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斯彧 《世界文化》2008,(12):13-15
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882年1月25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知识贵族家庭。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毕业于剑桥的著名文学评论家和传记作家。他在担任慷希尔杂劫主编期间曾慧眼支持过哈代、斯蒂文生、亨利·詹姆斯等作家的创作,还主编过《国家名人传记大辞典》的前26卷,撰写过18世纪的英国思想史和文学史,被英国政府授予爵士称号。  相似文献   

2.
安东尼·特罗洛普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小说家之一。他认为,圣诞节是举家欢庆的节日,他的小说经常以此为题材。他最近的传记作家理查德·马伦作了如下描述。  相似文献   

3.
1865年,英国出版了一部童话《艾丽丝漫游奇境记》,故事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立即赢得了广大读者,尤其是小读者的喜爱。一百多年来,这部童话漂洋过海,传遍了全世界,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童话作品之一。英国大陆历史协会经过十一年的研究,最近出版了二百四十一页的专著《维多利亚女王的秘密日记》,将童话中的每一个情节同这位女王早年生活对照联系起来,对童话的文体和出版进行分析考证,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部童话实际上是维多利亚女王的自传。维多利亚女王的少女时代是在远离尘嚣的城堡里度过的。童话中丑陋的公爵夫人即指女王的母亲  相似文献   

4.
若问英国人最为津津乐道的荣耀岁月,大概非维多利亚时代(1837-1914)莫属。那是一个扩张的时代,自信的时代,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变革的时代。那时的英国举世无人可敌,在血与火的海外殖民中控制了三千余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那时的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无愧于"世界工厂"之赞誉,  相似文献   

5.
陈宇 《世界文化》2005,(12):36-38
家居 与维多利亚时代的其它事物一样,这一时期英国人的家居状况也因阶级和收入而有所不同。在住房格局和生活设施等方面,贵族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城市与农村均各具特色。但交通和技术的发展还是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从而使家居呈现出或微妙或显的变化。本以中产阶级家庭和城乡工农家庭为例,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的家居状况作一概览。  相似文献   

6.
本期封面画介绍的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画家劳伦斯·阿尔玛·台德玛的油画作品<徒然的求爱>.  相似文献   

7.
<正>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是英国19世纪末著名的小说家、诗人,他被誉为维多利亚时期的“悲剧大师”,中国近代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曾盛赞他为“当今文学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甚至能与莎士比亚、卢梭、尼采等人并驾齐驱。哈代乃沟通英国文学由维多利亚时代跨越到现代的一座桥梁。他的文字如同一幅淡雅的田园风光画,巧妙地勾勒出英国的自然风光与人情风俗,宛若荒原上破土而出的石楠花,散发着野性的芬芳。  相似文献   

8.
以女王维多利亚命名的"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是英国历史上一段光辉岁月.其间,英国君主立宪制获得充分发展;工业革命的实绩促进经济全面繁荣;对外扩张政策通过30年对俄战争、对华鸦片战争等,逞尽了统御七海的日不落帝国声威.在这段国运亨通的时期,大英民众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下文将从食品及饮食习惯、服装、家居、医疗等方面作一概述.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英国民众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还可追溯一些当代英国生活文化的渊源.  相似文献   

9.
陈宇 《世界文化》2005,(8):38-39
以女王维多利亚命名的“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是英国历史上一段光辉岁月。其间,英国君主立宪制获得充分发展;工业革命的实绩促进经济全面繁荣;对外扩张政策通过30年对俄战争、对华鸦片战争等,逞尽了统御七海的日不落帝国声威。在这段国运亨通的时期,大英民众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下将从食品及饮食习惯、服装、家居、医疗等方面作一概述。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英国民众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还可追溯一些当代英国生活化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世界文化》2012,(10):57-60
2012年6月22日至2013年1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伦敦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合作推出“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精品展。”  相似文献   

11.
比阿特丽克斯·波特出生于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父亲鲁伯·威廉·波特受过专业辩护律师的训练,却鲜有执业,多半时日都浸泡在绅士俱乐部中。母亲海伦·波特是个棉花商的女儿,大部分时间都在接待客人或外出拜访友人。波特的父母以他们继承自双亲的遗产来维持生活。波特不仅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童书作家与插画家,还是一个绵羊饲养员,一个勤劳的农场主,一个体贴的妻子,一个忠诚的环境保护者。  相似文献   

12.
2012年6月22日,《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于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此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联合主办,精选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珍藏148件(套)精美瓷器,包括明代早期外销瓷、西方在中国定制瓷器、19世纪中期欧洲仿制瓷器,以及部分英国收藏家曾经收藏的中国官窑瓷器精品。此展展品之丰富和精美程度,在过去展览中实属少见。  相似文献   

