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的粉螨属原已查得有粗脚粉螨A.siro庐山粉螨A.lushanensis及静粉螨A.immobilis等十多种.近年来,作者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北岗乡芙蓉村的米糠中采集发现薄粉螨A.gracilis(Hughes.1957),经查对为中国一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50种储藏物中分离粉螨26种,隶属于6科18属,分别为粉螨属(Acarus)、食酪螨属(Tyrophagus)、嗜菌螨属(Mycetoglyphus)、食粉螨属(Alewroglyphus)、嗜木螨庸(Caloglyphus)、脂螨属(Lardoglyphus)、狭螨属(Thyreophagus)、皱皮螨属(suidasia)、根螨属(Rhizoglyphus)、食甜螨属(Glycyphagus)、嗜鳞螨属(Lepidoglyphus)、澳食甜螨属(Austroglycyphagus)、无爪螨属(Blomia)、嗜渣螨属(Chortoglyphus)、果螨属(Carpoglyphus)、薄口螨属(Histiostoma)、暑霉螨属(Euroglyphus)、尘螨属(Dematophagoides)亚目.上述螨类统属粉螨,它们是储藏物害虫,有些种类也可引起人体螨病。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已发现的江西食用茵螨类的10科和与食用菌关系十分密切的粉螨总科14种的形态特征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在江西提出了江西食用菌螨类分科和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江西食用菌螨类分类检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已发现的江西食用菌螨类的10科和与食用菌关系十分密切的粉螨总科14种的形态特征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在江西提出了江西食用菌螨类分科和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5.
应用透明胶的纸法,直接刮拭法和挤压刮拭法作现场调查。结果镜检共计2538人,检出人体蠕形螨者1749人,检出率69.19%,且不同年龄和工种人体蠕形螨的检出率均不同。井下工人比地面工人的检出率高;检出车随年龄的增长似有增高的趋势;两种人体蠕形螨的感染率及感染度:毛囊蠕形螨均高于皮脂蠕形螨,且二者常混合感染。调查提示了矿工人体蠕形螨的感染率及感染度。  相似文献   

6.
应用透明胶的纸法,直接刮拭法和挤压刮拭法作现场调查。结果镜检共计2538人,检出人体蠕形螨者1749人,检出率69.19%。且不同年龄和工种人体蠕形螨的检出率均不同。井下工人比地面工人的检出率高;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似有增高的趋势;两种人体蠕形螨的感染率及感染度:毛囊蠕形螨均高于皮脂蠕形螨,且二者常混合感染。调查提示了矿工人体蠕形螨的感染率及感染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皖北地区中药材种植现状和经济效益的调查,发现皖北地区中药材种植有171科共410多品种,种植面积达40万公顷,形成了几百个中药材种植区,皖北地区的中草药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牡丹、白芍、白术、丹参、桔梗、瓜蒌和板兰根等中药材为皖北地区常见药材,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总药材面积的25%~45%左右。皖北地区大力发展药材经济,使其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但调查发现在中药材种植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盲目扩大种植面积;盲目引进本地不适宜种植的药材;中药材种植技术力量薄弱;农药残留等。如何认识、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是保持和加快皖北地区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面部皮肤病患者蠕形螨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挤粘结合法对大连市210名面部皮肤病患者进行蠕形螨感染调查.结果:总感染率为91.90%,男女感染率和感染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皮肤病患者均以重度感染多见,且感染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毛囊蠕形螨为优势螨种;蠕形螨面部寄生部位正确排序为鼻、额、下颌、颊部;不同职业间蠕形螨感染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学生感染率最低为碎69.57%,以工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感染率最高,分别为97.30%和96.88%.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态桃园昆虫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生态桃园昆虫群落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桃园有昆虫60种(包括螨类),隶属于10目(包括蜱螨目),42科;主要类群为鞘翅目(Coleptera)、双翅目(Diptera)、同翅目(Homo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半翅目(Hemiptera)和蜱螨目(Acarina)。不同生态桃园昆虫群落科数、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性及优势度等均有不同的程度的变化。主要优势种为桃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rns Fabr.)、桃粉蚜(Hyalopterus amygdale Blanchard)和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sis Zacher)。由群落的相异系数可知,桃园8月上旬与8月中旬的昆虫群落最为相似。  相似文献   

