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党执政和党政关系构成国家政治文明中至关重要的政治要素。实现政党执政文明,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政关系。党政关系的实质就是执政党如何领导并掌握国家政权,实现执政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领导和治理。  相似文献   

2.
党政关系属于每个国家执政党必然面对的最为重要、最为基础的政治关系。在我国,明确认识党政关系,推动党政关系规范化,属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执政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难题。探讨党政关系规范化对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实际意义及影响,党政关系规范化缺失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提出在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如何推进党政关系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不仅依法领导国家的最高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而且也领导作为最高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亦即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的工作。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政关系,实行党政分开,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人们尽量避免谈这个问题,怕有否定四项基本原则之嫌,怕戴上脱离党的领导的帽子。因而正确的处理党政关系问题对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理论上认识并在实践中正确处理执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必然要求执政党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基础上,坚持依法执政,保证党对国家权力和社会事务的核心领导。还应明确在总揽全局的意义上,既不能党政分开,也不能党政合一,而应该规范各自的职能,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把新时期的党政关系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5.
学习卡片     
实行党政分开要明确五个观念 最近,黑龙江省委政研室的同志到哈尔滨等8市、1地、6县调查后认为,实行党政分开必须从思想上分清5个观念: 一、党是政治组织,不是政府权力机关,不能代替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行使国家和政府的权力。 二、党是执政党,但不直接执政,  相似文献   

6.
当前,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时代发展的主题,但国际政治环境风云多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推行的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政治建设工作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未来,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目前我国人口众多,受教育群众队伍庞大,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如何做好高校党政建设和思政工作成为党政发展的关键点。[1]只有把思政建设工作做好了才能实现国家繁荣强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在理论上认识并在实践中正确处理执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必然要求执政党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基础上,坚持依法执政,保证党对国家权力和社会事务的核心领导。还应明确在总揽全局的意义上,既不能党政分开、也不能党政合一,而应该规范各自的职能,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把新时期的党政关系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8.
社会结构转型的深层含义是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转换。对我国而言,社会结构转型就是从原来的国家与政治社会关系模式向国家与经济社会关系模式转换。随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的政治系统必须相应进行调适,其核心问题是处于政治系统核心地位的执政党在新的执政理念指标下,实现执政方式的改变;培育和增强社会与政治系统的“边界”的功能,发展界于社会与政治系统之间的组织体;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国家化为政治系统调适的突破口;进一步调整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建立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咨询机关的体制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国家—社会关系”与“党政关系”是流行于学界的政治分析范畴。在许多情况下,它们是被“隔离”使用的。基于近年来的村民自治实践及其产生的诸多问题,文章考察了“国家—社会关系”和“党政关系”这两对范畴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中国政治的某些特点。通过这一“案例”,论文试图说明中国政治实践对中国政治学研究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党政关系问题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党政关系不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的“瓶颈”。建设新型党政关系既是新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内在逻辑。本文通过对党政关系历史演变的介绍,总结了理顺党政关系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建设新型党政关系的对策,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 ,将成为新世纪党建的战略出发点。执政是一个同时涉及政党、国家和社会的系统的政治过程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 ,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就要求执政党从实际出发 ,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重新调整领导国家和领导社会的体制与方式 ,调整领导、动员和整合社会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一、党政关系规范化的内涵党政关系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对基本政治关系,是指政党和政府系统之间的关系,即政党参与政权的方式、程序和程度。党政关系是否规范在一定意义上是衡量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程度的标尺。不同的国家由于其历史背景、政治文化、民族习惯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其党政关系的具体范式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党的领导方式是指政党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实行政治领导的形式、手段和方法的总称。我们通常所说的坚持党的领导,其内涵是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惟一的处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我国不搞多党制;其外延是实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根据社会主义事业的范围标准,党的领导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党的领导方式包括党对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国家事务、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文明指的是以社会为本位的文明进化状态。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社会文明形成于政治国家的历史土壤,是对政治国家的抽离与解构;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分析,社会文明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涵化,是对政治国家的重组与再造;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审视,政治学语境中社会文明的实践本质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同时也是执政党。坚持党的政治阶级性是维护政党权的需要,扩大党的政治容纳性是维护执政权的需要。坚持两者的辩证统一,是对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执政党的政治容纳性,主要体现在执政党的执政理念、组织基础、社会基础、政策主张等方面。执政党既然掌握了公共权力,那么,它就占据了公众进行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等方面的主渠道,因此必须处理好代表特定阶级、阶层和群体与代表社会整体的关系,这也要求执政党政治应具有容纳性。政治容纳性是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的内在规定;中国国情需要执政党的政治容纳性。  相似文献   

16.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最发达、最成熟的政治组织.但是,政党毕竟不同于国家.从党政关系的角度来看,至少存在着以下两种模式:一是"国高党低"模式,二是"党高国低"模式.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政党国家化"与"国家政党化".  相似文献   

17.
陈敏 《快乐阅读》2023,(1):45-47
<正>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国际社会的竞争与合作对每个国家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了解时政是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政治意识、政治觉悟也不断提升,意识到国家的生存与自身的生存息息相关。而普通人参与政治的普遍方式就是阅读相关党政刊物(如《求是》《半月谈》等)中的政论文章,它们是人们了解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报刊政论语体有着强烈的纪实性与鲜明的褒贬性,内容上涉及各个专业领域,  相似文献   

18.
政治认同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表现为人们对于一种政治统治和政治秩序的心理上的认同与支持,从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性与归属感。政治认同是执政党维护执政地位的基础,而政治认同的支撑是多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不断强化政治认同对于维护执政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国家的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88年的历史,经历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成功转型,但无论是作为革命党还是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都一贯强调其自身的政治包容性建设.作为革命党时,增强政治包容性的目的在于壮大力量,夺取政权;作为执政党时,增强政治包容性的目的在于整合资源,和谐发展.从党建规律来说,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存在着增强政治包容性把本集团利益与全民利益两者协调起来的问题.扩大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是一个政党整合社会的需要,政党的政治包容性必须通过经济发展的包容性体现.  相似文献   

20.
执政党的职能是不仅要管理经济,而且要管理社会。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稳定有序的和谐状态。只有在社会良性运行的状态下,执政党才能正常领导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巩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从其宗旨和使命看,更应以和谐社会作为其执政理念追求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意识的深刻自觉,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对执政使命的勇敢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