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现代文章学研究中一般认为“应用文”一名出自清代,其实早见于南宋。古代应用文的写作理论在汉魏六朝已基本形成,但到“五四”时应用文才作为独立的文章体裁提出来。由于古代对一般文章(包括应用文)与文学的差异经历了漫长的认识过程,所以古代对这个专门文体概念并没有作出科学的解释。不过,前人强调应用文的实用性质,对现代研究应用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我国古代应用文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概括阐述,同时对古代应用文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类别、形式、文风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应用文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萌芽于先秦时期的殷商和战国,发展于秦汉和南北朝,成熟于唐、宋,至明、清,应用文文体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由于古代对一般文章(包括应用文)与文学的差异经历了漫长的认识过程,所以古代对这个专门文体概念没有作出科学的解释。不过,古代应用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人强调应用文的实用性质,对现代研究应用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德裕是中国古代具有“政文一体”特征的一个典型。李德裕政治性应用文融骈入散,是骈体应用文的一大创新;论说文持论精警,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文章是李德裕政治生命的产物、见证和组成,由作者兼资文武、英伟不凡的人格胸襟所形成的“雄奇俊伟”“英雄本色”是其散文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应用文写作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极其重要的社会地位。它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内容丰富。它是我国优秀的文化宝库。文章的起源就是为了实用。我国古代关于文章概念的定义并不一致,文章起源的说法更为分歧。有以刘勰、颜之推为代表的源于“五经”说;有以阮元、曾国藩为代表的源于圣哲  相似文献   

6.
对应用写作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写作”这个名称,虽然是在现代才提出的新名词,但应用文这类文体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三代。早期的应用文,散见于《尚书》这部重要典籍。后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观点,除文学作品外,也包括了对古代应用文(主要是公牍文书)重要性的高度评价。可见,在占代,应用文已广泛应用于国家管理、军队事务、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承担着上传下达、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7.
郭颖华 《文教资料》2021,(2):208-210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课程,主要用于办公领域,也可用于私人书信,许多公文在体式上与书信相同或接近。在行文的结构上、用语上都有相对固定的样式,保留和沿用古代行文中一些措辞和结构,使文章大方得体。随着时代发展,应用文写作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探索传统文化与应用文学习的融合,使教学更加丰富有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形成于汉魏六朝 ,但是由于人们对文学作品与一般文章 (包括应用文 )的差异经历了漫长的认识过程 ,使得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还缺乏整理。汉魏六朝时期 ,对应用文的功用、文体辨析、写作规律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并清楚地呈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9.
我国应用文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已形成自己独特的传统——规范化与程式化。应用文的语言,也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试图从美学的角度来探讨应用文的语言特征。应用文体不同于文学作品和其他文体。应用语言与文学语言相比,一个重在实用,一个重在欣赏。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过;“美的本质是事物的典型性和特殊性”。另一位美学家李泽厚则强调指出:“美的本质在于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10.
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作为综合性、实践性极强应用文写作课,如何改变枯燥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广大应用文写作教师探讨的问题。文章结合高职实际,分析了影响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从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和关键点入手,以较为广阔的视角提出了改进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工学结合”的现代职教理念为切入点,通过对工学结合概念及由来的梳理,撷取其中的精髓——“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法”,把它运用到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开发上,尝试采用与教学同步的“四步渐进法”编撰出切合高等职业教育实际的大学应用文写作教程。  相似文献   

12.
古代文章学是现代写作学的胚胎,而古代文论则是古代文章学的核心内容。从写作风格、表现手法和写作动力等角度对古文论中的基本概念“刚柔”、“虚实”和“情性”进行剖析,以揭示其中包含的写作原理,论述传统文章观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应用文需要美,也应该美。在讲究实用性的前提下,讲究可读性;在注重思想内容真实表达的同时追求美,非但不会影响其实用目的,而且会相得益彰,“实”、“美”双全,使应用文更能打动人心,收到更好的效果。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国古代的应用文大师们都非常善于把握这一特点。他们写作的应用文,或推行政令,谋划治国安邦之策,如战国时期商鞅的《变法令》;或犯颜直谏,维持正义,如秦代李斯的《谏逐客书》;或为民负命,反映民间疾苦,如唐代白居易的《论和籴状》;或陈情表志,诉说心曲,如三国时曹植的《求自试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代应用文与古代应用文是相对应的概念,它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白话文运动及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产生的。陈独秀、钱玄同等白话文运动的干将推动了它的发展,并称其为“应用之文”,在此基础上,刘半农第一个直接提出“应用文”这一概念,他在《应用文之讲授》中指出,“应用文与文学文,性质全然不同”。此外,一些深受西方实用主义思潮影响的教育专家及学者,  相似文献   

15.
文章的文体不同,对语言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要提高应用文的写作水平,必须掌握其语言特点。下面,就从应用文语言的简明、平实性、语言的程式性、语言的模糊性和语言的数字化等四个方面谈谈应用文的语言特点。应用文语言的简明、平实性应用文的语言十分讲求简洁明了,用很少的文字集中宣传一种意念,讲明即止,简明、平实性是应用文语言的基本特征。这种简明、平实的语言特点是由应用文的性质和它的现实效用决定的,也是适应社会交往需要而形成的。老舍说:“世界上最好的文字,也是最精炼的文字。”这种语言风格,正是古人所说的“文质相称…  相似文献   

16.
应用文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极普遍又广泛。应用文的写作不需要虚构和想象,而是受作者主观意图受客观环境影响,受客观环境制约和限制。即:需要什么体裁文种就使用什么体裁文种。一般地说:应用文常用种类包括:书信、通知、报告、计划、总结、简报、纪要、海报、合同、合约、协议、请示等。其表现出的无疑是“实”和“用”。“实”就是要求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允许虚假或空话,需要作者脚踏实地去实践;“用”就是直接应用于客观事物和实际。应用文作为实际生活的工具和手段,是一种具有约定俗成的惯用文章体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4):110-112
文章立足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从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两个方面,对搞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律己修身”、“仁爱孝悌”、“尚群为公”、“崇尚节俭”等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大有裨益;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身作则”、“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为仁由己”等则是我们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应用文历史悠久应用文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已就其内容和形式来看,是原始的应用文的雏形。所谓“神州古籍,唯此最先”的《尚书》,被后人称为“上古典漠训诰之文”,就是一部古代公文选集。我国出土文物中最早用文字书写的简策、版牍,其中多数也属于应用文范畴。《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这部文献是春伙以前历代史宫所收集的政府重要文件的选编,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学、哲学和应用写作的重要资料。《尚书》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应用写作"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应用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课、能力课,应用文是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文体,对“应用文”的涵义在写作界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只是论述不同。笔者最欣赏香港的陈耀南教授在《应用文概说》中对应用文的阐述:“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用’于务实的‘文’章,个人、团体、机关相互之间,公私往来,用约定俗成的体裁和术语写作,以资交际和信守的文字,都叫应用文。”陈教授一语中的,言简意赅地把应用文的根本特…  相似文献   

20.
双语应用文写作是以“双语过渡”的模式,将汉语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与英语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匹配结合的一门文科类公共选修课。双语应用文写作打破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以中、英两种语言具有相同社会功能和应用文体作为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