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几年来,谍战片持续热播,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不仅关乎编剧、导演和演员,更关乎社会转型期受众的集体期待和心理寻唤。本文试图从受众社会心理学视角,探寻谍战剧热播与当下社会大众集体寻唤心理间的契合关系。借以证实,电视剧的创作,与受众心理的成长与迷失具有微妙的联系,只有契合了时代性的受众心理需求,才可能生产和播出真正的优质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2.
万萍 《新闻知识》2012,(9):15-17
"穿越剧"的热播,除了本身的娱乐元素和故事情节外,剧中"穿越"这一行为也迎合了受众新的心理需求。本文将以当下热播的《步步惊心》为例,试从受众传播心理学角度解读它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叶凯 《东南传播》2013,(1):81-82
从意识形态运行机制理论出发,关注在中国电视荧屏热播的《非诚勿扰》节目如何在其构建的欲望归置、群体想象与公共话语的空间场域中,将其受众个体在此不断询唤为带有其特征编码的主体,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隐性表达。  相似文献   

4.
受众心理主要指受众的意志、愿望、情绪、要求等,民生新闻与受众的寻常生活密切相关,也与受众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这一民生新闻栏目的成功,就在于它把握住了新闻与受众心理之间的紧密联系,高度关注受众的心理需求,抓住了受众的求近心理,顺应了受众的求快心理,契合了受众的求新心理,符合受众的期待引导心理,满足了受众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5.
电视剧<蜗居>的热播引发全社会对青年一代"房奴"现象与"蚁族"身份的讨论与审视:传统的置业观念、住房符号化的身份象征与广告效应使"蚁族"进阶为"房奴",并带来新的困惑和焦虑.<蜗居>的受众深层心理可以归纳为三点:"蚁族"定位与身份认同心理、群体现照与平衡归属心理、窥淫欲望与道德评判心理,暗合现代社会受众对文化消费品的期...  相似文献   

6.
贺明  范松楠 《视听界》2012,(6):47-49
《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以及引发的热议,成为2012年上半年的一个文化热点现象。一个讲述美食的纪录片能够打破纪录片寂寥的命运,并化为神奇的力量,将许多在日常生活中与电视机渐行渐远的人们重新拉回到荧屏前,屏息静气地感动于包裹在祖国各地普通食材中的浓浓的乡情、亲情,背后的原因绝不能仅仅归功于“民以食为天”这一题材上的精巧选择和唯美的画面语言。如果某些媒体报道的“看过此片的受众无不口水与泪水齐飞”“。真实地反映了一部分受众的观感的话,那么,《舌尖上的中国))能够令受众动容,成为受众生理和心理双方面的熨帖的强大感染力量,必然根植于广泛的社会心理。尽管受众以不同的解码方式对《舌尖上的中国》进行解读,但它能引起广泛关注其实是利用视觉修辞,构建出了能够填补城市受众群体心理缺失的乡村健康美食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7.
王坤 《新闻知识》2012,(1):85-86
对任何一门艺术来讲,受众的接受标志着艺术的最终完成。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作为受众,看到的影视艺术作品期待能与自身的心理模式相契合。本文从期待美学和传播学的视角,剖析受众的接受心理,进而探析影视艺术的创作要在满足受众期待视野的同时,积极引导受众树立高尚的情操,并且在期待中不断寻求创新,寻求创作者目标和受众接受达到完美的契合,以期对影视创作提供有益的指导,让更多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诞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受众为王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军事新闻的传播效果取决于官兵的接受程度,因此在军事新闻的传播中研究官兵受众心理就成为题中应有之意。本文结合卡赖特原则,对官兵接受军事新闻的心理过程进行探究,提出契合官兵受众心理的传播措施,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军事新闻传播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知识,以传播内容、价值观和受众心理为主要切入点,探讨《非诚勿扰》节目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多元化和大众化需求环境下,网络自制剧显示出很强的年轻化文化特点,"狂欢化""情感文化""幽默文化"等文化元素,语言风格高度贴合青年人的文化意识形态和情绪表达,剧目内容与现代青年受众的审美意识相符合。因此,满足受众心理是网络自制剧成功与热播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题材剧精品化发展的当下,玄幻剧收视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对比曾经引发收视狂潮的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目前的玄幻剧发展令人惋惜。本文以传播学的视角,从文本内容、社会环境和受众心理三个维度去探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播背后的多重因素,以期让玄幻剧凝聚更具现实意义的文化价值,吸引更多的观众,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2.
穿越剧一度活跃于电视和网络,受到观众们的热捧。本文分析了其热播的原因,探究了其传播功能,认为其具有文化传递、消遣娱乐和弥补受众心理缺位三种正功能,具有麻醉低龄受众和扭曲历史误导受众两种负功能。  相似文献   

