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称谓语“小姐”的词义演变一波三折,几度沉浮。“小姐”的流传和泛化,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其词义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由具体到一般,从特指到泛指,符合语义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2.
“Miss”和“小姐”称谓在语义中有重合之处,但也不完全对等。本文旨在研究二词在中英文中起源演变,探讨其发展规律,以便使跨文化交际更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3.
从动词的语义特征比较日语的“V-終わる”和汉语的“V完”式的异同。首先,从两种表达方式都可以使用、两种表达方式都不能使用以及汉语动词有“V完”式而日语动词没有“V-終わる”这三种情况,考察了两种表达方式的构词在动词的语义特征上具有的共同点和差异。然后,以此为基础,从句法、语义考察两种表达方式的异同。从整体上看,动词的语义特征对日语的“V-終わる”的实现更多地在构词层面上进行制约,而对于汉语的“V完”式的使用更多地在句法、语义上进行制约。两种表达方式的异同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得到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小心NP”祈使句的表义类型及相应的结构特点,认为“小心NP”是个多义格式,它可以表达两种主要的语义类型:“提醒”和“警告”,并分析了进入“小心NP”祈使句NP的语义特征。在此基础上论文认为“小心NP”取什么语义类型取决于NP在其所在的论元结构中所扮演的语义角色及NP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看"的语法化现象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共时研究的方法,以动词的几个典型语法特征为参照点,着眼于“看”后成分的特性以及二者之间的语法、语义关系,逐一考察“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化现状:由实义动词“看”到半实半虚的“看”,再到语气词“看”。  相似文献   

6.
黄伟珍 《文教资料》2008,1(17):32-33
本文主要根据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分析了凯特·肖班在<觉醒>中描写赖思小姐时所使用的写作策略,以及使用这种策略的深层原因.与女主人公艾德娜相比,次要人物赖思小姐对传统的颠覆更为直接彻底.表面上看,肖班模仿男性的声音丑化、贬诽赖思小姐,实质上正是通过这种强烈颠覆意图的方式,作者才能在父权制的虎视眈眈下实现与读者的交流,从而表现她对一批被父权制边缘化的觉醒女性的焦虑.  相似文献   

7.
“从X到Y”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固定格式,这种格式具有语表形式相同而内部结构、语义、及句法、语用功能不同的特征,文章通过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考察,揭示其更具价值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8.
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结合路径图式对现代汉语“到”的语义作一番考察,从而得出“到”的词义发展有由实到虚的趋势,并且受到人类认知心理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说"变态"     
当前中学生动辄将某人的行为或某种现象归之于“变态”,是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校园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语言现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个词语的使用情况加以考察,结合其使用的情境细究其表达的涵义,尽管复杂多样,但并无恶意。“变态”的使用,既能帮助他们宣泄不良情绪,又能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这是“变态”在中学生中持续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苏轼“书如其人”观的确立,与其贬居黄州时的际遇与心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本对“书如其人”观的历史渊源,苏轼“书如其人”观的形成原因、化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考察,并揭示了“书如其人”观在当代社会政治、化、教育及艺术创作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里,经纪人已经活跃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从汉语称谓的角度,对从古及今的经纪人现象进行了梳理,考察了从“驵”、“侩”“牙人”到“经纪人”使用情况,初步描写了经纪人称谓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副词"只"的语义指向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个视角穷尽性考察一定范围的语料中能与“只”组合的结构形式:从静态角度看非对举格式的“只”的语义指向规律表现为一种倾向,而对举格式的“只”表现为一种语义的强制性要求;从动态角度用删除、移位、添加、位置浮动等方法考察相关的句法变换,总结出“只”在句法层面变换的条件和限制,以及“添加”、“位置浮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李慧 《学语文》2014,(1):67-68
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社会里,随着社会事件的出现与传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网络新词新语。从网络发展初期的数字化符号“886”(拜拜了)、“3Q”(Thankyou)等,到后来的“囧”、“给力”等,再到最近流行的“人艰不拆”、“高端大气上档次”等用语,网络新词新语一直都在高调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2013年流行新语“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本文拟就“土豪”一词进行考察,分析它的来源、语义及其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潘优燕 《现代语文》2009,(11):58-60
语言学界关于现代汉语动词述宾结构“语义-句法”映射模式的研究甚多,但是,对“喝”的述宾结构的语义-句法映射模式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拟采用情景语义理论,探讨“喝”表示概念意义时述宾结构的语义-句法映射模式。研究发现,受事、时间、资金、来源、工具、数字和施事等情景参与者都可以被直接映射到“喝”的宾语论元位置;其情景参与者显现出一定的层级特征。“喝”的“语义-句法”映射模式是一种动态模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受到相关语义和句法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 “之后”、“以后”是一组近义词,有时可以替换使用.然而仔细考察,两者还是存在着细微的差别.文章从句法功能、语义特征两方面对单用的“之后”、“以后”进行辨析,以便我们对其功能及语义有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16.
首先提出了《诗经》中部分“既”用为程度副词这一假说,通过对《诗经》中“既”的用法逐一考察分析,从语义和句法两个角度论证了这一假说是正确的,进而对《诗经》中程度副词“既”的使用情况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流行于广东的句末语气词"来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的”是流行于广东的句末语气词,直接来源于粤语中对判断肯定(李新魁,黄家教等,995)的“嚟[口既][lei^11 kε^33]”,但用法上不尽相同,与普通话中“来着”也存在差异。调查发现,“来的”的使用有着明显的社会若异。文章通过对“来的”的句法、语义、语用特点及使用现状的考察,试图在地方普通话的变异方面寻求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8.
《荀子》一书是战国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所使用的语言映射了战国后期汉语的应用情况。在《荀子》中,介词“於”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本文主要考察“於”这个多功能介词的语义语法功能,希望对战国后期介词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的“于是”是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连词,对其语义关系的认定有不同的说法。本文从语义类型、句法语义特点及与其他因果连词比较等几个角度对先秦汉语中的“于是”进行考察和探讨,认为在先秦“于是”已是一个语义关系复杂使用特点突出的连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小心VP”祈使句的表义类型及相应的结构特点,认为“小心VP”是个多义格式,它可以表达两种主要的语义类型:“提醒”和“警告”,并分析了进入“小心VP”祈使句VP的语义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小心VP”取什么语义类型取决于“小心VP”祈使句的外部分布及VP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