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基层的视角办基层人的报,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这是河南日报(农村版)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要办一张市场接受、农民喜爱的报纸的指示精神,2011年改版时新提出的报纸定位。《作品·民间》二合一版,是该报依据这一定位及改版思路而新设置的副刊。如何把  相似文献   

2.
辛欣 《新闻传播》2009,(9):41-41
一、《成都周末》改版后的版面设置 《成都周末》的前身是《成都晚报》的文化副刊部分。在2009年4月改版时,改成了现在的周末部.原来的副刊成了周报性质的文化副刊。改版后的《成都周末》.秉承了副刊的文化精品理念,在经营理念上,适应市场化的要求.将产品内容与报纸经营结合,创办了新的版面内容。  相似文献   

3.
初读《经济参考·周末版》,你会觉得它“四不象”:它是副刊,却不乏新闻和言论;它登的多是经济新闻,却篇篇好似文学作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副刊,赢得了大批读者的喜爱:有人版版拜读,不漏一篇;有人期期收藏,分类剪贴;有人欣然命笔,一试身手。这是为什么呢? “副”不离“正”《新闻工作手册》上这样解释“副刊”二字:“报纸上刊登新闻、评论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主要发散文、杂文、游记、小品、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然而,《经济参考》的报人们却另有一套理论:经济报纸办副刊不能离开经济生活为消闲而说闲,它  相似文献   

4.
副刊是我国报纸的传统特色,它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的新闻纸,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我在《京郊日报》主持副刊部的工作,强烈地体会到,报纸副刊经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的副刊(在第四版),有三种,一种是文学副刊"喜鹊",一种是文化体育副刊"文作乐园",一种是国际国内副刊"中外时讯"。这三种副刊补了《京郊日报》其他三个版的不足,发挥了思想和文化宣传的指导性,提供了其他三版所不具备的娱乐性和更为丰富的知识性,受到了京郊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英国报界有句名言,…  相似文献   

5.
新闻版面需要策划,副刊版面同样需要不定期地推出策划吸人读者的眼球。作为地市级晚报的《生活报·三江版》如何在人力有限、资源有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发出自己的声音,策划出看点来,《生活报·三江版》的做法是用杂志式策划打造报纸文化副刊的杂志风格,用杂志风格引领读者阅读,从而提升读者对本报的忠诚度。一、集束式周期出版让文化副刊具有杂志性化的明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1956年7月改版时,继承我国报纸的传统,在第八版开辟了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综合性副刊。这个副刊,在十年动乱时,被中断了,直到1980年才正式恢复,今年起又定名为《大地》。作为副刊编辑,我们经常在考虑一个问题:读者究竟是否喜欢看副刊?他们比较喜爱哪些栏目,哪些稿件?不喜欢的,又是哪一些?他们希望副刊怎么办?我们细心编出的各种稿  相似文献   

7.
四川日报自今年1月改出四版后,副刊改在每周星期天出版,定名为《每周副刊》。到3月5日止,已经出版了九期。四川日报的《每周副刊》,坚持贯彻了报社编委会关于副刊工作的指示:副刊是报纸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副刊应根据报纸每一时期总的安排东进行宣传;副刊是综合性、文艺性的。同时,根据当前形势的要求,特别是根据报纸改版后副刊在星期天出版的特点,副刊适当地增加了一些知识性的东西,增添了花色品种,以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报纸改革改版的不断深化,报纸副刊与报纸新闻一起,业已成为报纸参与新闻全方位竞争的两大板块。办好生活类副刊,是《新华日报》新一轮改版以来的一个重要方面。成功的副刊,就是一种品牌,一种引力,一种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报纸改革改版的不断深化,报纸副刊与报纸新闻一起,业已成为报纸参与新闻全方位竞争的两大板块。办好生活类副刊,是《新华日报》新一轮改版以来的一个重要方面。成功的副刊,就是一种品牌,一种引力,一种影响。  相似文献   

10.
如何把报纸版面设计得更漂亮?基层报社如何设计出更多让读者喜爱又能夺得大奖的精品版面?作为基层报纸的一名新闻工作者,我设计的1995年1月29日《临汾日报&;#183;农村版》头版(四开小报),不仅荣获山西新闻奖一等奖、全国农民报好版面奖,而且有幸成为第六届中国新闻奖全国_三块获奖报纸版面之一,一个基层报纸的小版面登上了中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的大雅之堂。这块版面设计成功给我带来的启示主要有三点:  相似文献   

11.
《长征论坛》是解放军报文化部《文化·长征》版的一个品牌栏目,所刊发的作品也多次在全国各种评奖中获得大奖。2006年,《长征论坛》获全国报纸副刊专栏一等奖。如今,经过几代编辑的苦心经营,《长征论坛》已成为提升长征副刊品位的一个亮点。如何将这个栏目在今后的日子里办得更好、更有特色,作为这个栏目的责任编辑之一,  相似文献   

