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理解,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对其他国家、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理解.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llding)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推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2.
作为主管教育、文化、科学的国际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就面向全世界提倡了国际理解教育。这是一种以"和平教育"、"各国理解"、"人权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并与1953年面向全世界践行这种教育理念。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随着国际相互依存关系的加深,以及地球环境等全球规模的问题不断突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更多的国家认识到有必要积极增进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世界各国都积极开展了国际理解教育。  相似文献   

3.
以全球教育理念指引小学体育教学,结合体育学科"以学生身心发展为本"的特点,将"跨文化理解、和平、环境保护"等国际公民素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自身、对社区、对民族、对国家、对世界的关注意识;整合其他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综合性体育课程,塑造君武学子包容、平和、友善、合作等品格;创新运动会模式,让学生在运动和游戏中理解世界与和平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和平理念作为世界遗产教育的主题之一,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决定的。而来自于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省和全球化进程加剧的需要而出现的国际理解,正是对不同文化差异的理解,是不同文化的国家和民族视界融合的过程,是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方式,也因此成为世界遗产教育的前提和核心价值观念。在基础教育中,国际理解视域下的世界遗产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全体青少年建构国际理解理念的价值观,同时也要处理好世界遗产的本土性教育与世界性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国际理解已成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素之一,近年来,国际理解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中小学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项目网络承担着"和平导航员"的教育使命,是以促进国际间相互理解为宗旨的分布最广泛的学校网络。近20年来,人大附中作为此项目成员学校,秉承"全球视野、本土行动"准则,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模式,努力践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念并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6.
池田大作倡导"积极的和平"并积极构建"和平文化",主张"彻底的和平主义"。在这一和平思想的基础上,池田大作提出了"为和平而教育,由教育而和平"的和平教育思想,强调和平教育的原点是"人",主张和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国际人",提出和平教育的途径是"对话"。池田大作的和平教育思想有深厚的佛教、师承、战争渊源。池田大作和平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启示表现在:开展生命教育以促进世界和平;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以促进世界和平;通过文明对话以促进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国际理解作为它的基本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之一,.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教科文组织通过组织各种相关研讨项目、国际会议等多种活动促进各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并一直致力于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和丰富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国际理解教育在全球化的今天成为各国各级各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高教国际化必须重视国际理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理解教育倡导于20世纪40年代,于50年代获得初步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新的教育理念,是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当前国际理解教育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主要内容,并通过分析美、日两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具体措施,以使我们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自20世纪40年代倡导以来,它在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促进各国之间相互了解、宽容、合作及培养“全球公民”意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研究者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试析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为增进民族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的国际理解教育,伴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越来越受到基础教育的关注。近年来在我国,国际理解教育以学科渗透方式在许多学校展开。国际理解之所以能够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是因为国际理解无论在知识、技能,还是在情感态度培养上都在某些基本点上与学科教育相契合。找准国际理解教育和学科教学的结合点,可以增进学科教育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