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载体。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培养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笔者在多年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三个具体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如何处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一定要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回归导演角色,特别是在教学设计这个环节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如导演角色,整堂课的构思设计与教学实施都应以它为中心,它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本文论述了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回归导演角色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3.
黄剑乐 《科教文汇》2010,(11):22-23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三个具体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如何处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一定要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回归"导演"角色,特别是在教学设计这个环节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如导演角色,整堂课的构思设计与教学实施都应以它为中心,它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本文论述了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回归"导演"角色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4.
张旭东 《科教文汇》2008,(31):169-17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历史课程目标的核心要素。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将影响课堂教学核心目标的实现。历史教师使用规范、恰当的教学语言,使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语言,使用文学艺术化的的教学语言,有利于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为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教师使教学语言时必须饱含充沛的情感,使教学语言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5.
戴海良 《科教文汇》2008,(16):70-70
培养高情商的学生不仅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而且会使学生的生活事业都更加成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并真正重视学生的情商培养,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商培养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6.
张旭东 《科教文汇》2008,(11):169-17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历史课程目标的核心要素。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将影响课堂教学核心目标的实现。历史教师使用规范、恰当的教学语言,使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语言,使用文学艺术化的的教学语言,有利于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为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教师使教学语言时必须饱含充沛的情感,使教学语言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7.
蒋建美 《科学大众》2014,(12):5+16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解题中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职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定了对人的整体素质进行发展和培养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培养的最高目标,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进一步升华。美术作为一门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美术教育在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提高人的修养发挥着其特殊的作用,正因为美术教育这种特有的道德教育功能,使美术课不单只是传授知识与方法,更应该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美术课上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初中英语教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进行了重新定位,语文是人文性和共举行的统一,把原来的思想性用人文性来代替,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特点,把人文关怀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也要从人文角度制定教学目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念贯穿于语文教学中。而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中熏陶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杨再隋教  相似文献   

11.
王燕 《科教文汇》2014,(15):94-96
教学实效性的内核包括学科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主体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高职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弱化有其客观和自身原因,教学改革应着力于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其中课程定位不仅要实用、契合专业,更要人性化。同时构筑多元化的教学平台,打造激情和谐课堂,以此促成学生兴趣、思维、方法、精神的全新改变。  相似文献   

12.
王燕 《科教文汇》2014,(5):94-96
教学实效性的内核包括学科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主体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高职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弱化有其客观和自身原因,教学改革应着力于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其中课程定位不仅要实用、契合专业,更要人性化。同时构筑多元化的教学平台,打造激情和谐课堂,以此促成学生兴趣、思维、方法、精神的全新改变。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由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组成,涉及认知、技能、情感三个领域,蕴含了语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等多重任务,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多功能性,给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科学设定目标的理论基础和参照模式。不过,笔者认为,尽管有了参照体系,但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必须建立在教师既能宏观把握教材,又能微观调控和细  相似文献   

14.
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三个维度目标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抓住情感教育这根主线,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真正有效地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明确了化学课程标准中相应内容的要求,并提出了培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丁海嵘 《科教文汇》2007,(10S):129-129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明确了化学课程标准中相应内容的要求,并提出了培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阐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提出相应教学建议。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尝试利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结合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不断完善教学中需要传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以人整体的 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 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就 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 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所以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的目标是其他 目标要求所不能代替的。这次课程改革要求我 们摆脱以往课程教学的唯知主义框框,进入认 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不仅如此,“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不只是课程的一个必要目标, 而且它还是课程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课堂教学要达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特别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那么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在旧教材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林海瓯 《科教文汇》2009,(9):104-104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课堂教学要达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特别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那么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在旧教材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