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五四"一代的作家中,郁达夫的作品和人都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郁达夫的经历是极具传奇性的,同时也是很有争议的一个人。郁达夫少时性格只是内向腼腆而已,是很自信的,其"卑己自牧"的性情实为日本生活经验所造成。他留日时期没有资本或者象征性的资本超越种族上的距离以满足自己的本能欲望,影响了郁达夫此后对于日本的态度和政治观点以及他对两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的颓废表现为他对生活的憎恨.在他前期的生活中,郁达夫基本没有享受过成功,也没有真正体味过情感的滋润.留学回国后的1923年郁达夫在小说中突出了"零余者"形象,以把自己放逐在社会边缘来凸现自我、反对生活.郁达夫在作品中较多涉及自杀和疾病.他对人物自杀和疾病的设置体现了他对生活负面价值的认同,是以示弱来表达对生活的憎恨.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2):101-105
郁达夫的情爱小说具有一种独特的悲剧美,与日本文学传统中的"物哀"美十分相似。郁达夫的很多作品通过"失去的女人""失去的爱情"之类设置情节,以便于对"失去"进行反复咏叹;也通过对人物心理和自然景物的优雅描绘,形成作品细腻动人的悲哀美。郁达夫的创作在美学上超出了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而与日本文学的"物哀"美理念相近,是郁达夫深受日本文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个性极强的作家。特定的时代造就了郁达夫,同时也造就了他的独特的浪漫主义小说。他作品中的“自我”形象是在“自己”生活的基础上提炼而成,是郁达夫精神世界的间接表现。表现手法上的大胆、直率也是郁达夫率真个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对于"日本文学与郁达夫的创作"这一课题,学界大多致力于从"私小说"对郁达夫创作的影响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几乎忽视了郁氏创作与日本文学更久远的传统之间的深层联系.郁达夫的情爱书写的独特性是受到日本文学好色审美传统影响的结果.日本文学好色审美传统的接受使郁达夫的作品更加丰富、更具张力的同时,也是造成郁达夫的情爱书写在大半个世纪的文学史中备受压抑和误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是一个格外关注女性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将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归纳为“妖冶放荡型”和“柔慈博爱型”,并结合郁达夫的生平家事,指出郁氏小说中女性形象是与其幼年家庭的三个女性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与葛西善藏在作品自我形象的表现上。具有相通之处。郁达夫有意识地采用了日本私小说的方法,但他并没有象以葛西善藏为代表的日本私小说作家那样成为“逃亡奴隶”,而是努力克服私小说的局限性。表现出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塑造了“社会化的自我”。私小说和社会意识不是对立的概念。文学作品的社会意识不是由题材、主题、方法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作家的人生观及其对人生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日本女性形象在郁达夫早期小说中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其内在意蕴与郁达夫本人切身经历以及个人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考察郁达夫早期小说中的两类女性形象:天使和妖女,分析了她们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意蕴。同时,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社会和文学的双重视角,探讨了郁达夫小说中日本女性形象形成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曾被人称为“中国的佐滕春夫”。郁达夫最崇拜的日本作家佐滕春夫在创作上对郁达夫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他的“私小说”《田园的忧郁》,然而由于生活环境等的不同,郁达夫的作品与佐藤春夫的作品有本质的区别,透过一样的自我暴露和抒情式的表现手法表面,我们看到的是郁达夫作品中严峻的现实感和深刻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中刻划了不少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大多是知识者的形象.由于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和思想情绪.郁达夫小说中的知识者形象已自成系列,他们已形成了沉沦者、零余者、隐逸者三个形象系列。本文拟对这些形象系列作些概括和分析。沉沦者形象系列主要出现在郁达夫早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学史上独具魅力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他的早期创作比较明显地受到了日本自然主义的影响,这充分体现在其作品中的自叙传色彩,自我告白的行方式以及富有日本传统“物之哀”韵味的感伤情绪上。同时,郁达夫又超越了日本自然主义非社会的狭隘的自我世界,发出了对社会、时代的呐喊。  相似文献   

