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中,主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稳健、流畅完成直播,集中注意力无疑是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注意发生的生理和心理原因、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直播中正确分配注意力等层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江凌 《新闻传播》2007,(6):31-31
儒学家苟子在谈到注意力的重要性时曾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我们知道,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尤其是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化,是编辑主体培养发现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没有这一步,一切便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3.
杨丽琼 《新闻世界》2013,(3):107-108
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企业要想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困难了,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已成为现代营销的重点。微博的出现给现代企业营销带来了新的机会,本文从微博营销的优势和微博营销的模式来分析注意力经济背景下的微博营销。  相似文献   

4.
吴可嘉 《新闻世界》2012,(4):146-147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的泛滥使得注意力成为了稀缺资源。在这种注意力稀缺的媒介环境下,媒介之间必然会展开争夺受众注意力的激烈竞争。本文针对注意力经济时代的特性,对媒介生态及媒体间注意力竞争的态势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其竞争中运用的主要方式,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注意力经济对传媒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丁倩 《今传媒》2015,(2):77-79
互联网发展推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渠道由稀缺变为过剩,即信息无限而注意力相对有限,使注意力资源成为一种更具价值的资源。作为传媒经济本质之一的注意力经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由此,获取受众的注意力成为现代营销的重点,而微博的出现与发展又对注意力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营销产生新影响。  相似文献   

6.
先从媒介的“双重出售”谈起:一方面,媒介通过出售自己的传播资源获取受众资源;另一方面,又通过出售自己的受众资源获取广告资源。如果将时下流行的“注意力经济”引入传播领域,那就是:传播回收并出售给广告主的正是“受众的注意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特说过: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 不难发现抢夺“受众的注意力”已成为当下传媒个体间竞争加剧的动力。媒介的竞争说到底是对注意力的竞争。而注意力能否成为恒久的资源,取决于信息源的影响力,也就是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决策主体之信息注意力运用不当,会导致决策失败。信息注意力运用失误表现在注意点选择失误、注意力分散失误和注意力匮乏失误;提高信息注意技能的方法有全面搜集各种类型的信息、努力提高信息质量、持续积累信息、及时反馈信息等。  相似文献   

8.
林亦雯 《东南传播》2013,(4):108-109
广告营销通过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来达到营销目的。现代社会广告信息越来越多,对广告受众的注意力争夺也越来越激烈。而注意其实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那么,在广告的说服性传播艺术中,视觉形象究竟要如何来获取受众的注意力?本文通过研究受众的视觉心理,提出了广告设计,特别是电视媒体广告设计中可能获取观众注意力的重要手段。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步地发生变化,作为广告从业者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有更好的艺术品呈现。  相似文献   

9.
周德军 《东南传播》2011,(10):87-88
凡是深深地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优秀广告,无一例外都具有非凡的创意,尤其在注意力日益稀缺的今天,如何引起受众的注意和认知则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平衡理论出发,主要介绍了该理论在广告创意中的主要应用,以使其在广告创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侯晓晨 《今传媒》2015,(1):25-26,30
关于注意力资源的竞争是注意力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的核心竞争。为了争夺注意力,实现注意力生产力的最大化,自我隐私暴露成为社会的常态。为了快速准确搜索、获取和处理生存必备的信息,拓展注意力资源、提高注意力使用效率以及自主控制注意力的流动逐步成为人们最为迫切的需求和生存的基本能力。传统的隐私观念将被倒置,隐私不是指那些不愿意被别人所注意的个人信息,而是指不愿意被迫注意的。  相似文献   

11.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派通过探究传播资源的生产、分配与流通的问题,提出了"受众商品论"的观点。注意力经济时代,注意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被媒体用来作为商业活动的重要商品。本文从"受众商品化"展开,论述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和注意力经济学派对"商品化"的两种学术观点,阐述"注意力商品化"与"受众商品化"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时代,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而是人的注意力。借助于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所有物品的生产都可以不断翻番,但惟有人的注意力是不可以生产的,它是一种不可再生和复制的准天然资源。因此,当注意力经济的概念引入到中国后,旋即成为了互联网和大众传播媒体研究的新宠,各种媒体都希望能在“注意力经济”的竞争中拔得头筹。 一方面,媒体依靠科技不断地抢夺“眼球”,企求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但另一方面,由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信息资源的共享产生了物质技术的基础和可能,那种靠单纯片面地追求狭义上的独家新闻制胜的做法似乎不再有效。电视媒介,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尽管在播报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3.
吕苏娟 《新闻世界》2013,(7):217-218
【摘要】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网络的普及以及网民数量的大增导致了信息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信息的大增使得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成为了稀缺资源。企业在面临这样一个注意力稀缺的年代,不得不改变原有的营销思路,寻求新时代下的营销思路,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信息呈爆炸式地激增,当下注意力已取代信息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书业竞争异常激烈,能否引起读者的注意力,成为能否赢得读者的第一步。图书出版业如果能合理地运用注意力经济,进行编辑手段与营销方法的全面创新,就能吸引受众的眼球,取得更好的市场效益。  相似文献   

15.
传媒经济是注意力经济,更是影响力经济。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高尔德哈伯指出,在网络信息社会,物质和信息都不稀缺,稀缺的是什么?是注意力。注意力的稀缺性让人们发现,原来注意力可以转化为财富。譬如你拥有了注意力,那么你就可以成为"明星",而明星是很容易赚大钱的——明星体制是注意力经济的赚  相似文献   

16.
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多媒体等高新技术的兴起,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迅速膨胀,使受众完全置身于多信息渠道的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受众的选择对媒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正如首次提出“注意力经济”概念的学者高海伯所说”在信息时代,稀缺的不再是信息,而是人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211工程”大学图书馆近年受众注意力资源开发情况进行调研,结果表明,为数不少的图书馆,在受众注意力资源开发方面存在定位模糊,文献资源建设内容趋同,服务模式、服务项目相互克隆等同质化的倾向.在高校受众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图书馆受众注意力资源开发在经过必要的同质化阶段后,必须走差异化的突围路径,以满足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有效转化为学校教学科研知识信息的需要.本文在分析同质化表现及利弊基础上,提出了破解受众注意力资源开发同质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Vlog(Video Blog)在中国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发展起来。本文从注意力经济视角下,以Bilibili弹幕网站的Vlog发布者为例,主要从受众心理角度下,对Vlog为何能够获取受众注意力,以及Vlog发布者如何将受众注意力转化为经济收益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试图解读Vlog发布者的盈利方式。这对Vlog发布者进一步提高经济收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媒介活动凭借着在短时间内聚合受众注意力的特殊能量,不仅备受企业青睐,而且成为了媒体关注和践行的重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认为,中国媒介已经在从卖内容、卖广告向卖活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受众对传媒的注意力可分为短期偶然注意力与长期注意力。本文所指的注意力属于长期注意力,即指受众对于特定媒体的价值与情感认同,这种情感的忠诚度主要是由于特定媒体的传播内容对于其目标受众的价值亲和力所造成的。要增强受众对某一媒体的情感忠诚度,主要是强化受众对特定媒体的价值探索经纬认同,而这一认同的强化过程,从媒体自身角度来说主要由三方面要素构成:一是明确传播对象(受众定位),即明确自己的受众是谁;二是明确传播内容(功能定位),即你向受众提供的是什么;三是明确你的优势(优势定位),即受众的客观需求与媒体的主观愿望在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