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德华 《青年记者》2007,(14):40-40
“寓论断于序事”是《史记》笔法中很重要的一种,与现代新闻学所要求的“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的写作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寓论断于序事”内涵十分丰富,从思想层面到实际操作,对我们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德华 《青年记者》2007,(14):40-40
“寓论断于序事”是《史记》笔法中很重要的一种,与现代新闻学所要求的“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的写作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寓论断于序事”内涵十分丰富,从思想层面到实际操作,对我们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寓论断于序事”是司马迁写《史记》的主要技法之一,本文着重论述了“寓论断于序事”的内涵及其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郑晓华 《新闻世界》2009,(11):101-102
“寓论断于序事”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最突出的笔法之一,其述而不作,据事直书,托他人之口写我言的表现,对新闻写作中的“用事实说话”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舒骅 《新闻界》2008,(2):108-109
本文以史家笔法中最为突出的"史论"笔法和"寓论断于序事"笔法,以《焦点访谈》为分析文本,审视和剖析史家笔法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史记》的评论,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夹叙夹议式的,评论与事实叙述紧密结合,把评论渗透在事实叙述的过程之中。顾炎武把这种评论形式总结成“于序事中寓论断”;同时认为,古代史家只有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资深高级编辑缪雨,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从新闻学的角度研究《史记》,写成《史记与新闻学》一书,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中国新闻书店有售。 全书共分九章四十三节。这里略举一些章节名称,便可知其内容大概:如“《史记》里藏有新闻学”、“司马迁——伟大的‘记者’”、“《史记》的实录精神”、“历史家和新闻记者的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百花文艺出版社编审徐柏容来信:读7期,愿献疑一、二。第13页“香港《史记》出版”条说香港出版了一本写香港历史的书,书名就叫《史记》,我觉得这事未必妥当,《史记》是中国史籍名著,不应再出一本内容迥异的《史记》,不容《史记》出现双包案。否则应属于取书名不当。因此,颇疑“香港《史记》”是否为“《香港史记》”之误,另外,写香港历史的《史记》,似不能如该文所称之为“香港版《史记》”,“香港版《史记》”只能以之称由香港出版之司马迁《史记》。 第11页言书中之序应排于目录之前,甚是。不仅“现代书籍”如是,据我印象,中国古籍似亦大多如是。这种排列次序是合乎逻辑的。但如目录排在序言之前  相似文献   

9.
古人作史,讲究的是“寓论断于序事”,到了当代,这个传统几乎消失殆尽,历史学家们丧失了讲故事的能力。八十年代,黄仁宇的著作着实给中国人上了一课,后来的吴思、张鸣、易中天、张宏杰,包括从网络走到前台的当年明月,每个人的出现都带来一股热潮。历史的写法有N种,N的数值在迅速膨胀。  相似文献   

10.
袁勇麟 《今传媒》2007,(10):10-11
"现代传媒的发展,已不止是科技神话,无所不能的现代技术和光怪陆离的资讯及想象的合谋,使传媒的整体形象正趋于'人妖之间'".当我翻开殷俊博士等合著的《城市新闻学--以成都为例》一书时,孟繁华关于传媒"人妖之间"的论断就立刻盘旋在脑海,显然,这是一个颇有深味的词,既可以揭示传媒游离于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文化本体性,也不妨视为当代传媒定位状态的一个说明.  相似文献   

11.
1925年1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伍超写的《新闻学大纲》一书,书前有孙中山先生的序文。序文全文如下: 伍君以新著《新闻学大纲》,嘱序于余。序曰:新闻事业非易事也,而为新闻记者者,尤非易事。社会之嫉视,个人之劳苦,固无论矣。即事业之难以进行,职务之难以活动,又岂他人所能洞悉哉?今伍君新自美返,以其所学示人,盖亦有惑于我国新闻事业之幼稚,思有以补救之  相似文献   

12.
乙亥岁末,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部卢淑樱小姐为学位论文第二次来京垂询民初至抗战前夕出版界史事。同行有殷嘉慧小姐。正题谈毕,两位又提到编辑学中的孔子。作了些回答,录以就教方家,以引玉。 问:大陆有编辑学的研究,有说孔子是编辑家的。您认为这样说对吗? 答:二位“突然袭击”。我对编辑学又不很关心,一起探究吧。 十年来是有很多文章、工具书中这么提。问题不是对不对。只要有充分的可靠的材料,从逻辑上讲得通就可以。但是至今见到的,仅仅是重复一些没有论证的结论。也有引经据典的,但可惜,引的都是汉代迄晋的。如《史记》、《孔子家语》、《尚书·序》里几句话。不出这三本书。这些书都是汉代尊儒后的作品,就有靠不住的东西。所引用的话都是在《论语》里找不到影子的事,或《论语》里有点影子而被拔高了的。《史记》是部伟大作品。但“《史记》采众说成书,不免抵牾。至其叙述之罅漏,先儒往往驳正”(《四库全书总目》)。《孔子家语》现在能见到的是王肃注本,是部托名孔安国的伪书:“王柏家语考曰,四十四篇之家语,  相似文献   