13.
雷雨晴  禹建湘 《今传媒》2016,(2):112-113
近年来,神曲层出不穷,通过受众在自媒体平台的分享与传播,掀起了跨越种族、地域、年龄的全民狂欢热潮.其内容契合受众寻求刺激的审丑心理、消解权威的逆反心理、争先恐后的从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众追求审美日常化的心理需求,是亚文化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选秀节目走过了近十年的历程,拥有庞大的受众基础,有关受众心理的研究也很广泛。《中国好声音》的火爆把选秀节目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其受欢迎的程度不禁引发思考:如今的电视选秀如何契合受众心理?受众对媒介内容又有怎么样的理解和选择?本文站在传播学和心理学的视角看《中国好声音》,从中再探选秀节目的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都市家庭情感剧在各大电视台都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不少剧都叫好又叫座,在都市家庭情感剧热播的背后,除了电视剧本身精良的制作水准外,还有什么其它的因素呢?本文尝试从受众心理的角度来探讨都市家庭情感剧的热播现象,这类剧集除了给观众提供了娱乐性的功能外,还满足了观众深层次的情感需求.曝光效应让观众更喜欢收看这类电视剧,而移情现象让观众更容易入戏,伦理补偿心理使得观众在喜欢收看这类电视剧的同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通过了解受众的这些心理特征,我们发现都市家庭情感剧的热播具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平遥国际电影展“从山西出发”单元通过对山西导演、山西故事、山西空间、山西文化的全景书写和时代深描,将叙事的诗性与抒情性融会贯通,在完成对历史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渐趋圆融,从个人到集体,不断寻唤着更广泛的思想共鸣和审美升格。透过充溢温情治愈、情感哲思的山西故事,俯瞰时代罅隙中的个体命运与审美旨趣;经由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体悟传统与潮流的精神思辨与思想意蕴,从而实现对山西的文化显影与思想巡礼。  相似文献   

17.
电视是大众传播的载体,其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视率,取决于受众的反应,因而必须要考虑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揣摩媒介特性与观众心理需求的契合点。研究受众心理定势,对于把握受众的心态,增强观众的参与性和节目的互动性,提高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和国际化交流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娟 《新闻通讯》2010,(3):44-45
电视是大众传播的载体,其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视率,取决于受众的反应,因而必须要考虑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揣摩媒介特性与观众心理需求的契合点。研究受众心理定势,对于把握受众的心态,增强观众的参与性和节目的互动性,提高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和国际化交流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荆婵 《新闻传播》2009,(8):69-69
社会新闻是与受众心理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正是因为这样,受众心理对社会新闻的影响才显得举足轻重。受众的思想、情绪、喜好等.都是社会新闻所要及时把握的。也只有及时地抓住受众的心理和满足受众的需求,社会新闻才能继续得以发展以及被受众所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视新闻行业受到极大的冲击。网上新闻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受众能及时了解到多方面的新闻,而反观电视新闻,除了直播,一般新闻节目的时效性相对新媒体来说都比较滞后,因此对受众的吸引力就变差了,要想改变这一状态,就必须考虑受众的心理,使电视新闻内容及表达形式与受众心理相契合,才能保证电视新闻稳步发展下去,对此本文通过分析电视新闻受众的心理,结合当下电视新闻采编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