13.
年谱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传记类体裁,它从中华文化的史官传统与史学意识中获得生长机制,以编年为轴,纪传为体,并从谱牒、年表、宗谱、传记、行状等体裁中谋取外在构型。从帝王谱系到氏姓谱系,家族谱牒,再到年谱独立成体,文体视角下的年谱面临历史的转型,年谱的历史转变与时代、社会的需求密切相关,同时也体现了文体自我更新、重塑修复的内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在当今的西方世界中,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共有38个,英国王室是其中最有生命力的皇室家族。伊丽莎白二世于1952年2月6日成为英国女王,到今年刚刚过去的9月9日,她已打破其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所创下的63年216天的在位纪录,成为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伊丽莎白二世在位60余年,从登基之初的低调少女到恪尽职守的模范女王,见证了英国的蜕变与再次起步。关于女王的传记和文章数不胜数,用"精彩"二字来概括女王的人生一点都不为过。爱情上,年轻时的伊利莎白  相似文献   

15.
曹磊 《世界文化》2013,(2):47-49
维多利亚女王于1837年即位,直到1901年去世,统治英国长达60多年,占据了19世纪的多半时间。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era)。的英国,紧承工业革命的完成,经历三次议会改革,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臻于全盛。而早就存在的仆人世界在这一时期也日益丰富起来。受中世纪封君封臣制的影响,17世纪之前英国主仆之间存在着人身依附关系。居住在主人家中的仆人、学徒、雇工等被视为“家人”,仆人的生存依赖于主人,主人对仆人有保护的义务,仆人丧失劳动能力之后主人有义务赡养他们;同时,主人对仆人的人身和财产也拥有极大程度的支配权。17世纪之后,封建关系逐渐削弱,主仆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开始松动了。  相似文献   

16.
正成功学大师奥格·曼迪诺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中提醒我们:传记和色情作品同样危险,二者都让人从旁观中得到快感。这种观点虽然怪异,却也道出了传记文学的魅力。由于传记兼具文学性和历史性,使它成为最守成不变,也最具流动性和包容性的文体。我们将传记的发展大致分为五个时期:(一)上古、中古时期的古典传记和圣徒传记属于"原始传记",其中不乏神话传说的成分;(二)文艺复兴时期,以"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17.
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1837—1909),和罗塞蒂兄妹、威廉·莫里斯、乔治·梅瑞迪斯一起,同为拉斐尔前派诗人,他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后的一位重要诗人,一位颇具争议的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崇尚希腊文化,接受了雨果、波德莱尔等人的影响,追求“形象的鲜明华丽与大胆新奇,声调的和谐优美和婉转轻柔”,创造出英国晚期浪漫主义风格,创造了回旋诗体,参与了编写著名的第十一版《大英百科全书》,从1903—1909年间他曾不断地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相似文献   

18.
正“笔触深邃、情节巧妙、人物刻画幽微,充满了维多利亚时代特有的压抑情绪和蠢蠢欲动的禁忌氛围。”这是媒体对萨拉·沃特斯(Salah Waters)作品的普遍评价。萨拉·沃特斯(Sarah Waters)是英国现代备受瞩目的作家,被评为“20位当代最好的英语作家”之一。1966年,萨拉生于英国的威尔士,母亲是家庭主妇,父亲是位极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是位对地理知识感兴趣的人,你一定会发现世界上许多城市、港口、湖泊、河流都取名为维多利亚;如果你是位漂泊四海的旅行家,那你也一定会注意到在今天的伦敦,除了维多利亚纪念碑之外,有的街道、公园、车站、栈桥、塔,也以维多利亚命名。维多利亚这名字之于英国,就如同明治天皇之于日本,华盛顿和林肯之于美国,秦始皇、成吉思汗之于中国。偶然的登基,果敢的执政 1817年11月6日,夏洛特公主因分娩后医治不及时而死去了。她是摄政王(太子)的独生女,英国王位的继承人。这一噩耗给英国王室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动乱,重新确定王位继承人成了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托马斯·哈代感到整个世界是令人恐怖的,而人类的处境又是毫无掩饰地冷酷无情,那么,他的个人生活却出人意外地宁静和富有乡土气息。他虽然经历了伟大的维多利亚时代,他对于紧张、真实、艰难的现时代也略有所见。哈代是英国的伟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仍然为学术界人士和一般读者所喜爱。托马斯·哈代生于1840年,是多塞特郡一个石匠的儿子。贫困的家境给托马斯带来了自卑感,不过,他也获得了三大天赋——母亲对书籍的爱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