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钱程 《青年记者》2006,(5):50-50
2月9日,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民工英雄”魏青刚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舍生救人的事迹深深感动了亿万观众。在现场大屏幕久久定格的巨幅救人照片,以及现场回放的十几幅图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照片的拍摄者,年仅24岁的青年摄影爱好者钱程用  相似文献   

2.
钱程 《新闻传播》2007,(8):14-15
2006年2月9日,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民工英雄”魏青刚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舍身救人的事迹深深感动了亿万观众。在现场大屏幕久久定格的巨幅救人照片,以及现场回放的十几幅图片,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照片的拍摄者,当时年仅23岁的我,用镜头对这一新闻事件的完整记录,再一次验证了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新闻摄影只有根植基层才能抓到鲜活的瞬间。  相似文献   

3.
警惕“帕帕拉齐”侵入我国新闻界章佳斌8月30日午夜,当英国王妃戴安娜在巴黎遇车祸时,7名追逐拍照的摄影记者只顾拍照不去救人,反而干扰警方的救护工作。震惊之余,西方舆论专门展开了一场有关“帕帕拉齐”的争议。所谓“帕帕拉齐”,是指那些专门追逐名人偷拍照片...  相似文献   

4.
听说有位同行在一次新闻摄影展览会上,进行了一项简单的调查:对参观两幅并列悬挂在展厅的人物照片的观众情况作了统计。这两幅照片,一幅是在新闻现场拍摄的新闻人物,一幅是在非新闻现场(书房)拍摄的“名人”肖像。他调查的结果是:一小时内仔细看照片和认真读说明的观众,前者较后者多百分之二十至三十。这个调查作得好,它说明观众的欣赏水平是高的。作为新闻照片,读者所想要,所愿意看到的一定是有现场背景、环境、情节的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的照片。而非现场拍摄的照片就很难说它属新闻摄影范畴,严格地说它不具备新闻价值。照片《…  相似文献   

5.
2006年7月中旬,一位女记者打动了全国众多网友,成为各大网站的焦点人物,她就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23岁的曹爱文。曹爱文救人的照片一经上网,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关注,有人说她是“新闻记者的良心”,说她是当今“中国最美丽的记者”。也有人认为,采访是记者的第一要务,为救人而放弃采访的做法并不可取。记者作为新闻的记录者,当面对处于危险中的人们时,是选择工作还是救人至上,是抢拍镜头还是积极施助,在职业使命和社会公德之间如何取舍,这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终极追问。2006年7  相似文献   

6.
从戴安娜之死看隐私权、知情权与采访权的冲突与平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前年,被欧美传媒形容为“玫瑰天使”的戴安娜在一次车祸中与她的新男友、人称“花花公子”的法耶兹一起遇难身亡,时速高达180公里的奔驰轿车迅速地将他们送上了不归之路.人们在追忆戴安娜的同时,也在怒斥“帕帕拉齐”(专门追逐名人,偷拍名人私生活照片并以此赚钱为生的摄影记者)的恶劣行径.人们发现,戴妃在出事前,大约有7名“帕帕拉齐”骑着摩托车在疯狂地进行追踪拍摄,奔驰轿车上的人为了摆脱这种无休止的纠缠,快速超车才导致车祸的发生。更为恶劣的是,这些“帕帕拉齐”’在“肇事”后不去救人,反而只顾拍摄照片,其行径…  相似文献   

7.
版面工作失误很多,只不过见诸于报端的失误不多见。因为一张版样拼出后,要经过工厂校对组、版面检查组、版面组、社领导等几道关口把关,绝大部分失误都在见报前消灭了。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我想把这些“家丑”扬一扬,对自己、对同事、对广大通讯员来说,都可能是有益的。3月23日,军报三版在头条位置刊登了一组题为《黄河救人》的照片。因为是一组难得的现场抓拍照片,所以版面处理得很大方,用一幅大照片附带3幅小照片,特别引人注目。可是,照片见报的当天,就有读者反映,这组照片可能是假照片,是事后摆拍的。因为从画面上看,落水儿童光着身…  相似文献   

8.
自从法国“国立乔治·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正式开放以来,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观众涌向这里,其人数之多甚至超过了艾菲尔铁塔的游客和卢浮宫的参观者。法国人骄傲地说:“它已经跃为全世界的文化中心了。”为了向世界更多的观众介绍这一中心,法国政府特邀六位摄影家,请他们共同拍摄报道该中心的宣传照片。摄影家们精心挑选了一百二十张照片,组成了题为《六人》的影展,在世界各地展出。  相似文献   

9.
8月30日午夜,当英国王妃戴安娜在巴黎遇车祸时,7名追逐拍照的摄影记者只顾拍照不去救人,反而还干扰警方的救护工作,终于致使王妃香消玉殒,震惊了世界。震惊之余,西方舆论专门展开了一场有关“帕帕拉齐”的争议,对此笔者以为,尽管这种争议对我们并不重要,但对戴安娜之死负有一定责任的“帕帕拉齐”却从城外向我国新闻界敲响了警钟。中国新闻界应该拒“帕帕拉齐”于国门之外。所谓“帕帕拉齐”是60年代才出现的意大利调,意思是指那些专门追逐名人偷拍照片而获取暴利的摄影者或记者,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去参与西方新闻业的竞争,正是这…  相似文献   

