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贵得法     
在教学中常有这种情况: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教,会给学生留下不同的印象。有的老师使学生觉得如乘轻舟,一路顺风;有的老师使学生感到如入深山,举足艰难。原因何在?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善教者,得法,省时省力,“事半功倍”;不善教者,不得法,费时费力,“事倍功半”。有些学生往往把“染”中的“九”写成“丸”,多写一点。如何教好这个染字呢?有这样三位老师,他们的教法确实是称得上独具匠心,耐人寻味。有一位老师教“染”字时,把“染”拆成三部分:水(氵)、木、九。“为什么‘染’字里面有‘水’呢?因为染色要用水;为什么‘染’字里面有‘木’呢?因为染料是植物;为什么‘染’字里面还有一个‘九’呢?因为在古代‘九’表示数量很多,这  相似文献   

2.
《故乡》里,“我”见到中年闰土时,作者写了这样两行字: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呵!闰土哥,——你来了……’”“我”只说了七个字却用了引号、叹号、逗号、破折号、问号、省略号六个标点符号,是不是作者滥用了、用错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看标点符号的作用。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单是表示词句的停  相似文献   

3.
《散步》教学临近尾声时,我们几次朗读了相关文段.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一个文本在标点运用上的问题:"老师,你看,第一段中的‘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之间用了逗号,其实用顿号也完全可以呀.还有,第三段的‘太迟"太迟了’之间,第八段的‘慢慢地’‘稳稳地’之间也可以改逗号为顿号的."好发现,我乘势鼓励:"连标点符号也注意到了,真可谓用心读书啊.大家可以就此谈谈,为什么作者爱用逗号呢?"  相似文献   

4.
标点符号歌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标点符号的名称和用法,我试编了一首《标点符号歌》,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现把《标点符号歌》写在下面,供教学时参考: 句号〔 。〕是个小圆圈, 句子完了写后边。 逗号〔,〕有条小尾巴, 句中停顿就用它。 顿号〔、〕好像瓜子样, 并列词语就用上。 分号〔;〕一点又一逗, 并列分句点后头。 冒号〔:〕两点紧相连, 提示语后就出现。 问号〔?〕象个倒弯钩, 问句完了写在后。 引号〔“”、‘’〕 左右分两边, 引用、强调、否定的话儿 写中间。 破折号(——)一直线, 表示说明、转折、递进就  相似文献   

5.
在所有的标点符号中,逗号“,”使用率最高,用法也最复杂。学生在使用逗号时,经常犯以下几种错误:一、并列句中逗号的误用由于受汉语标点符号的影响,学生经常在作业中将两个或连续几个独立的句子用逗号隔开,这在语法上称为run鄄onsentences;不时还会出现另一种错误,语法上称为fusedsentences,也就是两个独立的句子之间没有任何标点符号。这种句子,在口头表达时听不出有问题,但一旦写出来,就错了,如下面的句子:W rong:M ary isn’told enough,she cannotgo to school.W rong:M ary isn’told enough she cannotgo to school.改正上述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一、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富有启发性的疑难问题,会促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注意。例如教学《燕子飞回来了》一课,教师问:“‘她们找到了老家’,这里哪个词用得好?”学生茫然,无言对答。如教师变换发问角度问:“燕子有翅膀,说‘找’到老家好吗?学生中有的说“找”好,有的说“飞”好,各执一端。究竟是哪个词好  相似文献   

7.
开心果网站     
“把”和“被”学生:“‘把’和‘被’能连用吗?”老师:“不能。”学生:“把被叠起来,不是连用了吗?”“东西”趣释有一位外国教授,向学生解释汉语“东西”一词时,说:“中国人称物体为东西,这东西,那东西,都称为东西。但  相似文献   

8.
□王松海初学英语的同学,往往容易忽视标点符号的应用,常把汉语中的标点误用到英语中。现就英语和汉语标点符号的用法小结一下,供同学们使用时参考。一、表示一句话完了的停顿,汉语中用句号,小空圆点“。”,而英语中则用小实圆点“.”。如,汉:我是一名学生。英:Iamastudent.二、表示一句话中间需要停顿,这时汉语与英语的符号相同,都用逗号“,”。如,汉:小平,我的茶缸在哪里?英:Whereismymug,XiaoPing?三、表示句中并列、平行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汉语中用顿号“、”,而英语中用逗号“,”。如,汉:布克、迈克、爱丽丝、凯特和格林是好朋友…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学习》“争鸣”这个栏目里,曾刊过周遵汉、王丽亚的题为《雪融化之后是春天吗?——略谈中学语文教学的非科学性》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以广为人知的事例开头:“雪融化之后是什么?”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水”,而学生的答案是“春天”。作者在文中指出:“这个例子,当今已经普遍认为是创造性思维向传统思维挑战的典型例子。然而仔细一想,在这个例子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仅仅他们对问句中的‘是’字的理解不同于教师的理解罢了,教师把‘是’理解为‘变为’,学生则把‘是’理解为‘将会出现’。”“导致学生的回答同教师的…  相似文献   

10.
我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有一个学生对“他刚一张嘴,肉就掉下来了”一句中“他”的用法提出异议,他说:“乌鸦是鸟,应该用‘它’,为什么这里用单人‘他’?”我听后高兴地说:“是啊,为什么这里用‘他’呢?谁能回答?”于是,有好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有的说:“这里是把乌鸦当作人来写,所以用‘他’.”有的说:“因为书  相似文献   

