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今正史》,为《史通》讨论历代官修史之专章。刘知几将史著类型分为两大类:一曰正史,一曰偏记小说。《杂述》篇云:"是知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本篇通说历代正史,篇末则称:"大抵自古史臣撰录,其梗概如此……自余偏记小说,则不暇具而论之。"通观全书,《史通》开宗明义之"自古帝王编述文籍",即是正史;"其余外传",则名之偏记小说。二者之区别,大抵正史以王言帝纪为中心,其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刘知几《史通·书志》对《天文》、《艺文》、《五行》三志的批判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不合理之处,但同时也肯定了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不少纪传体史书除了有"论",还有一种韵文的"赞",一般称为史赞。关于这一体例的来源,前人曾有述及。刘知几《史通·论赞》说:"马迁《自序传》后,历写诸篇,各叙其意,既而班固变为《诗》体,号之曰述。范晔改彼述名,呼之以赞。"赵翼《陔余丛考》卷五也提到:"史迁于各纪传后有太史公论断一段,班书仿之,亦于各纪传后作赞,是班之赞即迁之论也。乃范书论之后又有赞,赞之体,用四言韵语,自谓体大  相似文献   

4.
刘知几字子玄,唐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县)人。《史通》是其代表之作,一向被学术界视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其实,刘知几不仅精通史学,在目录学方面也造诣颇深。他在《史通》中不仅用大量篇幅对历代史籍辨其得失,考其源流,而且在史书的分类、标目和艺文志的改造等方面也多有创见,反映了他丰富的目录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唐代史评家刘知几撰写的《史通》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以此,对刘知几有关史书分类、小说分类逐一剖析,着重论述了刘知几在目录学领域中的贡献,以期促进我们目前的目录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曹之 《编辑之友》1997,(4):60-62
凡例又叫叙例、例言等,它是说明著作内容及编纂体例的文字。它对全书内容、体例的整齐划一是十分必要的,史书尤其如此。刘知几《史通·序例》云:“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今人吕思勉亦云:“凡有统系条理之书,必有例,正不独作史为然,而作史其尤要者也。与其炫文采作无谓之序,毋宁述条理、明统系,而作切实之例。”(《史通评·序例第十》)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刘知几<史通·书志>对<天文>、<艺文>、<五行>三志的批判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不合理之处,但同时也肯定了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知几是唐朝著名的史学家,我国封建制社会由前期向后期转化时代的优秀思想家,也是有卓越见解和实际经验的大编辑家。在我国浩瀚的古代典籍中,如果要列举有关古典编辑学的专著,请容许我建议,无论从著作时序或是探寻精神上说,第一部佳构当推刘知几的《史通》,尽管他的讨论尚仅限于历史编纂学方面。知几字子玄,徐州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正  相似文献   

9.
刘知几是我国唐代伟大的史学家。他在《史通》里对传统历史编纂学的批判以及对历史编纂学的创见,贡献巨大,不仅对我国历史编纂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而且对编辑学的研究与发展也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历史书籍的体裁,刘知几在《史通》的《六家》、《二体》两篇中曾加以总结。他分析唐代以前所编的史籍有六大流派,其体裁只有二种,即编年体与纪传体。他说:“丘明传《春秋》,子长著《史记》,载笔之体,于斯备矣。”“后来作者,不出二途。”在他身后不过八十年,便有了新体例的创立,这就是杜佑编纂《通典》二百卷,开创了典志体(一称政书体),标志着我国历史学研究出现高度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古典编辑学在编撰方法上的突破。杜佑字君卿,唐京兆府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  相似文献   

11.
《汉志·诗赋略》把赋分为四类,其中第四类是"杂赋"。"杂赋"共12家:《客主赋》十八篇,《杂行出及颂德赋》二十四篇,《杂四夷及兵赋》二十篇,《杂中贤失意赋》十二篇,《杂思慕悲哀死赋》十六篇,  相似文献   

12.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他所著的《史通》一书中写道:“盖饵巨鱼者,垂其千钓,而得之在于一筌;捕高鸟者,张其万置,而获之由于一目”。许多著名新闻记者之所以能逮住“高鸟”、“大鱼”,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主题提炼得好。  相似文献   

