音乐,舞蹈,雕塑,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融合而成的综合性艺术,汉画中的乐舞,傩仪等都是戏剧的因素而不能称为戏剧,其中的角抵百戏是融诸多艺术而成的,具有更强戏剧因素的艺术形式,因此,汉画反映了中国戏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研究汉画对研究中国戏剧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前言:有关美国英语的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它给人一种生动、形象、似曾相识的深刻印象,这除了是因为“美国人”本身是由世界各主要民族混杂而成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国英语在其形成和演进的过程中,大量地借入了世界其他主要民族的语言成份。当今世界各主要语言都毫无例外地有着借人外来语成份的情况,这是语言发展的过程之一,可以说,没有一种语言是“纯粹”民族性的。一种语言借人另一种语言的内容,其主要目的似乎有二:(1)扩充和吸取原语言中所没有的全新的内容、意义和概念;(2)更加准确、形象和直观地反映新事物的内…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西北师大音乐系郭琳一、以艺术的形象美感染学生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运动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艺术地再现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它能利用特殊的内容和形式、生动而具体的形象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他们在情操上受...  相似文献   

15.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6.
带领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意境,这是诗词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诗词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达到这种境界.应做到三点:第一是朗读,要读正确,更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和音韵美;第二是想象.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将诗词精当、凝练、含蓄的语言转化为头脑中的形象;第三是表达,将头脑中生动形象的情境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表达能激活思维,能使头脑中的形象更加丰富、丰满、生动。用现代语言将古代诗词描绘的意境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是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努力体现上述三点,带着学生进入到《清平乐。村居》那美妙的意境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7.
春天是美的季节,到处是浓浓的春意。我们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在二年级开展“寻找春天”美育系列活动,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去“寻找春天”,培养小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离不开具体生动的形象。而美育具有生动形象的情感性特点,它主要通过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优美的景物、瑰丽的山水等形式把美传递给受教育者。这种生动形象的教育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易于被学生所理解,能更好地扩大和加深学生对美的认识,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品格。  相似文献   

18.
《史记》论赞是司马迁创造的一种史论形式。其议论具有突出重点;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情感强烈;语言生动形象、流畅优美等鲜明特点。《史记》论赞中的众多篇章。可谓是脍炙人口的议论美。  相似文献   

19.
《任氏传》是一部公认的唐传奇压卷之作。本文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切入分析这部作品,探讨其艺术手法和价值意蕴。《任氏传》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引人关注,与其塑造了一个集外表美、人格美、悲剧美于一炉的独特的狐妖形象有很大关系。作者使用留白技巧使任氏呈现出"非人世所有"的外表美,又通过生动的故事来展现其人格美,最后把这两种美毁灭给人看,构成一种更有深度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20.
语音修辞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它能使英语语言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语音的变化又能烘托出语义,使人感受到事物的内在涵义。语音表达手段不仅在口语交际中至关重要.而且在书面语有明显的修辞和文体功能。恰当地运用语音的表达手段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实现表情达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