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前不久,听了一年级《分类》一课,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分类方法,准备了很多的学习材料,学生动手分类的积极性也很高,可是课却上得不令人满意。笔者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反思,发现是由于操作材料过于丰富,导致了教学的失效。由此,引起了笔者对学习材料有效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听了一年级《分类》一课,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分类方法,准备了很多的学习材料,学生动手分类的积极性也很高,可是课却上得不令人满意。笔者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反思,发现是由于操作材料过于丰富,导致了教学的失效。由此,引起了笔者对学习材料有效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一次外出听课,听了一年级<分类>这一课,课上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分类方法,准备了很多的学习材料.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分类的积极性很高,可是课却上得很失败.问题出在哪里呢?课后,笔者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王胜永 《考试周刊》2010,(52):238-239
身为一名生物学教师,我面对一群群鲜活的个体,在讲台上站了数十个春秋,寒来暑往,对学生、对课堂、对教育教学有了很深的认识。经常有学生问:"老师,我对生物这门课一点也不感兴趣,怎么办?"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经常看到学生对学习生物不感兴趣而表现出一脸厌倦的神态。学生对生物学习不感兴趣怎么办?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课上容易走思,比较贪玩。对教师的讲课不爱听,课下作业完成得不认真。为什么课堂教学不能吸引学生呢?尤其是面对丰富的语文学科.我们要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焕发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光彩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谈些个人感悟.  相似文献   

6.
在校级课堂教学竞赛中,三位参赛教师教学"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课上反映出三位参赛教师只为了画图而画图,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启发和引导.就这个问题笔者想:画图课上教师真的找不到机会让学生思考吗?还是教师真的找不到机会启发和引导学生呢?如果真是这样,那画图课岂不是上成了依葫芦画瓢的课?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将函数图象的画图课确实上成了依葫芦画瓢的课,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7.
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没有素材,无话可说;难在脱离实际,无情可抒;更难在有话不知如何表达。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呢?结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丰富资料——自主起草——誊清习作"的模式,其中丰富资料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要求减轻学生的负担.人民版的历史必修课本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那么我们教师该怎么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自己上了一些课.也听了一些课.发现困惑我们老师的一个共同主要问题就是课堂效率不高。既有了问题,就要去思考,如何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呢?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寻求最高的效率呢?收到最好的效果呢?通过近两年的新课程教学和学习我总结出一点自己的感悟:优化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率。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疑问入手.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  相似文献   

9.
课前思考: "按比例分配"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分配方法,是"比的应用"的一种。对于这种典型实际问题的教学,教学目标该如何定位?学生通过这节课要收获什么?走进课堂和走出课堂,他们究竟要有怎样的不同?跳出典型应用题的框架,我希望能够在更为一般的层面上去解读它,即它对于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会有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日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听了几节课,其中有两个教学片段引起了我的思考。 片段一:"老师,我是按纸张的颜色来分的" 一位老师上"平行与垂直"一课。新课导入后,老师就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让学生在纸上随意画两条直线。所有的学生都画完后,老师选择9位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然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不同画法进行分类。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把展示在黑板上的画法分成两类:  相似文献   

11.
从事语教学24年,语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少的思考,不少的感悟。我常常在想,语课到底应该怎样上呢?什么样的语才是我心中的语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学习、思考,终于,我对语有了一种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我的自画像》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的一个习作练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反映课难上,文难写。那么,习作起始阶段该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从而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实现习作有效指导呢?下面的两个课例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可是大多数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写什么,怎样写?学生作文难成了语文教学中棘手的问题。其实,学生作文难,难在没素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收集作文素材,让学生做有"米"之"巧妇"呢?  相似文献   

14.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常常感觉"习作难,难于上青天",习作成了其语文学习中的一道坎。而老师们也大都对习作教学感到很无奈——往往使出浑身解数,但收效甚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教师与学生畏"习作"如虎呢?又该如何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呢?前一段时间,湖南常德市鼎城区教育局组织了一次习作教学研讨会,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聆听了每堂教学研讨课,努力寻找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契合点。思考之中,说一家之言,在此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一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之前,有着自身的基础和经验,这些经验基础对他们的课堂学习有什么影响?教师应如何依据学生的不同起点进行有效教学呢?我们进行了一些研究。下面以"圆的面积"一课为例,谈谈我们在"学生调研"中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1.教师"讲"与学生"学"的关系。
  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现象是:教师精心备课,上课精心施教,课下认真批改作业,辅导学生,问题是在整个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关心的侧重点是自己上课讲了多少?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了没有?还是能将教学的备课重点放在学生在课堂"学"了多少?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有没有真正的进步,思维能力有没有得到发展?基于这两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世界然不一样的,前一种教师会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我认真上课了,我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后一种教师会不停地思考:我这种教学设计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的课堂上学生是不是发自内心的会了。  相似文献   

17.
葛鹏举 《考试周刊》2011,(41):169-170
教学反思也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作为一线教师,我经常在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到底该怎么上?到底怎样的课才算一节好课呢?我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对教学理念的反思、课堂模式反思、教学方式反思、课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尝试。  相似文献   

18.
马琳琳 《考试周刊》2010,(33):193-193
"高中物理难学",这是很多学生,包括不少老师所持有的观点。高中物理真的那么难学吗?倘若你去问一个喜欢物理的学生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就是两个字:"兴趣"。兴趣是个体成长的起点,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旦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等于成功一半了。高中物理教师要想使得学生能够学好这门课.就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全国卷Ⅱ文理科做的立体几何大题,我的学生是考差了,几乎空白.学生反映:题目看似平淡,就是没有头绪做.问题出在哪里呢?责任在于我,因为我太过于自信,给学生机械训练,结果导致学生不会“活”学“活”用.借此机会反思的同时,我还想以此题为载体,重新上一堂复习课.这堂复习课的教学思路是这样设计: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课堂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作为一线英语教师,我常常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组织教学活动既能使学生温故知新又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这个问题,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我以一节关于时间的复习课"How many…are there…?"句型为例,谈谈自己对这一教学活动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