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应用题的条件很隐蔽,不容易直接看出来。解题时必须认真审题,以免漏掉隐蔽条件。例1把20张画片平均分给小红和她的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张?分析与解:这道题中的隐蔽条件就是“小红”,小红也算一个条件,和她的4个同学合起来就是5个同学。也就是把20张画片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张?列式:20÷5=4(张)(答略)例213个同学站成一排,小明的左边有7个人。问小明的右边有几个人?分析与解:这道题的隐蔽条件是“小明”,小明也算1个条件,从小明开始往左共8个人,也就是13个同学站在一排,从小明开始…  相似文献   

2.
应用题教学历来是数学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体会到,除加强一般的解题思路训练外,帮助学生建立“对应”思想是不容忽视的技能培养。 “对应”思想是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极为重要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较顺利地找到条件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打开思路,从而正确地解答应用题。 例1.修一条路,原计划15天完成,实际每天修300米,结果提前3天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修多少米? 解答这道题,如果学生不能自觉地运用“对应”思想,就容易错误地把“原计划15天完成”与“实际每天修…  相似文献   

3.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第41页练习十二有这样一道题:解放军某部进行野营训练,原计划15天行军525千米。实际提前1天行完原定路程,平均每天比计划多行多少千米?通常解法:实际平均每天行的千米数减去原计划平均每天行的千米数,就是平均每天比计划多行的千米数。列式解答是:525÷(15-1)-525÷15=37.5-35=2.5(千米)我在做完这道题后又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因为原计划15天行完525千米,实际提前1天行完。这样实际只用了14天行完了全程。也就是说原计划1天的路程就是实际14天平均每天比原…  相似文献   

4.
下面是两位教师设计的两节“工程问题”新授课片段 ,对比两种教学设计 ,颇有感触。设计一〕出示 :1 一项工程5天完成 ,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2 一项工程每天完成 14,几天可以完成全工程?师 :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各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师 :这里是把工作总量看作什么?生 :看作单位“1”。出示例10 :一条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要10天 ,乙队单独修要15天。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教师把题中的“30千米”改成“45千米”后让学生解答。师 :你发现了什么?生 :两次完成的天数都是6天…  相似文献   

5.
题:一个牧场长满青草,牛在吃草而草不断生长。27头牛6天可把牧场的草全部吃完;23头牛吃完牧场全部的草则要9天。若是让21头牛来吃,多少天可吃完?分析:怎样解答这类问题呢?关键就是要抓住牧场青草总量的变化。我们设1头牛1天的吃草量为“1”,由题目中“27头牛6天吃完”和“23头牛9天吃完”可知,前后两次“青草的总量”相差:23×9-27×6=207-162=45。为什么“青草”的总量会多出“45”呢?这正是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的那3天(9-6)生长出来的。平均每天生长的“青草”应为45÷3=15。从…  相似文献   

6.
历史备课小资料(6则)乾隆受骗乾隆年间,汪由敦当宰相的时候,有一天觐见乾隆皇帝。乾隆皇帝问他:“你每天大清早上朝,在家吃点心吗?”汪由敦回奏:“臣吃4个鸡蛋当点心。”当朝宰相只吃4个鸡蛋作早点已是十分节俭了。谁知,乾隆一听不禁一惊,说:“鸡蛋10两银...  相似文献   

7.
我是班上出了名的“数学迷”,老师和同学都夸我是“小博士”,我特别喜欢钻研课本中的“星号题”。然而我也有遇上“麻烦”的时候。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七册第145页第21题:一次智力测验有10道判断题,每答对一道得3分,每答错一道倒扣2分。小红答完了10道题,只得20分。她答错了几道题?我左思右想,不知从何下手,便跑去问万老师。万老师提示我先假设所有题都做对了,看看该得多少分,与实际得分数相比较后再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能找到答案。并说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假设法。万老师的一…  相似文献   

8.
犤教例犦两次归总应用题“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有三种解答方法:①16×5×4,②16×4×5,③5×4×16。实际教学中,学生理解这些方法都感到困难,更不用说说清解题思路了。产生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应用题本身条件的相互干扰,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教学中一般采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思考有关。前些天听了一位青年教师的课很受启发。摘录教学片断如下:师:大头儿子用表示每人每天吃2个苹果,想一想,他用“”表示什么?生1:表示1人3天吃6个苹果。生2:也可以表示3人1天吃6个…  相似文献   

9.
“质疑解疑”是高邮市实验小学的研究课题,这种课型变老师问导为老师导问,变老师讲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方式变了,学生的积极性高,以敢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荣,以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为荣。下面是用这种课型所教工程问题片断实录。【片断1】复习:口答。(1)修100米长的跑道,需要5天,平均每天修多少米?(2)修一段跑道,需要5天,平均每天修几分之几?(3)修一段跑道,每天完成15,几天可以完成?师:(1)、(2)题都是求每天修的工作量,每天工作量又叫什么?生:工作效率。师:(1)、(2)题之间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0.
“分组策略”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解题策略。针对题目特点合理分组,往往能化难为易,避繁趋简。现列举几例说明如下:【题1】100个和尚共吃100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吃3个,小和尚每3人吃1个。问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个?分析与解:百倍百馍问题。此题可把和尚作这样的分组:…………大和尚:小和尚:1个大和尚对应3个小和尚,即把1+3=4(个)和尚作为一组。100个和尚共有100÷(1+3)=25((组)。则大和尚有1×25=25(人),小和尚有3×25=75(人)。【题2】有位妇人在河边洗碗,过路人问她家中…  相似文献   

