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也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思考,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产生个人的认识和判断,并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的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能在已有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知识,通过知识的迁移,对其他的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较为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章节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是以传授现成的历史知识为主的,对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则较为忽略。高中历史新课程强调,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 ,教学优劣首先取决于对知识的掌握。韩愈在《进学解》中说 :“记事者必提其要 ,纂言者必钩其玄。”“提其要”、“钩其玄”就是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抽象、概括、归纳、总结 ,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 ,既便于记忆贮存 ,又便于应用时随时提取 ,也有助于从宏观角度上把握历史 ,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体系 ,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和做法。一、建立中学历史知识体系的基本方法(一 )引导学生分析建立历史知识体系的总体思路《考试说明》中能力要求的第一个方面“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包括…  相似文献   

5.
张霞 《考试周刊》2012,(88):122-123
新课程高考命题趋势凸显历史学科能力、学科思维、学科素养,通过引入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以适应新高考更显重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网络体系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本文从历史概念、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线索三方面说明如何构建历史知识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是以传授现成的历史知识为主的,对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较为忽略。高中历史新课程强调,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获取历史信息,掌握基本的史实,不应仅限于学习教材中对史实的解读,还应通过运用各种史料,通过师生共同的解读,来完成对基本史实由表  相似文献   

7.
历史知识体系是历史知识集合体及其局部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是客观历史全貌的真实反映。历史知识体系的认知能力,即是在历史学习中对历史知识达到融汇贯通的一种学习能力。它包括发现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认识现实的能力手预测未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应做到:改变教学观念,设计出符合厣怕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认知历史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历史地理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题都出现过考查历史地理的题目,特别是去年高考题。如选择题部分的第2题,考查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对历史概念的空间定位;问答题第43题,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考查有关德国史的知识体系,通过历史地图得出信息,进行分析说明。随着对历史地理考查功能的进一步挖掘,考查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重视插图教学,把文史、地理、政治、美学等方面的内容,形象、生动、直观的表达出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精神,这也符合综合科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历史分析的方法,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具备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具备高屋建瓴的观察能力。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一、坚持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分析历史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把钥匙。在历史教学中,我以这样的观点指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事件。如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动剧烈,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周王室地位日益衰微,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相互争战达五百年之久。在这五百年之中,改革、变法此伏彼起。导致春秋战国社会剧烈变动的根…  相似文献   

10.
吴庆锦 《现代教育》2003,(14):60-61
学生学习历史,最终目的是通过大量知识的综合,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思考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我们把这种能力定性为历史评价能力,评价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任务或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历史事物的价值、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观点的正误,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古鏊今的思维能力。无论从评价能力在历史学科中的特殊地位、还是从发挥历史学科的功能上看,都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不应只学习“陈述性知识”,还要学习“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知什么”的知识。历史学科的陈述性知识,是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的知识,它包括史实性知识(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加工过的历史知识(如历史概念、历史结论)。所谓“程序性知识”,是“知如何”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不应只学习“陈述性知识”,还要学习“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知什么”的知识。历史学科的陈述性知识,是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的知识,它包括史实性知识(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加工过的历史知识(如历史概念、历史结论)。所谓“程序性知识”,是“知如何”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89):134-135
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历史教师。历史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技能、方法,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历史,解决历史问题,就要具备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如:专业知识、哲学知识、理论累积、口语能力、德育能力、学习能力等,也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教学服务。具备的素质越高,越能把历史教育教学的各项内容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的主要内涵,朱汉国教授曾把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基本知识。第二,基本技能。第三,基本历史思维能力。我们现在的历史课堂主要是侧重于历史知识的传授,如重要的历史事件、时间、原因、影响等,这在教材中都有很直接的体现。教师的上课等于是把教材重现,学生在历史课上就变成了机械的画书本、背书本、默书本。虽然高考改革已经好多年,各地都在进行高效课堂的建设,但是这样的课还是大行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的实施让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转移到了其他学科上,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小学历史教学是学生接触历史知识、了解历史文化的主要途径,小学历史的学习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小学历史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历史的学习兴趣,通过历史的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周少秋 《考试周刊》2014,(66):123-124
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阶段特征等构成了有层次的历史知识体系。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重视培养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能力,指导学生从历史知识的点、线、面入手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身实践,在历史课堂中构建起历史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明显增强,让学生轻松学好历史。  相似文献   

17.
复习课难上,作为一名初三历史教师,又不得不面对。提高复习课的效率,直接关乎学生的学习质量,关乎中考的教学效率。复习课不是对旧知识的反复炒作,而是通过比较、归纳历史知识,形成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通过对学生薄弱环节的强化,夯实学生的基础;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锻炼学生解读历史信息、总结归纳、迁移历史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三轮复习教学是目前高中毕业班历史教学常见和较成熟的模式 ,单元、专题、综合三轮教学各有侧重 ,互为补充 ,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而将历史复习教学逐渐推向深入。在三轮复习教学中 ,专题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既是对单元教学成果的巩固 ,又是使知识系统化 ,形成能力的关键环节 ,同时又为第三轮综合训练进行了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当前在专题复习教学中暴露的问题比较多 ,如流于重复教学 ,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又如就知识讲知识不与考纲、考题挂钩 ,不能构建起适应高考需要的知识体系或框架。专题教学如何适应…  相似文献   

19.
中考文科综合实行开卷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适应开卷考试的需要,必须构筑起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然而,世界历史在时间上跨度大,在空间上涉及范围广,在内容上涵盖政治、经济、民族、军事、文化等。面对如此庞大繁琐的世界历  相似文献   

20.
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海知识丰富、知识体系纷繁复杂,这就对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述能力的要求颇高。在教学研究中,大多数历史教师在语言组织能力提高上下了功夫。但对语言的感染效果却不大追求。三尺讲台上历史教师仿佛也变成了“古懂”,语言表达亦或平淡呆板亦或故弄玄虚得晦涩难懂,使历史知识犹如蚌壳里珍珠,埋在泥里不能发出璀灿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