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940年1月,晋西北行署(后改为晋绥行署)成立以后,中共晋西区党委(后改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决定出版《抗战日报》和《晋西大众报》。同年9月18日、10月26日两报先后创刊。《晋西大众报》为四开二版,报名由晋绥边区抗日领袖续范亭将军题写。1945年6月5日改名《晋绥大众报》,同时改出四开四版。从1947年5月20日起,因编辑人员参加土地改革,报纸暂时停刊。1948年10月25日复刊,1949年7月24日终刊,共出版445期。曾经出周刊、五日刊、三日刊、间日刊。最高发行量达12000份。  相似文献   

2.
北京日报有一个《郊区农村》版,除了星期日以外,每天出一期,每期近五千字。这个版是占用广告栏出刊的,只对郊区农村发行。这个郊区农村版是在1960年7月创刊的。在这以前,北京有一个农民报。1960年北京农民报停刊,郊区农村读者要求进一步加强北京日报的农村报道。而北京日报是个综合性的城市报纸,不可能拿出太多的篇幅报道农村情况。于是为了满足郊区农村读者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报道,北京日报遂决定出刊郊区农村版。  相似文献   

3.
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的《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1935年8月3日停刊。长征途中,《红色中华》报停刊期间,《红星》报既是中革军委的机关报,又代为党中央的机关报,担负着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4.
一、方汉奇同志在他的《中国近代报刊史》中写道:“《字林西报》停刊于一九五一年,先后出版一百零一年,……是在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一家外文报纸。”这个结论错了。据我所知,1845年在香港创刊的《德臣西报》(China Mail),直到1974年8月18日才停刊,历时一百二十九年。它寿终正寝时名叫《中国邮报》,是1967年才开始改用的。如果说,改了名就不算的话,《德臣西报》这个报名也沿用了一百二十二年,远比《字林西报》长二十一个年头。何况《中国邮报》本来就是《德臣西报》的英文直译而己,算不上改名。二、《孖剌报》与《德臣西报》不是一回事。有些材料在介绍香港《中国邮报》时说:“……先叫《孖剌报》,后叫《德臣西报》……”把《德臣西报》与《孖剌报》混为一谈。其实  相似文献   

5.
8月2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头版发布的一则《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公告,引发了新闻界不小的震惊与恐慌。在《中华新闻报》倒闭前,另一家更有影响力的报纸在半年前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今年3月30日,创刊30年的《市场报》停刊。  相似文献   

6.
《国粹学报》,月刊,清末资产阶级国粹派的权威性学术刊物。1905年初,由邓实、黄节等人发起,在上海成立革命学术团体“国学保存会”,规定《国粹学报》为其机关刊物。同年2月(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创刊,刊行七年,到1911年底,共出八十二期,停刊。(后改名《古学汇刊》,从1912年6月至1914年8月,出十二编二十四册。)该刊是铅印、竖排、线装本,上海国粹学报馆印行。现有两种版本行  相似文献   

7.
《鹤壁报》复刊于1984年8月1日(原为《鹤壁日报》,创刊于1958年8月1日,1961年1月31日停刊),系中共鹤壁市委机关报.复刊时为周二刊,1989年4月1日改为周三刊,1994年10月1日改为周四刊.  相似文献   

8.
1949年7月10日,《湖北日报》出版到第十期,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1950年1月1日起改称中共中央中南局)和湖北省委决定,《湖北日报》11日停刊;华中局机关报《长江日报》兼湖北省委机关报;湖北省另行筹办以区乡干部和农村中普通识字农民为对象的通俗的农民报。这样,停刊后的湖北日报社工作人员,一部分被分配到《长江日报》和其他单位,一部分则积极筹备出版《湖北农民》报。当年8月4  相似文献   

9.
一、方汉奇同志在他的《中国近代报刊史》中写道:“《字林西报》停刊于一九五一年,先后出版一百零一年,……是在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一家外文报纸。”这个结论错了。据我所知,1845年在香港创刊的《德臣西报》(China Mail),直到1974年8月18日才停刊,历时一百二十九年。它寿终正寝时名叫《中国邮报》,是1967年才开始改用的。如果说,改了名就不算的话,《德臣西报》这个报名  相似文献   

10.
正《莽原》杂志于1926年1月10日在北京创刊,鲁迅主编,由未名社发行。该刊1925年4月在北京初创时,为周刊,附于《京报》发行,共出32期。1925年1月改为半月刊,单独出版,共出48期,1927年12月《莽原》半月刊出至第2卷第24期停刊。1928年1月,《莽原》半月刊被改为《未名》半月刊。未名社,现代文学团体,1925年8月成立于北京。"未名",是"还未想定名目"的意思。该社由鲁迅  相似文献   