11.
例1一个粮店运来5000千克大米,前2天卖出1700千克,剩下的3天卖完,平均每天卖多少千克?例2一个粮店运来5000千克大米,前2天卖出1700千克,剩下的3天卖完。平均每天卖多少千克?通过认真审题,我们会发现,例1与例2几乎完全相同,只有一点细微的差别:第(1)题中“剩下的3天卖完”后面是逗号,而第(2)题中“剩下的3天卖完”后面是句号。虽然两题只是一个标点符号的差别,但所表示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解法也不一样。例1中“剩下的3天卖完”后面是逗号,所以,问题“平均每天卖多少千克”指的是剩下的大米…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98页例10、"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会用分数分析.解答工程应用题。(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刀,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3)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辩证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用分数解答工程应用题;难点是把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小黑板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列式计算,#说说数量关系。(1)修一段路,每天修3米,20天完成,这段路长几米?(2)一顶工程5天完成…  相似文献   

13.
一次和儿子、儿媳及孙女儿在一起吃饭,正在上高中的孙女儿问道“爷爷,你猜猜看,我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我沉思片刻,回答说“上重点大学。”她摇摇头。“买时尚服装。”她又摇摇头。“去境外旅游。”她还是摇摇头。看我犯难的样子,孙女儿笑嘻嘻地说“我最大的幸福就是你们别让我吃鸡蛋。”我觉得好奇怪鸡蛋营养价值高,健身又补脑,我和老伴儿、儿子、儿媳都要求她每天至少要吃上一个鸡蛋。我问她为啥。“我喜欢吃烧烤食品,闻着香喷喷的,吃起来有滋有味,而吃鸡蛋味同嚼蜡,咽不下去。”  相似文献   

14.
一、明确数量关系,复习基本解法。 1教师出示下题,先要求学生把题补充完整,再思考下面的问题。 修一条长30干米的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 (1)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这类题研究哪些量之间的关系?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工程问题应用题的复习。 (3)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你准备怎样列式?并说出列式的理由。 在学生列出算式“30÷(30÷10+30÷15)”和“1÷(   )”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以上…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新教材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有这样一道题:生物小组的同学饲养兔子和鸽子,饲养1只兔子每天需1元,饲养1只鸽子每天需0.5元,该小组每月有90元活动经费,他们能饲养多少只鸽子?多少只兔子?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是这样解答的:90÷(1×30)=3(只)。答:他们能养3只兔子。90÷(0.5×30)=6(只)。答:他们能养6只鸽子。可还有个别学生出现了这样的答案:(1+0.5)×30=45(元),90÷45=2(只)。答:能养2只兔子,2只鸽子。关于这道题的解答方法引发了我们教研组全体老师…  相似文献   

16.
应用题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就是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一、注重一题多解的训练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求解题途径,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李家村农民计划挖一条长150米的水渠,前3天挖了计划的20%,照这样的速度,挖完这条水渠还需多少天?”学生计算的结果是12天,但解题思路不同。解法1:(15-150 20%) (150 20% 3)=12(天)解法2:150 (150 20% 3)…  相似文献   

17.
提高母鸡产蛋率20法肖锐1.喂煮熟的菜籽饼.在饲料中加入7%的煮熟菜籽饼喂鸡,产蛋率可提高10—15%.2.喂养麦.用养麦喂鸡,每月每只鸡产蛋可达到20个左右。对于停止产蛋的母鸡,喂养麦5—7天,即可恢复产蛋.3.在蛋鸡饲料中加2%向日葵籽盘份或葵花...  相似文献   

18.
马小虎有几道题做错了,让我们帮他纠正。例1把一根钢管截成6段,每截一次用时3分。一共用多少分?小虎的错解:3×6=18(分)。分析与解:这道题错在截钢管的次数上。因为把一根钢管截成6段,截断的次数是6-1=5(次),所以总共需要的时间是3×(6-1)=15(分)。例2从200中减去20,加上10,再减去20,加上10,……照这样下去,减多少次后得数为0?小虎的错解:200÷(20-10)=20(次)。分析与解:这题错在最后一次减去的数量上。因为减去20,加上10,实际每次减去10,即(20-10…  相似文献   

19.
公平起见!某日某中学,督学到校抽考,在晨会上向学生宣布:“为了公平起见,今年我先抽考一年级,明年二年级,后年三年级”。学生闻言后……可笑级别:大?儿子问老爸:1和20哪一个大?老爸:当然是20大!儿子:那么我考了20名,不就比第1名好!可笑级别:考试篇老师说:“平时考是点心,百吃不厌;段考是正餐,定时定量;联考是满汉全席,一次就够,你们为什么不好好用功呢???????”学生说:“报告老师,我们正在减肥!!!”可笑级别:吃烧饼有个人肚子饿了,到烧饼铺买烧饼吃。吃了1个没饱,再吃1个还没饱,一连吃了…  相似文献   

20.
有这么一道题:王老师到书店买书,这种书分上、下两册,她带的钱只买上册正好能买20本,如果只买下册正好能买30本。她的钱最多可买这种书多少套?”结果正确解答出来的学生寥寥无几。这道题目与课本中工程问题例5结构相同,解题思路相同,乃至数据、算式、得数都相同。为什么学生认为是“难题”而无法解答呢?学生反映,看不出这道题是工程问题。这不能说与我们对工程问题的教学状况无关。有的教师教学工程问题时,指出工程问题的特征是:一字当头,已知各自完成时间,求合作完成时间。”解题关键是把各自完成时间转化为各自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