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义务教育的私益性及其私事化倾向的遏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是公益性与私益性共存并以公共利益为主导取向的公共物品,公益与私益可以在一定社会条件与政策规制和调控下整合兼容.当下日趋突出的义务教育私事化倾向是对义务教育私益性的僭越、放大和绝对化,表现为部分教育主体在教育目的取向、机会选择、内容实施及服务关系的价值评判和行为上的误解,构成对义务教育公共利益的损害,侵蚀到义务教育的公共性基础.为此,应积极采取政策和措施,使义务教育私事化倾向得到有效遏止.  相似文献   

2.
乡村教育供给是按一定标准给乡村需要的人提供教育资源的一种行动方式。由于政府教育资源总量的有限性、市场经济主导下追求教育利益最大化以及乡村教育政策本身的局限性,乡村教育供给中人与物配置的失衡现象时常出现。其突出表现为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乡村教育供给中人与物的配置在比例关系上的失调,即量上的不相适应和质上的相互分裂。因此,需加强计划经济的干预,完善乡村教育供给政策,实现二者配置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教育制度推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制度化是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关系的规范化 ;显性教育制度是正式的 ,通过明确的、公开的规范来规约人们的教育行为 ;而隐性教育制度表现为相反的利益倾向 ,这种双重教育制度有其形成的原因、矛盾 ,从而造成普遍性教育秩序的困境与障碍  相似文献   

4.
公共教育权力的变迁与教育政策的有效性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不断变革的社会中 ,许多国家都在发生着公共教育权力的变迁。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进程中 ,也发生着公共教育权力的变迁 ,并产生新的教育社会关系和教育问题 ,如政府选择与非政府选择的关系、公益与私益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解制与规制的关系等 ,从而对教育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教育政策要有效调整新的教育社会关系 ,有效解决新的教育问题 ,必须改革教育政策活动范式 ,做出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教育市场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由于教育能给学习者带来巨大且明显的回报 ,原先由政府包办并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发展的教育 ,正在出现某种私人消费的倾向 ,教育市场初见端倪。市场的介入使中国教育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与此同时 ,教育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也开始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人们在逐步认同这种新的消费文化的合理性的同时 ,开始对切身利益的得失越来越具有敏感性 ,并成为对社会现实满意程度的一个重要评价尺度。消费文化向学校领域的渗透正在引起一系列的教育伦理问题 ,由于市场的驱动机制是私益而不是公益 ,如果缺少对教育市场必要的限制 ,则对于私益的追逐就会演变成为一种无序状态 ,甚至改变教育的公益性质。因此教育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商品 ,单纯依赖市场渠道不能平衡社会对教育的供求关系。为了保证教育的公益性质 ,必须对市场的介入作出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教育制度的内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教育社会学否定教育制度的内生性,把教育制度看成了一种个人教育行为的外在框架,并造成一种排斥教育制度的研究倾向。而新教育社会学或旧制度教育学则把教育制度的利益背景看作需要批判或清除的对象,因而带有一种强烈的救世意识。其实,教育制度根植于人们自身的利益追求和理性计算。只有认清教育制度内生性,我们才有可能超越新旧教育社会学的教育制度观,为当前的教育体制变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公共教育政策在理论上应该体现公益性,即满足大众的公共教育利益要求为出发点,揭示出在公共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同的人性假设以及各方利益冲突问题,导致公共教育政策并不一定必然体现公益性!提出实现教育政策实然公益性的可能路径选择:市场介入和社会民众参与教育政策的制定,在独立主体"私益"的实现基础上,最终实现公共教育政策的实然公益性。  相似文献   

8.
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改革三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和实践。教育改革开放实践是教育理论创新的结果。教育事业继续发展依然靠教育不断创新。教育创新首要是教育理论创新.但关键是教育制度创新,即教育体系与教育体制创新。制度和体制是协调和维护人与人利益关系的一种行为规则。体制改革与创新,其实质是改变人们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9.
教育创新     
我国教育改革三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和实践。教育改革开放实践是教育理论创新的结果。教育事业继续发展依然靠教育不断创新。教育创新首要是教育理论创新.但关键是教育制度创新,即教育体系与教育体制创新。制度和体制是协调和维护人与人利益关系的一种行为规则。体制改革与创新,其实质是改变人们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0.
私有财产权用于满足私益,公有财产权用于维持公益。基于对财产权主体性质与功能的重新认识,任何财产权主体都同时享有私益与公益,因而在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私有财产权与公有财产权的对立关系,同时在国家和市民社会各自内部也存在着二者的对立关系,人成为这三对矛盾存在的条件和斗争的场所,并在实现自身利益的目的上实现二者的统一。认识到两种财产权的对立统一关系是解决长期困扰人们的一些现实问题的理论基础,从而也成为法治建设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内部质量保障为主体,外部质量保障为主导,前者主要是高校的自律机制和自适机制,后者主要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的"学术规范体系"为主线,从而形成了其独立自主、以制度促规范、互动而平衡的鲜明特征。给我国的启示有:建立起法制化、制度化运作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专业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完善以"内部"为主体、"外部"为主导的体系构成;加强内外有效沟通和协调发展的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制约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外部因素,一种是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宏观社会教育的各方面,内部因素主要指学校教育的诸环节,只有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协调、相互渗透和补充,才能培养出既有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又有专业功底,能够创新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利益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当前,面对我国的社会现状,促进利益和谐是政府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政府的自利性也是影响利益和谐的因素之一。要实现利益和谐,地方政府在下一步的行政改革中必须注意克服政府在制度变迁、协调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等职能中的过度自利倾向。  相似文献   

14.
高师院校转型,既有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又有自下而上的需求推动,也是世界教师教育潮流的影响和内部生存发展的需要。这一过程中存在外力推动多于内力驱使、教师教育被弱化和忽视、综合优势未得到真正体现等问题,需要继续保持“一主多元”格局、制定师范院校评价机制、打造教师教育核心竞争力等.  相似文献   

15.
美国高校不在编教师的数量呈增加趋势,而在编教师的数量在逐渐减少。影响高校教师编制比例改变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早期美国的强势教育投资,形成了大量的学术人才储备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利条件之一。尽管美国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饱受争议,但它提供了一个较为灵活的用人机制,对我国目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腐败产生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个体主观因素,外因是社会因素,遏制腐败,必须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  相似文献   

17.
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个体农民,其就业决策是基于一定时期自身的就业状态即包括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和就业条件等诸多因素而作出的,因而就业状态不仅是影响农民就业决策和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当前我国实现农民稳定增收的政策着力点,即要从微观层面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民就业能力,从中观层面优化农民就业结构,从宏观层面改善农民就业环境和建立就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吴亚子 《培训与研究》2006,23(1):98-100
儿童对时间管理的有效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时间的特殊性客观上造成了儿童时间管理的困难,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是影响儿童时间管理的年龄因素,儿童的时间管理倾向是影响儿童时间管理的人格因素,教育是影响儿童时间管理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公共性是政府雇员的根本属性,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政府雇员还具有自利性,它决定了雇员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和动机。分析雇员的自利性,区分合理自利性与扩张自利性,并对扩张自利性进行伦理、制度的制约,才能够真正增强政府的行政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影响知识产权商品价值评估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知识商品的生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劳动是影响知识产权商品价值的内在因素,交换是影响知识商品价值的外在因素.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对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产生重要影响.以期在理论上可以让人们对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有更为具体的理解和认识,在实践中有助于自觉而理性地对待这些因素,即使评估中无法控制这些因素,也可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思想上得到进一步认识和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