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科技风》2017,(10)
煤炭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但煤炭资源在开采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我国是煤炭资源开发与消费的主要国家之一,煤炭的清洁开发利用对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工作的开展有着重大意义,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实现煤炭的清洁绿色开采用。文章基于此,分析了我国煤炭清洁开发的现状,并针对煤炭开发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推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新春  彭红军  赵晶 《软科学》2006,20(3):81-85
在对2001年我国25个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水平分析的基础上,将煤炭资源型城市分类,并根据各类煤炭资源型城市自身的水平和区位特点,提出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对于技术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煤炭资源是我国十分重要的资源,在我国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煤炭资源开采形式为井下开采。在煤矿井下开采煤炭的过程中需要较为先进的技术来保证煤炭的顺利开采,提升开采量,但是我国目前的矿井下煤炭开采技术还不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本文旨在对煤矿井下煤炭开采技术进行研究,为煤矿井开采安全性的提升和整体开采效率的提升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现目前我国能源供应一直处于紧张局面,能源的开采尤其是煤炭资源开采所才到的污染也日益加重,所以为了能够提升我国煤炭资源开采的利用效率和环保性。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矸石填充采煤中的实际情况,探讨了矸石填充采煤方式,重点分析了矿压显现的规律,和以往广大同行交流的全过程,从而起到促进我国煤炭开采作业技术水平进一步的发展,予以有关单位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周喜君  郭丕斌 《资源科学》2015,37(2):318-324
深入研究"资源诅咒"现象在煤炭资源型区域的存在性以及规避途径,对促进这些区域经济发展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选择同属中西部的8个富煤省区作为研究样本,运用2000-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煤炭资源丰裕度、煤炭就地转化水平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煤炭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之间负相关,即煤炭资源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增长,表明样本省区整体上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但陕蒙二省单独回归发现,其煤炭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之间正相关,说明其较有效地规避了"资源诅咒",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水平是其规避"资源诅咒"的重要途径。最后,文章针对如何通过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水平,从而帮助广大煤炭资源型区域有效规避"资源诅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就能源消耗而言,我国75%的能源来自于煤炭,而且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仍是人类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煤炭资源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建国以来,国家为满足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大力发展煤炭工业,煤炭产量由1950年的0.43亿t上升到1997年的13.3亿t,位居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7.
现在我国的煤矿的数量与以前相比是越来越稀少了,煤炭资源如果被开采出来的话就无法重新恢复出来了,所以煤炭资源从一开始的充足到现在变得越来越少了,我们很多家庭都还在烧煤炭做饭生活,所以煤炭资源在我国还是占有了非常关键的位置的,要想减少煤炭这类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就要节约使用煤炭并且提高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省际煤炭资源流动的集中程度与位序-规模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宇  赵媛 《资源科学》2013,35(12):2474-2480
本文首先运用基尼系数研究我国1985-2010年省际煤炭资源流动集中程度的变化,结论显示:1985-2010年我国煤炭资源的输出和输入都稍有分散,但煤炭输出相对于输入较集中,从各个年份上看,这与我国煤炭资源生产区和消费区分布不平衡的情形是一致的。然后,运用齐夫定律,进一步探讨其位序-规模分布规律,结论显示:各时点煤炭资源流动的位序-规模分布均满足齐夫法则。煤炭资源输出的均衡程度略有增大,规模分布形态是单分形,齐夫参数q值始终大于1且逐年减小,说明煤炭资源输出体系整体规模差异正在减小,规模分布逐渐均衡,无标度区向西北部地区移动。煤炭资源输入的均衡程度也略有增大,但规模分布形态由双分形演化为单分形,之后,q值逐渐减小,表明高位序节点发展缓慢,中低位序节点较为发育,规模分布逐渐均衡,无标度区向东南地区移动。这种变化主要与各地煤矿煤炭资源情况、煤炭流通体制、经济水平、产业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9.
纪漩 《科技风》2013,(16):260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煤炭销量在2012年达到38.6亿吨,较去年增长3.9%,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1.7%,煤炭资源的开采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煤炭开采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成为煤炭开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就对煤炭开采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及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作为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煤炭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我国的煤炭产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但是,我国的煤炭开采技术还是较为落后的,这造成了我国的煤炭资源的开采率不高,开采也不安全。因此,科学开采煤炭资源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能源资源的数量、流动与功能分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导能源资源在中国区域之间的合理配置,保障中国区域能源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能源资源区划研究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能源区划研究起步较晚,从区域尺度系统探讨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资源本底、区际流动,并据此进行能源资源供给区划编制的研究成果较少,鉴于此,本文立足于上述7种能源资源,开展了能源资源本底、区际流动以及区划研究工作。研究结果显示:①从能源资源本底来看,位列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资源量前五的省(区、市)所占比例依次为72%、71%、86%、74%、60%、73%和39%;②从能源资源流动看,煤炭资源省际流动范围广、规模大;原油省际流动范围较小,主要表现为北油南运,天然气流动范围较小,主要表现为西气东输;③从能源区划与定位看,煤炭资源划分为国家煤炭基地、地区煤炭基地和煤炭汇集地;原油资源划分为原油主产区、原油接替区与原油汇集区;天然气资源划分为国家天然气基地、地区天然气基地与天然气汇集地;水电资源划分为国家水电基地、地区水电基地和水电输入地;太阳能资源划分为国家太阳能发电基地、地区太阳能发电基地及不适宜开发地;风电开发划分为国家风电基地、地区风电基地与不适宜开发区;非粮生物质能划分为大规模开发区、中小规模开发区、不适宜开发区。  相似文献   