13.
行为科学与新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新闻学界对于新闻学究竟属于什么学科的问题,曾经有过种种看法。最早曾有一些人认为新闻学属实用科学,后来,随着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发展,许多人倾向于把新闻学归属综合科学、人文科学。二次大战以后,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新闻学界有越来越多的人热心于探讨新闻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从50年代开始,美国的《新闻学季刊》、《舆论季刊》等新闻专业刊物上,有大量的文章都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读者心理和研究新闻工具的效果的;有些新闻院校研究生的研究规划不是进行新闻工具本身的研究,而是致力于“行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些新闻学著作则明确地宣称;新闻学已成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4.
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以及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世称《史记》三家注。由于早期的《史记》注相继亡佚,《史记》三家注成了唐及唐代以前仅存的三部《史记》注作。《史记》三家注在集结前人《史记》注释成果的基础上,考释辨正,阐幽发微,从而将古代《史记》注释推向顶峰。在版本形式上,宋时出现了将《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及《史记正义》三家的注解一并散入《史记》正文下的刻本,这种以合注形态刊行于世的《史记》版本,即《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俗称《史记》三家注本。《史记》三家注本也是后世流传最广的《史记》本子。可以说,《史记》三家注在《史记》版本学和注释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价值是多方面的,其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相似文献   

15.
黄天鹏:中国新闻学术史观的第一阐释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云 《新闻知识》2006,(11):75-76
黄天鹏(1904-1982),名鹏,别署天庐主人、消遥居士,广东普宁人。黄天鹏是现代中国著述最为丰富的一位新闻学者。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的新闻学著作十之七、八出自黄天鹏之手,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他先后出版了《新闻文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天庐谈报》、《新闻记者的故事》、《新闻记者外史》、《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新闻学入门》、《新闻学概要》等十余本新闻学著作。期间,黄天鹏还整理出版了《新闻学论文集》、《新闻学名论集》、《新闻学刊全集》、《新闻学演讲集》、《报学丛刊》等,为保存新闻学文献资料做出了…  相似文献   

16.
《新闻研究资料》从1979年8月创刊到现在,已经五周年了,这是十分值得庆贺的一件事。我国的新闻学刊物,如果从1927年创办的《新闻学刊》算起,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建国后的创刊《新闻战线》、《新闻业务》等刊物,也已出版近三十年。但是,还从来不曾有一份“以新闻史料和新闻史料研究为主”的刊物。《新闻研究资料》是这方面的第一家。在全世界众多的新闻学刊物中,它也是独一份儿。  相似文献   

17.
《新闻研究资料》从1979年8月创刊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五个周年,这是十分值得庆贺的一件事。我国的新闻学刊物,如果从1927年创办的《新闻学刊》算起,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建国后创刊的《新闻战线》、《新闻业务》等刊物,也已出版近三十年。但是,还从来不曾  相似文献   

18.
传媒书架     
《新闻与写作》2009,(3):92-92
央视主持人芮成钢推出新书《30而励》;《与塔利班面对面:记者亲历阿富汗惊险战事》;《新华社记者笔下的中国改革开放岁月》出版;《徐宝璜新闻学论集》《邵飘萍新闻学论集》出版  相似文献   

19.
余炳毛 《今传媒》2010,(4):88-89
盛沛林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编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5规划军事学重点课题"《军事新闻学概论》。他的专著《军[1]事新闻散论》中有一篇论文叫《一剑封  相似文献   

20.
新闻学刊物的发端我国最早有关新闻学研究的刊物是《新闻周刊》,由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该会成立于1918年10月14日,至1920年12月停止活动;在此期间,训练了两批学生,共约70人,是我国第一个有组织的新闻学研究团体。他们所创办的《新闻周刊》也是我国有关新闻学研究的第一个刊物。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评价说:“国立北京大学……设立新闻学研究会,是为报业教育之发端”;“曾发行《新闻周刊》,对于一周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