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海南是我国惟一的全热带陆海域省份,气候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热带陆地海洋生物资源和生境多样性,是我国发展热带生物产业和研究热带生物资源的重要区域,也是引进国外热带生物物种和品种资源非常成功的区域,因而具有雄厚的以热带生物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如何在热带生物资源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将海南的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尽早改变海南省“(生物)资源强省、经济弱省”的局面,是海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和必由之路,也是海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从国家考虑,在国际上把未…  相似文献   

2.
曾艳  周桔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2):1345-1350
生物资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生产、生活与生命健康的战略资源,也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基石,是国际布局与竞争热点。发达国家历来重视战略生物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发掘利用。我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生物资源领域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中国科学院整合了植物园、标本馆、实验动物平台、生物遗传资源库以及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等机构,构建我国核心战略生物资源平台,大力提升我国战略生物资源收集、保藏、评价、转化与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能力,支撑和服务生物产业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
李莉  张国范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2):1347-1354
海洋渔业(包括捕捞和养殖)提供的蛋白是全球人类膳食中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同时海洋渔业也是众多国家国民生计的重要来源。我国是海洋渔业大国,确保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维护我国食物及营养安全意义重大。近海生态系统是海洋渔业产出最为丰富的区域,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海过度开发、栖息地破坏以及陆源污染等,使我国渔业生物持续面临高胁迫环境,继而使海洋捕捞及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基因组等学科发展使得高胁迫环境下的海洋生物适应潜力的精准评估与预测成为可能。文章概述了我国渔业生物胁迫环境适应研究现状,以期明确海洋渔业生物环境适应进化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未来研究建议,以促进我国海洋渔业生物资源与水产养殖精准化管理及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海洋生物是人类食物、医药和绿色环保产品的重要资源库。在当前陆地资源过度开发、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速海洋经济建设,构建和谐海洋的必然选择。因此,中科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不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是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在近海,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环境的恶化也对资源的开发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发展更是如此。在近海很多区域我们过多地强调了海洋开发利用而忽视了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导致海洋环境恶化、海洋灾害频发,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严重挑战,前景堪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远离岸边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技术的研发,到深海大洋寻求更多的资源,同时解决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海洋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同时并举,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资源开发模式,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解决相关的科技支撑问题,实现综合管控海洋的目标 。  相似文献   

6.
我们国家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相对比较多,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为我们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但是,目前海洋出现污染严重,过渡捕捞等现象对海洋生物可持续利用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促进我们国家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通过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对提高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效措施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梁卓  褚鑫  曾艳  周桔  马俊才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2):1399-1405
生物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组学时代的到来催生数据量级的增长将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向"数据密集型科学"的新范式转变。因此,生物资源的大数据与生物资源本身一样,也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成为国际科技与产业竞争热点和战略制高点。目前,我国亟待加快建设国家级战略生物资源大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全面支撑生物资源保存、利用、开发、挖掘和可持续利用的技术体系,形成包括数据质控流程、数据存储中心、数据共享中心和数据转化中心的可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管理、高效分析和可用、易用的综合数据系统,支撑我国生物资源前沿领域科学发现和产业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信息平台配合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服务网络的建设,形成了包括数据管理规范、数据汇集平台、数据门户和数据可视化系统在内的一套完整的数据生态,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数据的集成、共享、挖掘和利用。目前,该平台已经覆盖中国科学院植物园、标本馆、生物遗传资源、实验动物、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5类资源的42家单位,集成6 981 465条数据,且全部数据资源都可以通过数据门户进行共享。  相似文献   