11.
《新闻爱好者》2012,(17):1+94
作为中共新乡市委机关报,《新乡日报》创刊于1956年,1961年停刊,1982年以《新乡晚报》的报名复刊,1993年恢复原报名《新乡日报》。2004年11月8日,其子报《平原晚报》创刊。2012年8月16日,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挂牌成立。报纸从最初的四开四版小报,已发展到今天的对开八版大报,每周出版6期48版。  相似文献   

12.
1937年12月11日,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首次由中国共产党出版的地方机关报《抗敌报》在河北省阜平县创刊。《抗敌报》(1940年11月7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作为中共晋察冀地区党委的机关报,从创刊至1948年6月14日终刊的10年半时间里,共出版2754期(因序号错误,多标出100期,终刊号为2854期,实际应为第2754期),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在华北地区最有代表性、最有影响的地方报之一。  相似文献   

13.
《救亡日报》(以下简称“救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社长郭沫若,总编辑夏衍。该报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11月22日因上海沦陷而暂时停刊。翌年元旦,在广州复刊,10月21日,又因广州失守而迁徙。从1939年1月10日到1941年2月底,“救报”在战时后方桂林度过了  相似文献   

14.
《冀东日报》的前身是1940年1月1日创刊的《救国报》及以后的《冀热辽日报》和《长城日报》。《救国报》出版发行到1945年11月底,共出刊240期。从241期起,也就是从1945年11月3日起,改名为《冀热辽日报》。这是冀东解放区第一张铅印报纸。4开4版,《冀热辽日报》出版发行两个多月后从1946年1月12日起,又改名为《长城日报》。第一张《长城日报》的期号是262期,是从《冀热辽日报》顺延下来的。从1946年5月15日起,《长城日报》又更名为《冀东日报》,期号为298期。所以,《冀东日报》的前身,虽数易其名,但报纸发行的期号,则从1940年1月1日创刊的《救国报》顺延下来,并未中断。  相似文献   

15.
《新民晚报》原名上海《新民报》晚刊,(1958年4月改名《新民晚报》)于1946年5月创刊,日出对开一大张。当时上海是国统区,有大小日报数十家,《新民报》是抗战胜利后晚出的一家报纸,发行量不足一万份。在上海《新民报》出世之前十七年,即1929年已经有南京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报动态     
1996年5月24日是《吉化报》复刊3000期大喜的日子。在纪念《吉化报》复刊3000期座谈会上,报社新老同仁、吉化公司部分二级单位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长、通讯报道员欢聚一堂,回顾了《吉化报》所走过的22年的光辉历程,畅谈了今后的打算。《吉化报》创刊于1958年12月15日,定名为《吉化生活》。1961年因经济困难,新闻纸短缺而停刊;1964年复刊,  相似文献   

17.
姚电报     
《姚电报》是中共姚孟电厂委员会的机关报,创刊于1982年6月,试刊一载,后暂停刊。1986年8月复刊。1988年经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出版,刊号为HN3—035。创刊伊始,该报就提出了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炉的办报思想,力争办出特点,满足读者多种情趣的需要。《姚电报》的宗旨是: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报道全  相似文献   

18.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 1月20日(庚子年十二月初一日):澳门《知新报》出第133册后停刊。 1月×日:另一份《农学报》在武昌创刊。湖北农务学堂主办。半月刊。 2月14日(十二月二十六日):《申报》进入第一万号。是日发表纪念性论说《本报第一万号记》。  相似文献   

19.
《新新新闻》是1921年9月1日创刊于成都的日报。1933年,成为四川省区内第一大报、西南地区首屈一指的日报。该报创刊以来,极为重视报纸的广告和发行。抗日战争爆发初期,该报一度成为国民党统治区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1950年被成都市军管会新闻处代管停刊。  相似文献   

20.
《湖北农民报》是《湖北日报》社主办的一张面向农村的综合性报纸,创刊于1951年7月1日,其间因故两次停刊。1984年8月1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第二次复刊。今年8月1日,是《湖北农民报》复刊十周年纪念日。 目前,全国务省市农民报,均由省(市)委机关报主办。在纪念湖北农民报复刊十周年时,我们通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探讨、研究农民报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农民报的办报方针和宗旨,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农民报具有省委机关报对农村 宣传重要补充的不可替代性 湖北农民报的创刊和后来的两次复刊,省委及各级主要领导同志都高度重视。1951年6月29日,中共湖北省委在《关于创办<湖北农民>报的通知》中说,“为了更好地联合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