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伏尔泰简论     
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他们是一批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他们在与宗教神学权威和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都程度不同地经历过艰难曲折、英勇顽强的战斗历程,其中尤以伏尔泰的经历最为复杂、曲折、动人;他们都写过许多抨击宗教迷信和专制暴行的战斗檄文,其中也以伏尔泰写的作品最多,题材最为广泛;从他们还未死掉的时候起,便受人们的责备和迫害,直到现在,责备还没有完,在这方面同样是以伏尔泰最为突出。伏尔泰到底是个什么人物?本文仅就伏尔泰的生平经历,简略地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2.
邓建文 《历史学习》2009,(12):20-20
我国在明清时期出现了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物思想为代表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法国在17世纪出现了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人物思想为代表的反封建专制和神学的启蒙思想。这两种几乎同时期的东西方思想之间既有相似之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沈国清 《培训与研究》2007,24(5):32-33,36
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中国的儒家思想为伏尔泰反对法国的专制政权提供了有利的武器。伏尔泰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原因的。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思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启蒙运动"这一历史主题的学习要求是:(必修三)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选修二)知道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树立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学生本来就对西方思想史有些隔膜,再加上《启蒙运动》一课概念多、理论性强,如"理性""社会契约"等理解起来非常吃力。其实,何止是  相似文献   

5.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一时期的科学家们揭示出许多大自然的奥秘,致使天主教的某些说辞不攻自破。人们开始从以往愚昧的见识中"清醒"过来,获得了更多的自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诸如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等代表人物,以对专制制度和宗教的批判,拉开了启蒙运动的序幕。他们继承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的思想传统,继17世纪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之后,进一步论述人性和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6.
万颢 《考试周刊》2014,(49):22-23
《中国之欧洲》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中艾田蒲阐明了欧洲通过耶稣会传教士的精神了解到的中国文化,并通过自身对多方面各种材料的搜集与分析论证了欧洲自古罗马帝国到布莱尼茨阶段得益于中国文化的一切;下卷中艾田蒲通过对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两位启蒙思想家的详尽研究,全面分析了"中国孤儿"这一主题在欧洲几个国家的演变,陈述了欧洲对中国由仰慕到排斥的转变过程。本文以两卷本《中国之欧洲》为基础,通过论述该书体现艾田蒲在比较文化这一领域的理念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法国从5世纪进入封建社会,然而长期以来,地方割据势力强大,国家四分五裂,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12世纪初以来,王权逐渐加强,路易十一(1461~1483年在位)以专制的手段强化国家的行政、司法、军事和税收机构,基本确立了封建专制制度;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执政时期,专制王权达到顶峰。伏尔泰称之为“路易十四时代”。路易十四时代是法国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代,也是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表面的强大暗含着封建专制制度的危  相似文献   

8.
作者资料:司汤达(1783-1842),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是法国与巴尔扎克齐名的文学大师。本名亨利·贝尔,1783年1月23日出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城。7岁丧母,从小受外祖父影响,很早便阅读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著作。年轻时曾加入拿破仑军队,  相似文献   

9.
地理环境是哲学用来表示与人类社会所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现实作用的各种自然条件之总和的概念。关于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很早就受到人们的注意与讨论,并于17世纪形成了理论上两派根本对立的观点。一派以孟德斯鸠为代表,他从特定的地理环境只能产生特定的社会制度这一前提出发,得出了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结论。另一派以伏尔泰为代表,他从同一种地理环境下可以产生不同的社会制度这一前提出发,断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理环境无关。二者各执一端,展开了长期的论争,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问世,才为正确解决它提供了可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但是孟德斯鸠看到了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这是他学说中的合理成份,他的失误在于歪曲与夸大了这一影响。其实,问题的症结并不在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无作用,而在于如何去理解与估评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相似文献   

11.
作者倡导扭转从中原看边疆的思维取向,主张从边疆发现历史,并对游牧社会不同于农耕社会的深层结构进行分析,认为游牧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都极不稳定,其大起大落的关键原因在于牲畜繁衍与粮食作物生产机制存在着本质差异.这种生产机制的差异导致游牧和农耕两种社会类型不同的时空观念乃至法律结构.作者还从空间入手开展思考,对中国历史疆域法律地位加以探讨,强调疆域法律问题的研究最终目的在于阐明疆域的法律特性和法律地位.疆域法律地位的研究不同于边界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疆域”的概念也不同于“中国历史疆域”的概念.关于中国历史疆域的“标准论”和“结果论”两种观点,只要厘清各自的操作概念和分歧点,就不会为此产生不必要的争论.  相似文献   