8.
<正> 海洋生物资源经济在沿海国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海洋药物、海水农业等海洋新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离不开海洋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海洋生物技术把现代分子生物学(包括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地球化学、生物学等)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产业和其他领域的生产实践,是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淡水和海水中存在的病毒被称为浮游病毒。它们是海洋和湖泊中最丰富的生物类群,是近年来才认识到的具有控制有害藻华(赤潮)、调节水生态系统结构、以纳米尺度驱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别是碳循环的一类不可忽视的战略生物资源。本文在综述淡水和海水病毒的多样性、感染类型、基因组分析、分布与丰度及其具有生物泵的生态学功能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对策和重点研究方向,认为建立进行淡水和海水病毒研究的技术平台与系统应成为我国争取该类生物战略资源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信息》2004,(12):52-53
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空间,然而人类在利用海洋的同时,种种不当的措施正不断地恶化海洋的生态环境。在此情况下,科学家将目光投向了海洋生物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的研究。在他们看来,抢救.保护和利用宝贵的海洋生物基因资源,对于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生动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文章简要回顾了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了我国野生动物面临的主要威胁,介绍了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本领域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中,中科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许瑶  纪建悦  许玉洁 《资源科学》2020,42(11):2158-2169
提高养殖海域利用效率是实现海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探究养殖海域利用效率的空间非均衡性及成因,对养殖海域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对2008—2017年中国10个沿海地区养殖海域利用效率进行测度,综合采用核密度估计、GINI系数、对数离差均值、Theil指数、重心—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空间非均衡性及空间格局,并进一步对空间非均衡格局成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①中国沿海地区养殖海域平均利用效率为69.85%,且利用效率在时序和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②中国养殖海域利用效率的重心呈现出“先向南—后向北—再向南”的变化格局,南部沿海养殖海域利用效率整体上有所提升。③利用效率空间非均衡格局成因主要包括养殖人员培训水平、推广机构密度、推广人员学历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据此,从深挖低效率地区养殖海域利用效率潜力、制定地方特色的养殖海域开发利用政策、完善海水养殖推广体系三方面提出改善中国养殖海域利用效率空间非均衡格局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保护国家生物资源的战略高度综述了国内外对生物资源保存利用的现状和对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战略生物资源保存和利用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强化生物资源保护立法,建立国家植物园创新体系和生物遗传资源中心,加强生物资源基础研究,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关系的认识等保存战略生物资源应采取的措施。强调了构建国家战略生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创新体系的重要性,指出了中国科学院应肩负的历史和国家使命。  相似文献   

14.
彭飞  富宁宁  胡伟  胡锦琳 《资源科学》2020,42(11):2047-2061
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关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海洋强国建设。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海洋资源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发文机构、发文期刊和关键词的分析,总结2000—2019年国内外海洋资源研究的总体特征。结果表明:①国外对于海洋资源研究的关注远大于国内,且国家(地区)间合作发文密切的主要是欧美海洋经济强国;国内海洋资源研究主体主要以沿海地区涉海院校为主,网络图谱结构松散,跨区域跨机构交流有待加强。②国外关注海洋资源研究的学科聚焦于生态学、环境科学、海洋学、国际关系、地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国内主要集中在资源科学、环境科学、人文经济地理、国际关系及政治学等学科。③国外海洋资源研究视角呈多元化发展,对海洋资源综合管理、海洋资源与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深远海资源探索等议题关注较多;国内海洋资源的阶段性研究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海洋资源空间治理等主题成为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进一步提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具有大局观与全球视野、重视海洋资源基础性研究与实践、加快人海关系框架下的海洋资源开发模式转换及加强海洋资源理论研究等政策性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全国海域使用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翟伟康  张建辉 《资源科学》2013,35(2):405-411
海域使用系指人类根据海域的区位和资源与环境优势所开展活动对海域的占有和使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以来,人们始终用确权用海数据分析全国海域使用现状,得到的结果较为片面.为加强海域使用管理和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迫切需要全面掌握全国的海域使用现状.本文根据全国海域使用现状调查数据,综合分析了全国海域使用现状的特点,海域使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分析表明:我国海域使用具有类型齐全,渔业用海比重较大,海域使用空间分布不平衡等特点;另外,海域使用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未确权用海较多、部分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不一致、部门和行业间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矛盾突出、海洋开发给海洋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等问题.研究的内容以期能为全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域使用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海洋生态系统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已成为拓展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河北省海洋渔业资源的基本情况、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提出了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缓解传统能源资源压力、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日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否会导致“技术进步型失业”.为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海洋能为例,从技术溢出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行业间技术距离公式得到海洋能产业对其他行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据此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海洋能产业研发活动对就业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洋能源开发技术经费收入增加对本行业就业具有创造效应;通过直接的知识性与产业关联性机制同时伴有市场性溢出特点,对海洋工程技术研究各行业带来技术溢出效应,由此产生的就业效果显著;通过间接的知识性溢出与产业关联性溢出机制对海洋基础科学研究和信息服务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该效应对就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影响效果较弱.为进一步增强海洋能产业研发活动对就业的积极影响,为沿海地区带来“资源福利”,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结合西藏水土资源概况,介绍了西藏水土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了西藏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西藏在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今后水土资源利用需注意的问题。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区域发展的立足之本,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面对西藏水土资源的现状,找到一条切实适合西藏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新路子,有效保护开发利用西藏的水土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矿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和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把节约和保护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破解资源的瓶颈制约;坚持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并举,首先立足于国内,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矿业发展道路。20年来,通过加强矿产勘查,提高了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在矿产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不断增长;加大矿业开发,提高矿产品供应能力,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强化矿产资源监管,规范勘查开发秩序,基本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贯彻节约优先战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率;发展绿色矿业,建立完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推动矿产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湿地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在介绍我国湿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对开发治理、持续利用、加强科研、增加投入、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