10.
蠕形螨俗称毛囊螨,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己知种类约120种(包括亚种)。寄生在多种哺乳动物包括人的毛囊和皮脂腺等组织中。寄生在人体的只有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 Simon,1842)和皮脂蠕形螨(D.brevis Akbulatova,1963)两种。该螨呈世界性分布,人群感染率较高,多数人认为其可引起以面部为主的皮肤损害。国内己有十多个省市对其进行了调查和报导。笔者于1985年3月~5月间对本院部分师生员工蠕形螨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探讨发展中药材产业新的思路和机制.在扼要分析中药材产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共生”的普适思想和概念来解释中药材产业共生的涵义和特质,并提出共生形式和实施措施.中药材与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经营系统的异构,是中药材产业现代化进程的桎梏.正确认识中药材产业的“共生关系”,构建产业共生支撑体系,能有效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实施共生管理,有利于中药材经济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古就是药材生产和贸易大国。药材的种植和贸易是中国封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反映了中国医学水平的发展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学界研究集中于药材品种及地域分布、药材流通与贸易、药材造假与辨伪及药材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几种蕨类中矿质元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凤尾草、贯众、海金沙、蜈蚣草中Ca、Mg、Cu、Zn、Mn、Fe、Pb、Cd等8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几种蕨类药材中矿物质元素Ca、Mg、Cu、Fe、Zn、Mn含量丰富,Cu含量小于9.89μg/g,Pb、Cd含量低,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要求,矿物质元素含量与生长环境及药材对元素的富集作用存在一定关系,部分元素含量与药材种类及区域不同具有显著性差异.测定结果相对偏差小于4.3%,工作曲线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在0.9984~1.000之间,加标回收率为92.5%~105.3%.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寄生在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叶子上的瘿螨的分类、地理分布、危害及防治,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泉州市药用两栖动物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泉州市药用两栖动物的种类及其用途,经整理鉴定,泉州药用两栖动物隶属于5科6属16种,其中,有1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12种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章的研究将对泉州市的药用两栖动物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选用药食兼用型原料薏仁米和绿豆,再配以微量中草药,配制成清凉解渴,并且有一定保健作用的纯天然保健饮料,该饮料清凉、解渴、滋补、强身。  相似文献   

17.
运用ArcGIS软件核密度和缓冲区分析功能,分析道地药材地理标志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南方地区是道地药材地理标志的核密度高值区,华中、西南地区山地地形区数据点集聚明显。(2)近20年来,道地药材地理标志增长速度总体较快,增长中心区形态经历了U型、块状、集中连片、点状的变化。(3)影响因素中,地形地貌、河流对道地药材地理标志空间分布形态起决定性作用,政策因素影响较大,交通、经济实力的影响不显著。在掌握现有道地药材地理标志底数与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保质量,稳增长”、“树品牌,扩影响”、“重宣传,多推广”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药材GAP种植与医药企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中药材种植的管理现状,医药企业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重视程度以及中药材GAP种植与医药企业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探讨,阐述了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是影响药材生态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GAP实施对我国医药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于氏纤恙螨在云南省部分地区的分布和宿主选择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结合云南省不同地理方位和地形,独特的气候与生态等特点,于2001年—2011年选取了23个县(市)进行野外调查,用鼠笼(夹)加食饵诱捕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小兽)宿主。选择小兽的双侧耳廓和外耳道采集恙螨幼虫,用霍氏液常规封片后在显微镜下逐一鉴定螨种。统计于氏纤恙螨在不同地域、不同景观和不同宿主小兽体表的分布情况。计算于氏纤恙螨在不同宿主小兽体表的感染率(P)、平均多度(MA)和感染度(MI),用聚块指数(m*/m)测定其在宿主不同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所调查的23个县(市)中,有9个县(市)采集到了于氏纤恙螨(共1 959只,占所有恙螨的1.81%)。88.77%的于氏纤恙螨采自山区地理景观(尤其是海拔较高地区),只有11.23%的于氏纤恙螨采自坝区景观。宿主大类选择显示,采自啮齿目(鼠类)、攀鼩目(树鼩)和食肉目小兽体表的于氏纤恙螨分别为57.78%、42.16%和0.05%,其它目小兽体表没有采集到该螨。宿主种类选择显示,所捕获的5目12科34属67种小兽中,有20种小兽采集到了于氏纤恙螨,其中42.16%采自攀鼩目树鼩科树鼩属的树鼩,其感染率(26.52%)和感染度(13.54只螨/每兽)均比较高,其次是其他野栖小兽。聚块指数显示,于氏纤恙螨在大多数宿主小兽不同个体间的分布呈聚集分布格局。结论:云南省存在于氏纤恙螨,且数量较大。该螨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地带,可寄生多种小兽宿主,宿主特异性低,但主要倾向于寄生在树鼩等野栖小兽体表。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乳品考     
作为中华美食的乳品,其食用历史悠久。从西汉至明清各主要历史时期的史书记载来看,中华乳品经历了从北方独享到中原推广、从品种单一到种类丰富、从食用为主到多种用途兼含药用价值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发现,乳品的出现、传播和推广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体接受程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