13.
陈阳 《档案管理》2016,(2):81-82
1 史志编纂工作中档案资料查找的作用 史志是综合记述一个地区从自然面貌到人文历史全面情况的资料性著述,可传承文明、记录历史、弘扬文化、服务社会、借史鉴今、启迪后人.而编纂一部志书的质量如何,特别是史料是否真实可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搜集的档案资料是否丰富完整.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采撰》里,论述史料对编史修志的重要性时,明确指出:“盖珍裘以众腋成温,广厦以群材合构.自古探穴藏山之士,怀铅握椠之客,何尝不征求异说,采庶群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档案资料是编史修志的基础,没有充实的作为历史真实记录的档案史料,要编修好一部内容丰富、可资征信的志书是不可能的.由于档案资料具有数量浩大,内容繁复的特点,在编纂工作中对档案资料的查找收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史志编纂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相似文献   

14.
“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新闻与历史在本质上确实是一个东西。所不同的是,二者存在时间上的差别。因而,新闻和历史有许多共同之处,如它们都强调要真实地反映事实,都强调作者在写作中要具备严肃、公正的态度,要忠于事实,忠于真理。同时,在我国法如烟海的古代史书中,有许多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不仅为后世提供了值得研究的史料、史实,而且也为我们留下了可供借鉴的史家笔法。唐代的刘知几在他所著《史通·叙事件,提出史家叙事的方法.即尚简、隐晦、妄饰。他特别强调尚简笔法的重要作用:“美史以叙事为工,而叙…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唐代刘知几《史通·六家篇》认为《史记》乃司马迁本人自命名,这个说法不正确。赵翼《咳馀业考》、朱筠《笥河文集》、梁玉绳《史记志疑》、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均有考证,指出其错误。王国维举出《史记》中:"凡七称‘史记’(不准确,应为十三称),皆谓古史也"。还列举出古代及  相似文献   

16.
刘知几(公元661年~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等职,兼修国史.刘知几于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辞去史职,"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  相似文献   

17.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稿本)(下称《续提要》)第十册一百七十四页之“籀亭述林”由夏孙桐先生撰写。查考这条只有三百一十二字的提要,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商榷。夏孙桐曰:“籀亭述林十卷家刊本清孙诒让撰”,翻检清末学术大师孙诒让的所有论著及关于他的评论文章,均不见有名“籀亭述林”者,倒是无论宋慈抱、朱芳圃、张宪文分别所做之孙氏年谱,还是孙诒让哲嗣孙延钊所作“遗著识跋三篇”,均提及“籀廎述林十卷”为孙诒让所作,不难理解,夏孙桐先生要么由于笔误,要么失于查考,将“籀廎述林”  相似文献   

18.
在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北京档案史料》2009年第2辑特推出专辑《档案中的五四》以为纪念.该专辑收录的史料包括曾经公布的史料5篇,在原有史料基础上增补史料3篇,新公布史料5篇,共计13篇.  相似文献   

19.
1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书证篇》中使用的校勘方法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生于梁中大通三年,卒于隋开皇十一年。曾官北齐黄门侍郎。他著《颜氏家训》七卷凡二十篇,以述立身治家之法为主旨。其中的《书证篇》、《勉学篇》等颇涉古代典籍的校勘。  相似文献   

20.
(八)史评1.“史评”类目的设立与史评体史书评论、考辨史事与史书的专门著作,称为史评体史书。“史评”作为史部类目,是南宋晁公武私撰书目《郡斋读书志》首先设立的。类内著录图书二十三部,视其内容,可分为三类:一是评论著作,如刘知几《史通》、吕大忠《吕氏前汉论》、杨桔甫《三国人物论》等;二是考辨著作,如刘放《东汉刊误》、吴旗《唐书辨证》与《五代史纂误》等;三是注释著作,如司马贞《史记索隐》、窦苹《唐书音计卜等。晁氏之前,注释类著作,大都随本书著录;评论与考辨著作,或随本书著录,或著录于“杂史类”。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