12.
核心是唯实张映吾(延安《解放日报》要闻版主编):在延安整风运动和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之前,我们的报纸没有脱离一般报纸的编排形式,机械划分版面。一版报道战况;二版边区新闻和其它解放区新闻;三版是国统区新闻;四版是副刊。整风和改版为我们增强了“党报”观念。其核心是唯实。即根据中国国情,根据实  相似文献   

13.
报纸中设有副刊版是中国报纸的重要特色,面对新媒体对传统报业的冲击,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切实进行了改版,提出以版组为单元,适当归类的新思路,力求在新闻的“副刊化”和副刊的“新闻化”方面探索出一条纸媒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晨报副刊》在“五四”运动发生前,即同新文学发生关联。又早且重要。这只要看鲁迅在其上连载《阿Q正传》,想想刚逝去的冰心的第一篇散文和第一篇小说都是发表在它上面,便可了然。《晨报》的前身是《晨钟报》。晨报副刊的前身即是这两张报纸的第七版。《晨钟报》、《晨报》加上《学灯》所在的上海《时事新报》,本是“研究系”的报纸,并无进步性可言,但它们的“副刊”却有意味地我行我素。1919年2月,《晨报》的文艺第七版决然改版,这情景很像茅盾改革老牌的例\说月报》,把一份充满消闲的旧文学气味的报刊,一下子注入“五四”的…  相似文献   

15.
报纸是新闻纸,办好新闻版是分内之事。近年来不少报纸在改版扩版实践中,都强调要突出新闻的主体地位,这无疑是对的。但是,也有一些报纸走了极端,大大压缩甚至砍掉了专副刊,引起读者的议论,有的作家还发出了“保卫文化副刊”的呼吁。根据读者建议,本期《前沿关注》专栏讨论“专副刊的定位与改进”,意在帮助大家进一步端正对专副刊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专副刊是中国报纸的特色,这一优良传统不能丢;专副刊也要与时俱进,以担负起新时期赋予的新使命———坚持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我们报纸上的专副刊定会五彩斑斓,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彰显着报纸的品位,也代表着报纸追求的境界。更有研究者称"副刊是滋养民族文化的一条血脉"。《大足日报》创办于1984年,近30年来,报纸多次改版,但一直保留了副刊,且其地位不断得到强化,常年坚持了《龙水湖》(文学副刊)、《大观》(地域文化副刊)和《读书》三个副刊交替出刊,形成  相似文献   

17.
做厨子不易     
1956年7月,《人民日报》改版,扩大版面,增加报道内容,并且在第八版上恢复副刊,副刊没有刊名,人们就称之为"八版".我奉命担任八版主编.虽然我在上海解放前曾经在地下党领导的《联合晚报》编过几个月的副刊《夕拾》,又因中学时代就开始向上海的报纸副刊投稿,对报纸副刊似乎尚不陌生.但是彼一时此一时也,要编《人民日报》副刊,不免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幸而得到许多老中青作家的支持,出谋划策,提供稿件;当时受党中央委托主管报纸工作的胡乔木同志两次来文艺部作具体的指导,出了不少主意;加上文艺部的主要负责人林淡秋和袁水拍两位又都编过副刊,有他们坐镇把关,我也就不太怯场了.  相似文献   

18.
做厨子不易     
袁鹰  潘国彦 《出版参考》2007,(1):43-43,46
1956年7月,《人民日报》改版,扩大版面.增加报道内容,并且在第八版上恢复副刊.副刊没有刊名.人们就称之为“八版”。我奉命担任八版主编。虽然我在上海解放前曾经在地下党领导的《联合晚报》编过几个月的副刊《夕拾》,又因中学时代就开始向上海的报纸副刊投稿,对报纸副刊似乎尚不陌生。但是彼一时此一时也,要编《人民日报》副刊,不免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幸而得到许多老中青作家的支持.出谋划策,提供稿件:当时受党中央委托主管报纸工作的胡乔木同志两次来文艺部作具体的指导.出了不少主意:加上文艺部的主要负责人林淡秋和袁水拍两位又都编过副刊.有他们坐镇把关.我也就不太快场了  相似文献   

19.
副刊改革是报纸内容创新的重要方面。随着报纸改革改版的不断深化,副刊必须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打造地方特色,营造自己的品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报纸专副刊逐渐萎缩,多数报纸的充实和发展,都以挤掉专副刊类的板块为代价.<厦门日报>自2001年全面改版以来,在办版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专副刊统一的识别功能,即以闽南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本土化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