10.
—年一度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过去曾习惯地简称为“荷赛”)依拍摄题材划分为九类项目,其中一项为“新闻特写”。在历届比赛评选出的最佳新闻照片中,大约有1/3是从“新闻特写”类的获奖作品中选拔出来的。在其他几类的系列照片中,其点题的照片,大多也是特写照片。去年来华展出的世界新闻影展中,留给观众印象较深的,多半也是  相似文献   

11.
曹爱文的事迹最早由大河网一位网友发出,后被大河网编辑在大河论坛置顶,立即在网友中引起了“是先采访还是先救人”的热烈讨论,大河网遂以“女记者救人引发热议”为专题对其进行了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12.
慧眼识珠锲而不舍──采写《打工仔奋勇救人“川娃子”名扬上海》的体会李代勋,姚益民刊登在1994年5月7日《四川日报》一版的《打工仔奋勇救人“川娃子”名扬上海》这条消息有幸获了奖。先是被评为1994年度四川省好新闻一等奖;嗣后又在第三届全国省(区)党报...  相似文献   

13.
某市一商场举行“喝啤酒大赛”,一男子以5分钟狂饮5大瓶的成绩摘得“桂冠”,赢得了奖金。在记者的镜头和观众的呼声中,“啤酒冠军”俨然成了“英雄”。当地一些媒体对此大肆炒作、捧颂迭起,不仅对“冠军”轮番采访,还配有比赛角逐现场大幅照片,选手们个个脸色通红,仰头狂饮……  相似文献   

14.
马曹 《青年记者》2007,(8):33-33
2006年底,浙江广电集团为“回报观众,回报社会”,举,办了中国(浙江)电视观众节,得到了全国观众的热情参与和积极响应,全国各地直接参与各项活动的达800万人次,观众的主体地位在“观众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是完全由观众投票选出的十大电视剧、十大广告排行榜,还是浙广传媒17个频道全数参与、由各频道当家名嘴亲自担任免费导游的“广电一日游”,甚至多场大型互动联欢晚会,也由观众当评委给节目打分,为优秀节目颁奖。浙广传媒的“观众节”,不只是创造了“观众节”这样一个新词汇,而是身体力行地宣告了一种极具亲和力的理念姿态——以观众为本,为观众办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楚天都市报尝试主流化转型探索,特别是把创新主题报道作为转型的一个重要思路和视角,不断加大典型宣传力度,接连推出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平民人物群像,感动全国。其中,“暴走妈妈”、“10·24”长江大学英雄救人群体入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9年度人物”,“信义兄弟”人选“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反映“10·24”长江大学英雄救人群体的系列报道《大学生结梯救人》获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楚天都市报的探索被国内新闻界专家、学者誉为“楚天都市报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最近,结合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陇南市档案局与中国联通陇南分公司联合举办了庆“七一”暨“联通杯”大型珍贵照片档案展览。历时18天的展出,一直如磁石般地吸引着武都城区成千上万的观众。这次展览是从数以千计的征集照片中精选出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照片。在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档案资料时,我们更看重那些具有惟一性和稀缺性的原版珍贵照片档案。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征集过程中,特别令人兴奋和感动的是,不少老一辈革命家的子女纷纷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珍贵照片送到档案馆。在《陇南报》发布征集启示的第…  相似文献   

17.
原新华社记袁克忠,退休以后利用空闲时间,将几十年拍摄的照片整理成册。在“淮海战役”那一册照片资料中,他特别选出两张照片向我们介绍,一张是“露宿老乡门口”,一张是“冒着炮火冲锋”。摄影门金中在他拍完“冒着炮火冲锋”这张照片后就与他失去了联系。关于门金中,他只知道他的名字,家是哪里?年龄多大?他都一无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过去曾习惯地简称为“荷赛”)的九类项目中,有一类显然与其他依拍摄题材而划分的八类不同的项目,就是“新闻特写”。在过去的31届比赛中评选出的历届年度最佳新闻照片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从“新闻特写”类的获奖作品中选拔出来的。在其他几类的系列照片中,其点题的照片,大多也是特写照片。在来华展出的世界新闻影展中,留给观众印象较深的,多半也是好的新闻特写照片。新闻特写摄影是日益提高欣赏水平的读者对新闻照片的需要,也是  相似文献   

19.
看了某报以《市委书记搭救落水儿童,感动在场所有人》为题的一篇新闻报道,深感“市委书记救人该怎样宣传”,也有讨论一下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9月18日凌展,从电脑屏上看到新华社播发的新闻照片中来 了一帧题为“黑龙江的‘飞刀手’”的照片。乍看题目以为是武术之 类的体育新闻,读完照片说明,再与照片一比较,顿生疑问。 照片说明全文如下:9月17日,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举办水稻 收割“飞刀手”比赛,全队25名种稻好手参加角逐。今年该队种植 了400多亩优良品种“202”水稻,亩产可达550公斤以上。图为杜玉 蜂(前)等在比赛中。 照片说明至少包含三大信息:第一,9月17日,在黑龙江八五六 农场进行了一次被誉为“飞刀手”的水稻收割比赛。第二,“全队”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