11.
这样"钻"     
[案例]语文课上,我们正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这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突然,一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写得好,因为它把小草写活了。”听了该生的发言,我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为什么说一个‘钻’字就把小草写活了?钻’还可以用哪些字来代替?”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发言:生1:长。生2:冒。生3:顶。……我又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作者为什么用‘钻’,而不用‘长‘’冒’‘顶’等其他的字?”(学生沉思片刻)生1:用上“钻”字,就是把小草当作人来写,把小草写活了。生2:可我觉得用上“冒“”顶”,也是…  相似文献   

12.
一、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多说几句话”,学习正确地谈论数学。谈论是外部语言,是思维的外部表现。语言清晰,逻辑性强,表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透彻,算理明确。这是用好数学的前提、基础。其实要求学生在一定情景下准确、有条理、完整地“说数学”,本身也是一种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有机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例如,教10的认识,学生学会了10的读写、10的分解与组成、10的基序数意义后,教师就可让学生“多说几句话”: “你能用‘10’说一句话吗?” “你能用‘第十’、说一句话吗?” “你能说一段活,把‘10’和‘第  相似文献   

13.
缘起长期以来,计算教学给很多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枯燥乏味的印象。怎样让计算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呢?我曾对此进行了几番探索和尝试,不仅教学效果不理想,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更大的困惑与无奈之中。直至我读到特级教师张思明的这段话:“教师不要总是自己当‘导游’,而应该把‘导游路线’设计的‘天机’有意识地泄露给学生,使他们能体验出‘导游’是怎么当的,从而自己也能尽早成为‘导游’。”我仿佛曲径通幽般地豁然开朗,终于找到了继续探索前行的方向,进行了一次更具突破意义的尝试。实践一、准备定向,诱发学习欲望(课件出示右图)师:同学们,今…  相似文献   

14.
“我重要!”“我重要!”原来是标点符号们在字典公公家里,争论到底谁最重要。小逗号说:“在文章里我最重要。如果没有我,人们一口气读下来怎么受得了?再说,我小逗号还是抗日小英雄呢!”“啊?”标点符号们都用怀疑(yí)的眼神看着它。“抗战时期,鬼子进村扫荡(dànɡ),在墙上贴了‘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的标语。夜里,我便跑到标语中的‘卖’字后面一站,使标语变成了‘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气得鬼子军官大叫大嚷(rǎnɡ)。怎么样,你们看我重不重要?”小逗号得意洋洋地说。“哼,我才重要呢!总留在后面作总结。…  相似文献   

15.
特级教师斯霞为了让学生理解《我们爱老师》一课中“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这个比喻句,作了如下的精心设计:“对这一句如果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我们小朋友怎么成了花朵了呢?’那就最好。要是他们提不出来,教师就得启发:‘这里的我们是指什么人?为什么把小朋友比作花朵呢?’(幻灯片映出一张张笑容可掬的小脸)‘看,这些小朋友可爱吗?好像什么一样?’(生答)‘对呀,花朵美丽可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对语文教学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他说:“‘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教师不该朝这样的好境界努力吗?”这段话为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指明了道路。怎样从“教”的此岸过渡到“不用教”的彼岸呢?——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长期探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标点符号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标点符号对读者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那么,我国古代是否也有标点符号呢?答案是肯定的。早在甲骨文时代,就有标点符号的萌芽。如甲骨文中,常用两短横“=”来作重文符号、合文符号。试举数冽:《殷契粹编》第二六五片:“王受又_=□其用”,“王受又_=册至”。郭沫若注;“‘又_=’乃又有重文,读为‘有祐’。它辞多作‘(?)又’,侯家庄龟甲第一版则  相似文献   

18.
教苑茶座     
幽默与漫画教师说吻一位大学教授给学生讲道:“古时候‘吕’是接吻的意思,口对口,很形象。”一学生问:“如果‘吕’是接吻的意思,那么小品的‘品’是不是三个人在一起接吻?”教授正待发怒,又一个学生站了起来:“我看‘品’还好解释,兵器的‘器’呢?是不是四个人在一起和狗接吻?”全班笑成一团,教授摔书而去。文明用语老师批阅小新的周记,周记里写道:“考试不及格,我说是爸爸遗传造成的,爸爸骂我‘嘣嘣’!”“嘣嘣”究竟是什么意思?老师大伤脑筋,于是把小新找来问。小新说:“老师让我们文明用词,写‘放屁’不太文明,所以用了‘嘣嘣’替代。”…  相似文献   

19.
一、引用名言,激发兴趣即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成语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师说》一文,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在从师求学上有个成语叫‘能者为师’:还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我们今天学习的《师说》一文,作者就引用了这句名言。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主张‘能者为师’呢?作者引用孔子名言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唐宋八大家之首的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韩愈的《师说》,希望大家能在文中寻找到答案。”教师不是一上课就和盘托出,而应该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相机分步揭示。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语文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以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成语等来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  相似文献   

20.
思维是智能的核心,教学必须促使学生动脑。常说“心之官则思”,“学而不思则罔”。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课堂上的每一个活动都要变成拨动学生心弦的手指。手指一动,心音就响。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可能有错误。但准许他们把话说完,如有个学生在自学笔记中提出“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这个‘小’是个什么东西?”然后自己回答:“我认为这个‘小’就是七品芝麻官儿。”当时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