12.
发源于英美法系刑法中的严格责任制度是否应为我国所借鉴,国内学者对此存有不同的观点,由于该制度是对传统刑法“罪过原则”的一定程度的突破,使得不同的观点之间难以调和。从“奸淫幼女”的司法解释切入,对英美刑法中严格责任制度的涵义和各种学说之间的冲突展开讨论,最终得出严格责任制度不容于我国刑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早期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是“中国热”时代的名思想家。他正是通过对中国哲学的解读,为其反封建、反神学斗争吸取营养的。但由于伏尔泰所掌握的中国哲学的材料极其有限,且都是经传教士们“消化”过的二手资料,这就使他对中国哲学的解读出现了无可避免的粗浅性、片面性和主观性。  相似文献   

14.
景教对基督神、人二性的信仰教理 ,在它入华与中国非神性现世文化碰撞交融时 ,更彰显了它神、人二性的张力特点。现存汉语景教文献的解读 ,不仅清楚地显示其“明明景教 ,言归我唐”的中国化与世俗化的努力 ,同时又同样清楚地表明其“强名言兮演三一”的神性化教义及其辔勒的两难困境。这既是它在唐代风光两个多世纪的重要原因 ,也是它最终建立不了中国景教神学并被一朝灭教而烟消灰灭的缘故。可谓 :成在此 ,败也在此  相似文献   

15.
从秦汉开始由于战争及其他原因,周边各少数民族即纷纷内徙,到魏晋南北朝形成高潮,这些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以后,积极接受汉文化的熏陶,学习和实践汉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将本民族的优秀成份融入到汉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生活中去,在民族融合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实践证明,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为隋唐盛世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诗学中有为数颇多的情感观,这些情感观在真、善、美三个价值向素的作用下,有合乎逻辑的演进过程。对情感的每一次善性规范,都是对情感本真状态中冲动的约束和压抑,而对情感本真状态的追求,又是对情感冲动的维护,于是出现了“求善”与“求真”的矛盾对立,这一矛盾对立推动了中国古代诗学中求善情感观与求真情感观的发展演变。无论是经道德理性规范约束的情感,还是无拘无束的情感,都可作为审美的对象,不管“求善”“求真”矛盾对立中谁为主导,对情感的审美从未间断,审美观也没有间断生成,中国古代诗学中的情感审美观随求善情感观与求真情感观的发展演变而同步演进。  相似文献   

17.
自然法是孟德斯鸠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却长期被忽略的问题。20世纪中期之后人们开始重构孟德斯鸠的自然法理论。自夏克尔顿区分孟德斯鸠的两类自然法,围绕孟德斯鸠的基础自然法究竟是描述性的还是规范性的这一问题展开了无数的争论。这要求进一步考察孟德斯鸠对一般法的新定义,以及支配孟德斯鸠的另一概念“关系”和他提出的“法-关系”新理论。那些将关系界定为自然科学规律的释读忽略了孟德斯鸠关系概念和自然法概念的层级,忽略了孟德斯鸠的另一概念——适合。  相似文献   

18.
从考察俄罗斯、西方和国内学者关于文学经典的不同见解出发,可以看出重要的问题不仅在于"重读经典",而且还在于重新确认、重新发现经典.是一个这也就涉及"重写文学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s Chinese pre-service teachers’ (N?=?30) views on the nature of science (NOS) and how Chinese culture influences their views. Participants were from two teachers’ universities in eastern China. As an exploratory and interpretive study, a scenario-based interview approach was adop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articipants held unique views about the five key aspects of NOS. Many participants have alternative and contemporary views of NOS, but few possess classical views. In fact, teachers adopted features of the Confucian Doctrine of the Mean either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to account for their views of NOS. This research reflects that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affected Chinese teachers’ views of NOS, making them rather deficient in their understandings of classical NOS. Based on empirical data, it is argued that science teacher training in China should focus on the content and objectives of classical NOS, rather than just teaching contemporary views of NOS. Taking Chinese culture into consideration,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in China cannot entirely import the strategies of teaching the classical views of NOS from the developed world, but should develop, design and contextualize local strategies that are suitable for the training of Chinese science teachers. Some issue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learners’ views of NOS in non-Western contexts are suggested as implications from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20.
在中小学,用普通话教中国语文科,还是用广东话教中国语文科,这是目前香港中文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抉择。政府有关部门将普教中订为长远目标,而至今没有定出全港中小学实现普教中的时间表。普教中好?还是广教中好?学界也有分歧。本文从宏观与微观不同的角度,分析普教中的好处,借鉴了历史上和现实中不同地域中文教育的经验,同时评析了香港社会关于普教中的现状及各种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