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会”报道年年求创新。回顾近两年的“两会”报道,《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青年报》等报纸开辟的日记体裁的报道呈现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日记体裁在“两会”报道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2010年和2011年的《中国青年报》和《重庆晚报》两份报纸中包含专家意见的食品安全报道内容分析,考察全国性媒体和地方性媒体的食品安全报道如何呈现专家意见,从而探究我国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如何建构专家形象。总体来说,近年来,地方性媒体和全国性媒体的报道都比较重视专家意见,利用专家意见对食品安全进行深入报道。主流报纸中的专家形象呈现出专业性、权威性、领域广泛和意见多样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2012年8月,湖南《郴州日报》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读者快节奏的需求,在报纸内容以及版面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从而使报纸呈现出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局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以8月14日、9月18日刊发的两组关注报道为例,可以说是《郴州日报》改革以来采编互动的一大亮点,由此引发了笔者对报纸采编实行“编辑主导责任制”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陆萍 《传媒观察》2012,(5):61-63
去年11月30日英国爆发了近30年来规模最大的公共服务部门大罢工,这次罢工自然也成为英国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新闻。然而由于自身立场不同,各个媒体的报道也呈现出各自的特色。本文采用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通过分析《卫报》和《每日电讯》的一些文章来比较这两份报纸对这一事件的立场。  相似文献   

5.
齐飞 《新闻世界》2009,(4):74-75
本文选取《自由时报》和《中国时报》两家具有代表性的台湾报纸,对其北京奥运报道做内容分析,以期对两家报纸奥运报道的不同点作出简单梳理,并从中一窥台湾报纸对北京奥运报道的着眼点及其报道特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报纸副刊业呈现出的"传媒套娃"①现象,本文以《重庆晚报》为例,从报纸副刊的定位和创新两方面入手,分析《重庆晚报》在报纸副刊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因地制宜,找到提高报纸副刊影响力的方法,提高报纸副刊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传媒观察     
《军事记者》2012,(3):59
百家意大利报纸面临关闭据英国《卫报》近日报道,由于政府补贴大量缩减,意大利近百家报纸面临关闭。这其中包括:《解放报》《团结报》《宣言报》等。同时,受到影响的还有一些地区性报纸等。据《金融时报》报道,如今,政府补贴投入日益衰退的报纸业被视为是滥用纳税人的税金。  相似文献   

8.
管文琦 《新闻世界》2013,(10):280-281
台湾报禁解除后,台湾地区迎来了报业的繁荣期。在自由化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在党派与财团的强大压力下,台湾地区的报纸呈现出鲜明的叙事立场。在赴台学习四个月及亲临金马奖红毯的基础上,笔者以台湾“四大报”中的《中国时报》和《自由时报》对于“台湾电影金马奖停办”一事的具体报道为文本,分析其叙事过程中如何体现报纸立场。  相似文献   

9.
一、新时期全国性经济类报纸的生存空间《中国经营报》近几年的发展使我们深信,在经济类报纸这一细分市场上,的确有全国性经济类报纸生存的广阔天地。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为全国性报纸发展提供了机会。第二,参与经济活动及关注经济活动的经济人群增多为经济类报纸提供了坚实的读者队伍。第三,社会生活的经济化趋势为经济类报纸提供了丰富的报道内容。二、新时期经济类报纸的竞争环境1.关于全国性和地方性的问题:近几年经济类报纸的竞争格局已明显呈现出全国性报纸的优势。2.关于日报和周报的问题:周报具有经济报道中特别需要…  相似文献   