12.
景物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与人物描写或协调或反差。郁达夫作品中的主体形象,大多忧郁苦闷,悲观绝望,颓废消沉,因此他的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或情景交融,或以乐衬悲,都带着明显的"郁氏"风格。而在他的自传体散文中,因以成年人的身份回顾童年的种种,穿插其间的景物描写却开阔大气,清新美丽,是郁达夫作品中打着"另类"标签的一种点缀,但究其本质,仍可找寻出跟其他文章相通之处,这里的景物描写其实也是"零余者"的背景色。  相似文献   

13.
细读郁达夫的文集,就能发现郁达夫对于清代诗人黄仲则有着特殊的喜爱和偏好。他有一篇专以黄仲则为主人公的小说《采石矶》,在这篇小说里,他以"零余者"的形象重塑了黄仲则。郁达夫的诗歌以学习黄仲则入手,这是非常明显的。但他通过对杜牧诗歌风格的汲取,从而超越了黄仲则偏于狭窄苦涩的诗境。  相似文献   

14.
从文学角度赏析郁达夫的作品很容易发现一系列的"孤独"形象,作者在环境、人物、氛围以及为数不多的情节中,都着力描写自我在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投射,小说作品中所存在的所有物品也都为孤立自我而存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以下简称《春》)创作于1923年,这一时期郁达夫作为一个爱国志士分子,已经广泛地接触到社会改良的革命思想,创作思路也逐渐扩大到社会底层人民,从狭小的知识分子"顾影自怜"体现出忧虑国家前途命运的情怀;但作品本身并没有过分渲染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人物命运,而是一贯延续了郁达夫的浪漫主义写作风格,通过一个人的孤独来渲染社会的风貌,通过另一个人(陈二妹)的言行表达底层人民的苦难、抗争、呐喊。本文以下通过对《春》中孤独者形象的分析,解读郁达夫作品特有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5.
《沉沦》里创造的"零余者"形象与五四退潮后的青年的精神状态相呼应,使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造成了一股"郁达夫热",也被现在的文学爱好者所倾慕,大多数评论者研究的都是其中的忧郁青年形象和作品中流露的弱国子民的强烈情结。笔者在阅读时,却被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所打动,郁达夫在《沉沦》中的景物描写占有不少篇幅,并大多由景物牵动小说情节和小说主人公情绪的发展,因此对于景物研究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浪漫抒情作家的典型代表,郁达夫身上集聚了传统文化的大量因子,古典诗文尤其是晚唐诗词对他的影响尤为深刻,这一点在他的旧体诗中清晰可见。而郁达夫小说中那种感伤的情调、"近情"的心灵抒写以及用情绪感觉来结构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样透露着晚唐诗风的余韵。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浪漫抒情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以其鲜明的自叙传色彩、大胆的心理剖露、感伤的抒情倾向,形成独有的浪漫抒情风格。小说《沉沦》是其早期代表作,塑造了以性的苦闷为特征的沉沦者形象。1922年留学归国后,他的创作发生了变化,《春风沉醉的晚上》显示了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在浪漫主义的主调中汲取现实主义手法的成功探索,作品刻划了以生的烦恼为特征的零余者形象。郁达夫的散文小品也独具特色,他被誉为优美的散文家,其记游散文更见其长,《钓台的春昼》就是一篇情景兼到、既细且清的记游散文佳作。  相似文献   

18.
走出沉沦的叛逆者——郁达夫小说"零余者"形象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达夫是一位饱受争议的现代作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小说的颓废描写上,而"零余者"形象作为郁达夫的重要创造却鲜有全面的阐述.本文试从特征、来源、出路、结论等几个方面对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形象做初步的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的创作风格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由他所开创的"自叙传"感伤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主要是从他笔下"零余者"的形象分析其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以独特的浪漫情怀和忧郁的神采在文坛被熟知,而他的嗜酒,同样在文坛众所皆知。酒在郁达夫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冰心曾这样描述过郁达夫的住处,"这是一间多么特别的房子呵!四周围都是酒瓶子、书报、杂志,堆得满满的",酒已经充实在郁达夫的生活中,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郁达夫在生活中无法戒掉酒,在文学创作中酒却也铸就了其独特的创作特色。在通读郁达夫的文学作品后,我们很容易发现"酒"字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随便拿出一篇作品,有的即便是没有"酒"字的出现,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