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质朴、憨厚、谦和、诚恳,这是浙江省绍兴市档案局局长卞峰煜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2000年12月,绍兴市档案局的干部职工们,迎来了一位貌不惊人、年过半百的新局长。从外貌看,新局长更像是一位守业型的领导,而不像是一位创业型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期刊界,《时尚》与《财经》都是在各自领域引人羡慕的杂志,如今都在迈向集团化。它们在集团运作中都执行采编与经营相分离原则,不过《财经》更像是内容生产“车间”,《时尚》旗下的杂志则都是“事业部”。在我国大力推进传媒集团化的今天,两家以杂志社为主体的传媒集团选择了不同的运营模式,各自的得失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数码印刷技术一张起印的特点实现了按需、短版、个性化印刷,从而拉近了“印刷“和人们的距离,而与大型印刷企业相比,数码快印企业更像是邻近的超市,为人们提供着所需要的各种便捷的印刷服务。作为在天津地区已拥有4家店面的数码快印企业,天津好彩数码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彩)在全国数码印刷同行中也享有盛名,  相似文献   

4.
董天策 《新闻界》2004,(6):74-74
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本小册子所收的文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章”,也就谈不上什么“千古事”,然而其中“得失”,或转语日“甘苦”,倒是寸心自知。不妨作个剖白,算是自序。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7,(1)
每逢年末岁首,辛劳一年的人们总要整理以往的得失,播撒来年希望的种子。创刊5年的《报刊之友》走过了自己的稚嫩期,逐渐开始趋向成熟与沉稳。5年中的《报刊之友》有着诸多的苦与乐、悲与喜,我们编辑部的全体人员正是在这种艰辛与欢乐中追寻着艺术的魅力和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军艳 《青年记者》2007,(16):136-136
在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各类资讯已广泛涉及到民生问题。记者笔端走出的东西,说轻,是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说重,可直接影响人们的利益得失。  相似文献   

7.
轰动一时的富士康科技集团下属的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起诉《第一财经日报》两位记一案,在当代中国新闻侵权诉讼案件史上十分罕见:从8月28日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富士康状告记侵害其名誉权并向记索赔3000万开始,到8月30日富士康将诉讼索赔由3000万巨额改为象征性的1元,再到9月3日富士康撤诉,双方发表和解的联合声明,真是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极富戏剧性。有评论认为,“其悬念度和跌宕度倒不像是一场新闻侵权官司,而像是事先精心导演的一幕精彩戏剧,全然出乎人们的正常思维和判断”。  相似文献   

8.
一个小小的南京河海校园风波,竟然超出地界、国界,成为举世瞩目的事件,爆引出一场全球新闻战,延续了好一段时间。时过境迁,略作回顾,论及得失,也许能激起人们一丝儿思维浪花。  相似文献   

9.
相比地震的难以预测与来势迅猛,滑坡和岩崩更像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衰老巨人,在数十年前就向人们宣告即日启程;但相关各级单位或个人都没能拦住它缓慢的脚步,也没能提前警示人们以躲开它  相似文献   

10.
所谓法治并不只是法官检察官警察还有廉政公署,也并不只是填写好选票然后将其投入票箱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法治像是人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像是常人举手投足的教养像是无处不在的空间,常常无形地融化在生活点滴里一位好友的女儿在美国的法学院读学位,最近正在写论文。她兴奋地在电话里告诉我"最新研究成果"。她说,尽管自己在国内就读于某著名大学的法学院,但读到毕业也没有找到感觉,她觉得中国人很可能从来就不是个能自觉守法的民族。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仿佛一夜之间,人们忘却了个人的得失,目光投向千里之外的岷江.牵挂着瓦砾深处的微弱呼喊,关注着悬湖背后的不测凶险。仿佛一夜之间,人们校正了生命的坐标,捐助的激流汇成了江河湖海,慈善的风暴掀起了惊天波涛。世界在惊叹,风雨之后的东方彩虹;国人在审视,浩劫之后的华夏感动。  相似文献   

12.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金融生态的排名并非只是“学术意义”上的荣辱,更事关利益得失。  相似文献   

13.
自由恋爱的方式.更像是“专卖店”:但是如果专卖店一直缺乏客户。人们考虑到时间成本。就可能转入类似“百货公司”式的婚姻介绍所:而“8分钟约会”。好比是进入了“快餐店”,意味着“相亲”这样的事已由精雕细刻的手工制作进入了大工业化式的流水线  相似文献   

14.
对信息选编的体会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结合工作实际,阐述了从中信息工作的点滴得失,以及如何改进工作,提高办刊质量,同时,提出了今后信息工作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周刊》2013,(42):81-81
认真之于我,更像是一份信仰,一种信念,一次关于完美的祷告。  相似文献   

16.
临近年底,盘点得失,2005年全国报业的经济状况令人担忧,报业广告经营额大幅下滑几成定局,个别报社甚至已经到了发不出工资的地步了。  相似文献   

17.
刘祥武 《图书馆论坛》2001,21(4):77-78,97
通过大量实例分析,评述了《中图法》第四版对TP类的修订得失,并对文字标记组配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应扩大范围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长武 《传媒》2022,(3):8-11
虽然人们常说"文无定法",但这主要是从文章写法的角度说的,如果从文章评判标准的角度看,还是能够找到一些为人们所普遍认可的共同标准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就理论题材的好文章标准谈点个人体会,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目不明则不能决黑白之分,耳不聪则不能别清浊之声,智失别则不能审得失之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以铜为鉴不可写作“以镜为鉴”例:古人说过“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鉴;古代用青铜制成的器具,形似大盆,用以盛水。亦可用作镜子。战国以后,人们开始用青铜磨制成镜,铜镜也称之为鉴。以铜为鉴:古时没有玻璃,以铜磨制为镜。语出《新唐书·魏征传》:“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例句将“以铜为鉴”写作“以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