12.
对江苏信息中心“新冠疫情专利信息平台”数据库中的专利分别进行整体结构、个体结构、药物维度和省市合作分析,发现:(1)我国防治新冠病毒化学药物专利合作网络规模、合作关系和合作次数一直在增加,但合作密度有所下降,该领域中各创新主体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合作空间;(2)专利合作网络关键节点如大学、研究机构或企业等在不同阶段变动比较大,说明主体很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3)防治不同类型病毒的化学药物专利合作网络规模和网络密度演化情况有所不同,这与病毒的特性有关;(4)从我国省市合作中心来说,出现了以北京为核心逐步向长三角、珠三角的核心省市合作转移的情形.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构建我国区域间专利转让的网络结构,了解2016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跨区域专利转让情况。并通过计算各节点的点度中心度,分类聚类,构建“核心-边缘”网络结构模型等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专利转让的网络结构、区块特征等进行分析,得出以北京市、上海市和江苏省为首,我国在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已经建立了较为广泛但还不够成熟的区域间专利转让网络,其专利转让大致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只有陕西省和广东省在专利输出和吸纳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除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以及浙江省之外,其余区域在网络结构中均属于边缘节点,在整体网络结构中参与度较低。最后在得出所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区域间专利转让效果的政策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苏屹  韩敏睿  雷家骕 《科研管理》2018,39(12):78-85
以我国29个省市2000年至2015年的发明专利授权数为样本,应用Eviews软件,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创新关联关系网络。论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并运用Ucinet软件,分析我国区域创新关联关系网络发展状况。实证研究表明:区域创新关联关系网络整体密度为0.1687,各子群密度仍有较大差异;第一、四子群的密度明显差异于第二、三子群的密度,且第四子群省市数量最多;区域创新关联关系网络内部的各省市创新关联关系分布不均,子群间的融合度也较差。  相似文献   

15.
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背景下,融入创新合作网络是中国各省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08—2018年中国省际之间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发表的论文合作数,构建中国省际创新合作网络,描绘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借助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深入分析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创新合作网络结构逐渐复杂化、均衡化,省际创新合作网络中网络节点之间的联系不断丰富,在网络中重要节点省份逐渐增多,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网络结构不断优化。多维邻近性检验显示网络邻近性、产业邻近性是影响创新合作关系的重要因素,地理邻近性、经济邻近性影响较小,网络邻近性可以通过调节地理邻近性、经济邻近性影响创新合作。  相似文献   

16.
张磊  韩梦  CarolA.Dahl 《资源科学》2013,35(10):1977-1983
需求弹性是经济学中的基础概念,也是我国煤炭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不同于以往的宽泛研究,本文分别从国家维度、时间维度和区域维度对1995-2010年间的我国煤炭需求弹性展开系统化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发现全国煤炭需求的价格弹性为0.59,煤炭在所考察期间总体呈现出刚性需求现象,但基于截面数据的回归结果显示各考察年份的煤炭需求弹性为负值且存在着较大的时间波动,而各区域时间序列的回归结果表明煤炭需求弹性的区际差异: 煤炭主产地其值为负,消费地其值为正.分析发现以国家维度和时间维度的研究结论相互矛盾,而以区域维度的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具有更为可靠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非期望中间产出网络DEA的中国省际生态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两阶段视角,考虑非期望中间产出在两个子阶段的转化情况,创新性地构建具有非期望中间产出的中国省际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非期望中间产出网络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2009~2014年的生态效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全局及阶段生态效率整体偏低,考察期内全局生态效率均有效的省份仅占13.3%,省际间生态效率差异比较明显;中国生态效率空间格局与经济空间格局类似,阶段生态效率呈现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内陆阶梯式递减的趋势;全国总体、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全局生态效率不存在明显的收敛特征,省际间生态效率差距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以中国各省份为结点、省份间协同创新绩效为联结的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网络,以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个体网络的网络规模、中心度、结构洞,以及整体网络的中心势均对中国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整体网络层面的中心势和密度负向调节个体网络层面的网络规模、中心度和结构洞对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当前,应扩大我国各省产学协同创新网络规模,促进知识流动和扩散,提高地方创新效率,辅以有效的政府资源配置,提高国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06—2010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法,实证测评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动态效率。结果表明: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效率处于较快增长态势,年平均增长率为32.4%,技术进步对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贡献最大,其推动力要远远高于技术效率;东、中、西三大地区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效率均实现正增长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西部地区增速最快,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慢,并有7个省市出现规模效率损失状况。  相似文献   

20.
使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省际卫生服务的相对效率进行了测度,并计算了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结果显示:样本期内我国卫生服务超效率DEA平均得分在省际间以及东、中、西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卫生服务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4.2%,不同省份、不同区域的卫生服务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卫生服务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源自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