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来,媒体在改革开放的宣传动员上始终走在了时代最前面,但自身的改革,却几乎走在了时代的最后面。媒体改革在改革开放中是一个特殊领域,认真研究中国传媒的生存现状,深刻反思中国传媒30年改革一直面临的重大问题,应当成为今天研究中国传媒改革的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传媒既是改革开放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更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相似文献   

3.
30多年前,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温州人领风气之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温州模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经典;30多年后,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温州报人迎难而上,勇于创新,"温报模式"成为地市报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当下的地市级电视市场,电视台主要是靠投放电视剧和民生新闻博弈市场,合计播出比重42%,收视比重50%。然而,随着中央台专业化频道不断扩张优势,30%的市场份额已经成为中央台的天下,地市台面临新的市场挑战。那么,除了电视剧和民生新闻,地市台又该开发什么节目争取更多的份额呢?前提是人、财、物投入是地市台力所能及的。一个新的“视点”已经让地市台看到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地市电视台有覆盖面小和影响力先天不足的劣势,如何扬长避短、做大品牌,成为地市电视台必须面对的问题。地市电视台,特别是中小城市电视台存在新闻资源狭窄、经费来源渠道稀缺、山寨节目邯郸学步……有些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导致恶性循环,最终败在眼花缭乱的各大上星频道和付费数字频道上。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媒高新技术的应用,各类媒体的界限正在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工作,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新碰撞,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热点经济新闻报道?是当前地市报业必须探索的一个问题,下面谈谈笔者在多年的经济新闻编辑,采写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陈鹏  程文  李游 《传媒》2008,(12):37-38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蓬勃发展,中国传媒经济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中国传媒经济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上回眸审视、沉思总结,使传媒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出更大、更积极的作用,由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传媒经济三十年学术峰会近日在中国传媒大学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8.
重庆电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 本文系作者在2008年3月29日在"中国传媒经济研究三十年(重庆)峰会"上的演讲(有删减).作为一个具有理论探索意识与实践创新意识的省级电视台,重庆电视十余年来的发展与进步是诸多省级电视台在市场中适应竞争与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电视诞生五十周年之际,梳理重庆电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经验和成果,不但是重庆电视人的一种现实需要,而且是中国电视尤其是省级电视台未来发展的一个长远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及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传媒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里走过了西方传媒业历经一百多年的产业化、集团化之路。以1996年中国第一家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成立为标志,中国传媒业的集团化发展进入了高潮。集团化发展已成为传媒界热议已久的话题,也成为中国传媒业应  相似文献   

10.
戴志云 《声屏世界》2007,(11):63-63
如今,电视媒体正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专业频道时代,Et趋激烈的频道竞争已成为主要表现形式,处于弱者地位的地市电视台如何脱离粗放式经营模式在市场上争得一杯羹?如何谋划自己频道经营之道,更好地安身立命?  相似文献   

11.
近日.省档案局与省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珍贵记忆--改革开放30周年档案信息征集发布活动"引起了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衣俊卿批示说:"省档案局与电视台所做的改革开放30年档案信息征集活动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金梅 《新闻窗》2007,(5):85-86
近年来,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电视台频道之间的竞争,更是呈白热化之势。基层电视台要想从中央台、各省级台的激烈竞争中突出重围,取得一席之地,更是难上加难。那么,基层电视台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贵州省黔南电视台,作为一个地州级基层电视台在激烈的竞争中,有过困惑,有过迷茫,在电视台频道的定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原本相对单纯的中国传媒正在日益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强大压力一个来自以市场经济和利润指标为主的产业化或商业化,另一个则来自全球化或一体化进程中的国际主流传媒的影响.前者对中国传媒的影响主要是物质的,即追逐利润或经济效益正在腐蚀传媒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后者对中国传媒的影响主要是精神的,即国际主流传媒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中国传媒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则越来越小.本文通过对人口、现代化、亚洲模式等实例的说明,来证明上述两个方面的压力在中国媒体宣传中的具体表现,并期待更多的读者对此给予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张帆 《新闻爱好者》2005,(10):51-51
1997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开播,使得具有现代意义的谈话节目,成为一种创作模式深入人心,并被电视台的决策所重视。许昌电视台专题部从2000年7月份至今,也开办了多期谈话节目,受到了观众朋友的广泛关注和欢迎。在多年的实践当中,我感到谈话节目有着深厚的生存基础,应当成为地市电视台自办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自办节目中的一个亮点,并带来较高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电视台是以城市和郊区观众为服务对象、满足本区域内受众需求的电视台。按照目前中国电视界的划分,它包括省会电视台、省辖市电视台、地市(州)电视台、经济特区电视台共300多个,不包括4个直辖市电视台与500多个县市级电视台。我国城市电视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迅速崛起,它是1983年3月第11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关于“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这一决策的产物。我国城市电视台在1983年前只有46家,而在1984年后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至1987年底已超过360家。目前保持在这个数量。城市电视台的崛起,顺应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既满足了各地市(州)党委和政府宣传政策法令和加强舆论导向、舆论监督的需要;又满足了广大市民与郊区群众了解本地信息、沟通供产销渠道、促进地方经济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地方文化、反映自己呼声意愿等需要。  相似文献   

16.
外宣工作是展示对外形象和扩大知名度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其重要性决定了作为地市级电视台,更要立足本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外宣工作的独特功能和重要作用,为地方经济服务。近年来,许昌电视台的外宣工作保持了在全省地市台的领先位次,笔者作为该台一直从事电视新闻外宣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在此谈一些多年实践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王可 《新闻界》2000,(4):50-51
改革开放以来 ,电视作为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媒体 ,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在短时间内扩充 ,于是各地一成立电视台 ,便迫不及待招兵买马 ,匆匆上阵 ,致使不少地市县级电视台从一开始便出现了盲目地进人状况 ,延续至今便陷入了人才结构极不合理的困境。一、电视台从业人员结构现状从不少地市县级电视台从业人员的组成来看 ,其主要来源有 ,一是大专院校的毕业生 ;二是厂矿、企事业单位、部队等从事过宣传工作的人员 ,以所谓专业对口理由进入电视台 ;三是按一定的招聘程序招进的人员 ;四是托关系、走后门调入的人员以及广电系统的职工子女。真正科班出…  相似文献   

18.
传媒经济研究的未来发展模式:长链条+大视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传媒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传媒经济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总结过去的经验和问题,是为了促进中国传媒经济在未来得到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传媒经济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构架未来的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9.
市党报理论版如何才能发挥作用,办出成效来,我以为首先要解决一个自身定位问题。地市党报理论版究竟应该如何定位?我们金华日报的做法是:坚持把理论版作为“新闻的延续”和干部的“学习园地”。地市党报理论版应该是“新闻的延续”,这一点如何理解?报纸作为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20.
如何发挥优势,谋求发展,以全新姿态应对广电改革时期的新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新时期地市电视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实力上,地市电视台规模小,综合实力弱,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无法与中央台、省台相提并论。内在功力上,地市台的电视报道存在四个不足:写事的多,写人的少,或者可以说是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精神;受地域限制,考虑问题片面;跟风、赶时髦的多;报道形式单一,即常用“概念、数字加表态”的形式。而今又面临世界媒体的竞争,这就决定了地市电视台要在众多媒体的激烈竞争中,牢牢地把受众目标锁定在本地区的观众上。这就必须精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