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指南》是与大象版《科学》教科书相配套的教师用书,是教材教学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编写组编写这套教师用书的宗旨是“引领教师领悟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帮助教师开阔 教学视野、丰富专业知识,指导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增强教师对本套教材的适应度和信心指数,使教师与科学实验教材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2.
钻研数学教材,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的基础。教师只有通过钻研教材,掌握了教材的特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才能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及教学经验转化为教学能力,那么,教学教师怎样钻研理解教材呢?笔者认为,要树立如下钻研教材的基本观念。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在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学生起作用。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学生以教师为中介,对教材起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生依靠教师走向教材。  相似文献   

4.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但教师在教材面前不应是被动的执行者,而应积极地做教材建设的参与者。教师钻研教材,不仅要研究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联系,而且要挖掘教材育人的潜在因素,切实把握教学目标,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做教材的奴隶,只讲教材;而要做教材的主人,学会灵活运用教材。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即规范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就成了为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设计的教学任务而被动地给学生传递知识,学生的学也就成了为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而被动地学。教师跟着教材走,学生跟着教师走,结果常常是教师和学生都很累,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教材应该服务于教学,教师应该服务于学生。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不仅要讲透教材,还应该用活教材,创造性地探索多种教学类型、方法和手段,实行多样化的教学,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在教学中的作用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再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有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在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学生起作用。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学生以教师为中介,对教材起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生依靠教师走向教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从教师处获取信息来理解掌握教材,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也可以从教材和媒体(发展的趋势,更多的是从媒体处)获得信息来认识和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来判定教师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从教材、学生、媒体方面获取各种信息,不断充实自己,正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学会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教师善用教材,期待着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再视教材为圣经,不再把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资源了,而是把教材当作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把教材当作引发学生对话的话题,把教材当作教学的一个提示,把教材当作教学的一个范例,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可资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案意识,而课程意识淡薄。基础教育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它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这与以往的课程观有较大变革。不能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教科书,理解为教师教的教材,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要求教师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而要用好教材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教学选择。教学选择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围绕教学要达成的目标,对教学的要素、过程进行筛选、组合的实践活动。一个好的教师十分重视教学选择,尤其是初中政治课,内容繁复,涉及面广,再加上学生思想复杂,如果全搬教材,袭用传统教法,那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了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1.
教材重构是教师依据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及教学条件对教材内容增减、置换、加工。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需求。教材重构一方面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方式、专业知识与能力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对教学目标的落实又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研究新课程环境下教师教材重构的方法无庸置疑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谈谈教材的处理□湖北钱世道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三要素。一个教学过程要取得最佳效果,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应该“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而教师则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说到底是处理教材。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如果教材处理得当,教师...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课程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被动地按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开放性、选择性、适应性的特点,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带着自身的文化积淀,去分析、理解和把握教材。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但是教师在讲课时不能够照本宣科,要对教材做适当的处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提高课堂效果。构成教学过程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媒介作用,使得学生与教材之间取得了联系。教材本身是“死”的,固定不变的,而学生是“活”的,教材和学生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只有解决和处理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才能在学生和教材之间建立稳定的联系,而解决这种矛盾的最佳方法就是: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活化处理,恰到好处地把固定不变的教材变得“活”起来。使教材的单一性与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相统一,使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相吻合。这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下面浅谈一下活化物理教材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能否发挥主导作用,它取决于教师对数学教材的理解程度。只有教师通过钻研理解教材,掌握了教材特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才能把自己的思想修养、文化素质、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及学者经验转化为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下面谈谈钻研理解数学教材的一些看法。1 全面整体地钻研理解教材钻研理解教材,首先要从全局了解整套教材的内容,编排意图,掌握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教材体系间的联系,做到对各阶段的教学目的,各章节的教学任务胸有成竹,再用高等数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新教材的出现,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它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教材观,“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标、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其主要表现为:对教材的灵活运用;教师自主开发教辅、教具,资源共享,特色教学等,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笔者认为可从“替换、调整、拓展、延伸、归纳、渗透、整合、反思”等方面探讨。现结合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教材之于教学,犹如布料之于裁缝,仅是一种可供运用的材料和依据。教材为我教,而不是我教教材。教师应当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可以变更教材体系,可以增删教材内容,可以调整教学重点,可以自编教材,尤其是对待“教参”,更应持灵活态度。但在许多教师的教学中却对教材、“教参”之类的东西过于盲从,甚至成了教材、“教参”的奴隶。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题为《行道树》的散文。作者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张晓凤。课文的大意是: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的家在山上,  相似文献   

18.
生物教学如何减轻学生过重负担郭峰李萍一、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1.对教材的思路把握不准。教师在教学中随意拔高教学要求,或对教材作不适当的处理,使教学目标发生偏离。如,在九年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教学中,不少教师不能理解和领会教材的编写思路,仍按老教材...  相似文献   

19.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摸清学情,科学地预测课堂“风云”,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稳操胜券。然而笔者最近到一些学校听课、调研时发现,有些教师随意“超越教材”。如教师不熟悉教材,不了解编者意图,把握不住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设计随意,教学流程混乱,课堂教学好似脚睬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那么,怎样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呢?现结合自己上课、听课、调研等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其中教材观的转变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蓝本,并非教学活动的“圣经”。“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教师要展开或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