10.
陈冉  张硕 《新闻前哨》2010,(9):111-111
从宏观来看,当今无论是综合类报纸,还是体育报纸的体育新闻,都呈现出报道容量变大、周期变短的特点。在这种背景下,体育人物报道也呈现出内容细化、框架多元化、风格个性化和话语平民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丹璐  黄丽媛 《新闻传播》2009,(12):62-62
版面语言是实现报纸价值的重要手段。当今社会步入读图时代,报纸版面语言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能否在“三步五秒”之间就吸引受众的眼球。已经成为各大报纸竞争的关键。尤其是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报纸更是推陈出新、妙笔生花,努力做到版面与新闻事件合二为一。本文以《人民日报》、《北京晚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CHINA DAILY》五家报纸在2009年国庆60周年期间的报道为例。对报纸版面语言进行分析解读.体会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版面语言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现在已成为一张每周发行5期的日报,但在报纸定位上仍强调深度报道。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21》以深度报道起家,其渊源可以追朔到《南方周末》,“遗传基因”决定了这张报纸不可能主发那些消息类的新闻;二是,报社的决策层意识到,作为一张传统的报纸,在速度上无论如何没办法同网络竞争,但读者手拿一张报纸阅读深度报道的愉悦感却是纸媒体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具体分析了中日报纸对于“8.4齐齐哈尔毒剂事件”的报道情况与特点。通过研究中国的四份报纸发现:《人民日报》与其他三份报纸《解放日报》、《扬子晚报》和《羊城晚报》的报道态度有较大区别,前者冷静、克制而后者热情、积极。但总的来说,“情感”依然是中国报纸对此次报道的重要诉求因素,曾经因为战争带给中国人民无限痛苦的、但又否认历史罪过的“日本意象”再次得到了强化。通过分析日本《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的报道发现.他们对事件的报道情况十分相似,都比较简洁而且态度保守。但日本的报道也强化了中国人抓着历史的小辫子,趁机敲诈勒索以及中国民众有根深蒂固的强烈反日情绪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4.
现在,有的报纸在报道伤残人活动时,无意地使用了带有侮辱性的字眼,如“残废人”、“哑巴”、“聋子”、“瞎子”、“瘸子”等。今年2月27日,许多报纸报道我国将首次发行新西兰故事片《一个哑巴的故事》;有的报纸报道残疾人的好人好事时,用了《哑巴风格高》、《瞎子积极自谋生计》等标题。  相似文献   

15.
天气预报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 ,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内大多数报纸只发布简单的天气信息 ,少数报纸如《北京青年报》和《京华时报》等已开始注重天气报道。像《纽约时报》等国外报纸的天气报道由来已久 ,且比较成熟。通过对比不难看出 ,国内报纸的天气报道有值得称道之处 ,但尚有不足 ,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本文提出一些改进之道。  相似文献   

16.
深度报道对提升媒体的影响力极为重要。没有深度、没有思想、没有见解的报纸只能算是“传声筒”、“黑板报”。《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均以深度报道见长。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4,(9):76-80
本文以三家印度主流英文报纸《印度时报》、《印度教徒报》和《印度快报》研究对象,运用议程设置和框架分析理论,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三家报纸近十年间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报道进行梳理,发现它们的议题和框架类型基本相同,但是在报道的数量与报道的具体内容方面差异很大,由此体现出三家报纸对中国的不同态度和立场。  相似文献   

18.
王媛 《新闻传播》2005,(9):47-48
《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同为2001年步入中国财经媒体的两匹“黑马”,而《中国经营报》则被视为中国经济类大报的霸主,这三家报纸同为经济类报纸,报道内容、读者定位都大致相同,然而,其报道风格却不一样,这三大报纸的不同风格体现在哪里?笔者对此问题作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何丽芳 《东南传播》2011,(12):134-137
本文通过对《自由时报》、《联合报》、《中国时报》三家代表性台湾报纸有关台湾与大陆商签ECFA议题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对三家报纸ECFA议题报道的不同点做出简单梳理,发现报纸的议题呈现终难避免一定的政治倾向。ECFA议题成了不同党派和利益集团之间争吵和利益冲突的阵地,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自由时报》一味反对,《联合报》和...  相似文献   

20.
赵耕 《青年记者》2016,(16):56-57
近年来,人物报道逐渐成为各大媒体对垒的阵地,并且呈现杂志化团队操作的发展趋势.对《南方人物周刊》《人物》《环球人物》等杂志人物专题报道的研究并不少见.其实人物报道最初在我国是在报纸上出现的,并一直在报纸上占据一席之地.报纸的人物报道,能反映出时代发展变革的脚步中办报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