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真比较和分析传统民歌与原生态民歌的异同,从专业民族声乐教学的角度讲明了当代民族声乐继承传统民歌的必要性。又以东北民歌为例,说明传统民歌是如何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被加以运用的。最后,从六个大的方面深入讲述了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价值和意义,得出当代民族声乐的"民族性、科学性、时代性"仍然能从传统民歌教学中得到体现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简要回顾了我国传统民歌的发展史,阐述了民歌和民族声乐艺术应该将民族和通俗有机结合,借鉴西洋先进的声乐知识,在民歌作品和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形成一种全新的民族艺术风格,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3.
民族声乐是指以目前我国艺术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业为代表的既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又在继承和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美声毕竟是艺术品位最高的艺术,由于它的科学性、艺术性、它必然会作为一种完美的声乐艺术被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普遍接受。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被它深深地影响,更何况新疆民歌教学。我们必须在美声艺术的基础上创立具有国际水平的新疆民歌声乐学派,只有这样才会被全国广泛的接受和认可,才能真正站在世界的歌坛上。本文通过介绍了美声唱法和新疆民歌的对比,讲述了美声唱法几十年来对我国新疆民歌声乐教学的影响。通过对美声唱法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借鉴,将美声唱法引入我国新疆民歌声乐教学的理念,从经验总结性教学向系统科学指导下的正规教学。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原生态民歌艺术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弘扬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源泉。完整地继承和科学地发展原生态民歌及其演唱特点,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多元化的快速发展,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也应与时俱进,积极融入多民族地区的民歌资源。广西原生态民歌既具备着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具备多样的演唱风格,如何吸收与利用广西原生态民歌演唱价值和创建具备地方特色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就广西原生态民歌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凸显特色的实践探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于瑶族来讲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着悠久的迁徙空间,是一种少数民族。就整体而言瑶族的生态环境较为复杂,同时语言体系具有着多样化的特点,进而瑶族形成了独特的魅力。在瑶族一些民歌内容中揭示了瑶族人饱含了一定的沧桑,进而孕育了民族文化内涵。从传统民歌演唱角度出发,能够寻找一定的差异以及共性。因此,从声乐表演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同时还应结合瑶族民歌生态背景以及曲谱资料和相关艺术特色等因素。在形式以及行为和意识等方面对瑶族民歌声乐中的结构图景进行展示,最终将指出瑶族民歌声乐的心理以及情怀影响,将音乐对人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本文将针对瑶族民歌声乐表现情态的结构层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民族歌曲是民族声乐艺术宝库中的精品,民歌艺术中记录了我国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轨迹,表达了各个民族在审美、情感等非文字性的东西。甘肃民歌形成历史久远,在黄土高原广阔的土地上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她的歌词内容丰富,韵律独特,通过当地人民质朴的演唱方式和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方式,收到很多人们的喜爱。为了保护这些优秀的声乐艺术,应当对甘肃的民歌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土民歌与民族声乐教学是根和叶的关系,民歌是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是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基。五河民歌是江淮地区民歌的一朵奇葩,其种类丰富,艺术手法多样,地方风格鲜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利用五河民歌资源,在声乐教学中开展特色教育,对于五河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和培养具有个性的声乐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互补性声乐教学方式在本土民歌传承人培养中的价值研究"是国家社科部课题《广西民歌传承人保护机制与方法研究》中的一个子课题。由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建设,本课题以民族音乐表演方向《民歌演唱》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着重于本土民歌传承人的培养问题,探索在高等艺术院校如何教学才能有效培养本土民歌传承人。本文通过对互补性声乐教学方式内涵的阐述,论述其在本土民歌传承人培养中的应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民族声乐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中西混杂、特色模糊等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民族音乐理论的边缘化,民歌在现代社会的式微,声乐教育的技术本位,对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科学性缺乏系统总结,民间与音乐院校缺乏和谐有效的协作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民族声乐是中国传统歌唱艺术的总称,它是传统的民族歌曲,戏曲以及曲艺以及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的各类唱法。民族声乐体现着民族性,是对民族生活以及民族情感的呈现,传递质朴和亲切的民族情感。藏族民族声乐必然具备民族声乐的传统特点,本文主要围绕藏族民族声乐具备的民族区域特色以及藏族民族声乐的发声方法和技巧等内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临海词调是一种民间坐唱由艺形式.词调唱腔的气息共鸣、真假换声、咬字吐字、表演歌唱特色与民族声乐教学诸多方面要求一致.临海词调应用教学中,需要克服伴奏与语言的障碍.民族声乐教学运用临海词调促进临海词调的传承,也提高教学效果.民族传统曲艺与民族声乐教学结合,凸显地方音乐教育特色,推动地方文化生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的民族声乐教学应当在维护和突出本民族风格演唱艺术创造的基础上,使民族唱法演唱的声音更圆润柔和,更能充分地发挥嗓音运用自如的能力和更好地表现民族歌唱的语言和风格特征。当代民族声乐教学中应注意:1.不要把民族风格唱走了样;2.要注重咬字吐字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价值;3.要注意协调好声音“竖”与“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多元文化视野中,中国民族声乐唱法应在重视本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用开放、豁达、多元的角度去思考多种不同形态、不同层面和不同趣味的唱法的创新,以丰富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让中国民族声乐与时代接轨,与国际交融,朝着更宽广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16.
越剧在戏曲文化艺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现代音乐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汲取越剧的经验,借鉴越剧的吐字发声、归韵、唱腔情感,可以促进民族声乐的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形式,实现民族声乐教学的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戏曲元素与民族声乐相互借鉴,旨在可以更好地提高民族声乐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体系,促进中国音乐理论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族声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借鉴文学、民歌、曲艺、戏曲等姊妹艺术,汲取西洋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具有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一门艺术。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语言是演唱作品内容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学习民族声乐演唱艺术要以中国传统民歌为基础,即在语言上要达到"字正腔圆"符合人民大众的听觉和审美习惯,又要在演唱时融汇中西的科学发声方法美化音色同时在作品风格上要体现演唱个性的多样化。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各种形式的民间音乐中吸取养分和精华,对各民族各类型类民间音乐的表演进行研究,将其表演艺术和歌唱方法上升为理论并应用于民族声乐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在民族声乐演唱系统当中,戏曲唱法是中国传统唱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唱法,它集中国历史歌唱方法之大成,又经过了宋元明清历代的锤炼,因而形成了既符合于自身审美特征又适应于自身发展的艺术范式,其许多训练方法是值得声乐界所关注的。文章以民族声乐戏曲唱法为题,试图窥探出戏曲唱法的训练规律,为民族声乐教学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