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集权与分权问题是民初政坛中央与地方争论的焦点.这在军权问题上也有深刻反映。围绕对军权的控制问题,双方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最终中央政府借助武力,同时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军权的措施,暂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军事体系。  相似文献   

2.
集权与分权问题是民初政坛中央与地方争论的焦点,这在军权问题上也有深刻反映。围绕对军权的控制问题,双方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最终中央政府借助武力,同时利用一系列加强中央军权的措施,暂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军事体系。  相似文献   

3.
集权分权之争与民初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权与分权问题是民初政坛中央与地方争论的焦点,这在财政问题上也有深刻反映,围绕对财政的控制问题,双方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最终中央政府借助武力,同时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财政措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财政体系。  相似文献   

4.
唐后期以节度使等使职为代表的地方武官,成为武官制度的主体,从而引发一系列制度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支郡刺史军权的增强以及辟署权的获得、军镇武官设置和隶属关系的变化等方面。它们是唐宋之际社会巨变的一个缩影,对五代、宋官制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会党在民初广东时局中扮演了革命党建设性的合作伙伴的角色,而这一角色是革命党通过赋予会党一系列权利和义务来确定的.民初的广东会党较好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具体表现在:主动帮助军政府维持地方治安,稳定社会秩序;对革命党裁撤民军之举予以了配合与支持,交出了军权;积极追随孙中山反对专制统治,维护民主共和.但由于革命党及其领导下的新政权并没有为他们扮演角色提供规范指导,导致会党不得不进行角色建设.民初广东会党之所以愿意扮演革命党的建设性合作伙伴的角色,一个重要原因是会党组织本身实现转型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年,长芦盐税无论在北京中央政府财政中,还是在直隶地方财政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北京中央政府财政相对较为稳定、不可或缺的一个收入来源,也是直隶地方财政的支柱。北京中央政府和直隶地方当局在长芦盐税归属问题上的博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初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  相似文献   

7.
清末,由于传统的专制型权力结构被动摇,地方督抚的外交权、财权、军权不断地扩大,最终形成了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地方集团,这就加速了地方分权系统的形成,造成了王朝的体制失控。  相似文献   

8.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中央权力结构重心遽失,权力斗争骤然加剧。结果,胡汉民“失却了把握中的国府主席”。中央权力结构重心遂由胡汉民移向汪精卫。8月,“廖案”以后,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地位暴升,中央权力结构重心再由汪精卫移至蒋介石。蒋介石意外地成为中央权力重组的最大赢家。中常会成为新的党权核心。这是党权内争、党权与军权博弈之结果。  相似文献   

9.
南宋军制与北宋不同,以屯驻大军为正规军,取代了北宋禁军的地位。南宋初年,屯驻诸军由诸大将分统,军力大大强于三衙之军,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藩镇制,形成弱干强枝的局面。“绍兴和议”时,削诸将兵权,加强中央军权。其军队内部编制与军官职级也不同于北宋。南宋初年,御营司为最高军事机关,绍兴十八年后军权始归枢密院。  相似文献   

10.
军权,历来是政权的核心,掌握军权是控制政权的关键.终晋之世,琅琊王氏未改变其在东晋政坛的门阀地位,但其显然经历了一个由琅琊王氏一门独大到先后为庾、桓、谢、太原王氏分享门阀政治特权的过程,即由"王与马,共天下"转变为与其他门阀与皇权共治天下,这种政治格局的转变与琅琊王氏对军权掌控力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的御史台为中央监察机构,对百官都可监察。唐代的宦官乃是皇帝的亲信、奴仆。随着唐代宦官势力的发展和进入中枢机构,御史台和宦官产生了二定的联系,二者的势力互为消长。御史台与宦官的联系和制约,影响到唐代政局的变化,形成唐代政治的许多特色。御史台与宦官争夺监军权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清末废科举,行“新政”,逐渐兴起尚武之风,中国每年派往日本留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习军事,而川籍学生占了相当多的比例。回国后以习武为进身之阶,掌握了军权的川籍军人在四川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政治背景下,遂演成民国时期的四川军阀混战。  相似文献   

13.
论清末民初的“尚武”之风对川阀混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废科举,行“新政”。逐渐兴起尚武之风,中国每年派往日本留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习军事。而川籍学生占了相当多的比例。回国后以习武为进身之阶.掌握了军权的川籍军人在四川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政治背景下。遂演成民国时期的四川军阀混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史  ●杯酒释兵权【概念解析】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和他的谋臣赵普反复研究唐末以来的经验教训,首先着手于中央集权加强的工作。赵普认为,天下自唐季以来,导致军阀割据、国家分裂的原因在于“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要解决它只有实行“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措施,即最大限度地把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集中于皇帝之手。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解决军权开始的,因为军阀跋扈是五代最突出的问题。五代中期以后,各王朝统治者都竭力加强朝廷直接统领的禁军,削弱地方军镇权力。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禁军…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下,传统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逐渐削弱。辛亥革命爆发后,随着清王朝的推翻,传统中央集权体制也彻底解体,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发生了彻底改变。但当时的袁世凯中央政府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依然试图恢复传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重新建立以个人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遭到了地方势力的抵制,最终导致了五代式民国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民初国会制宪中中央与地方关系论争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初国会正式制宪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从这些论争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包括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焦点,模式与国情,地方地位的界定等。但由于客观政治环境的影响与局限,一些良法美意也只能化作流星。  相似文献   

17.
清末时期,袁世凯手握军政大权,主张派遣军事留学生学习国外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民国初期,袁世凯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留学教育理念,其主政的北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留学教育的法律规章,规范了留学生的选拔、管理、经费等问题,促进了留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国创建伊始,临时政府教育部即筹划革除晚清教育旧制,推行资本主义教育。民国元年7月,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第一次中央教育会议。会议通过诸多改革教育体系和制度的议案,随后颁布一系列教育法令、法规,对民国初期的教育乃至现代教育均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白云观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民国初年白云观的历史与影响却研究不足。民国初年的白云观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民国初年白云观住持陈明霦倡导成立中央道教会,这一行为在倡导宗教信仰自由、统一道教、改革道教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巩固提升白云观作为龙门祖庭的重要举措。通过民初白云观碑刻等史料发现,白云观信众之广泛,甚至在伶人中也具有重要影响力。本文以民国时期寺院财产登记表为考察依据,探讨了陈氏主持白云观期间白云观道士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白云观寺庙图书收藏丰富,除了道家经典外,还大量收集了史部典章、诗文笔记类等图书。陈明霦1930年印刷的《白云集》初步展示了知名道人的读书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我国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构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和谐关系,就要坚持中国与地方关系调整的动态调谐和静态平衡相结合、适应国情和市场导向相结合、维护中央权威和尊重地方发展自主性相结合、职权对称和法制化相结合、中央与地方分权和国家与社会相结合等"五个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