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重要原则之一,艺术真实的有无及程度是衡量创作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在当代文艺实践中,艺术真实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范畴。作家对艺术真实问题认识的深刻与否,不仅表明了作家对艺术规则的运用程度,同时也影响了作家所创造的文艺作品的质量。在谈及艺术真实时,往往和生活真实联系起来。本文将从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入手,试对艺术真实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生活真实是指客观存在的生活现象;艺术真实是描写在作品中体现着一定的本质规律,渗透着作家的审美认识的生活现象。生活真实是客观的、原始形态的东西,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是第一性的;而艺术真实则是作家对生活真实进行审美概括、加工与创造的产物,是心灵化的“第二自然”,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是第二性的。两者有密切的联系,又是显著的区别。这种关系我们从三方面加以说明。第一,生活真实是具体生动的、活生生的。文学以形象的形式审美地反映生活,因此,艺术真实的形态近似生活真实,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差异。虽然,从  相似文献   

3.
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没有生活的真实,就没有艺术的真实。艺术的真实是以广泛的社会事实为基础的。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叶紫作《丰收》序)文艺要真实地反映生活,首先在于认识生活。纵观中外的艺术史,任何一个想像丰富的纵横恣肆的艺术家,他的想像也不能离开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4.
艺术的假定性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现象,艺术的创造是从具象到艺术假定,再到艺术真实的过程。艺术的假定性使得艺术可以自由地进入生活、反映生活,可以突破艺术手段的某些局限,调动所有的艺术经验,以达到对于生活的本质认识,实现艺术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孙鹏昆 《职业技术》2007,(11):53-54
艺术的假定性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现象,艺术的创造是从具象到艺术假定,再到艺术真实的过程.艺术的假定性使得艺术可以自由地进入生活、反映生活,要以突破艺术手段的某些局限,调动所有的艺术经验,以达到对于生活的本质认识,实现艺术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国内影响较大的几部文学理论教材在真实性问题上的表述;从艺术创造的实践角度,阐明了对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问题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7.
适当地运用虚构艺术是开拓作品意境,提升生活真实的重要手段。在职高作文教学中,大胆地虚构,追求艺术的真实,对提高演的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艺术追真     
文学作品是否真实反映了现实生活 ,历来是许多人争论的话题之一。不管现实型作品重在再现生活 ,不管理想型作品重在表现情感 ,也不管象征型作品重在寄寓意蕴 ,可以说大多数作品都是对生活的反映。一生活真实是指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现在正在发生及将来可能发生的人和事 ,具有客观性。它为艺术真实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而艺术真实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对于内蕴的真实 ,俄国现代作家高尔基有个极其恰当的比喻 :“作者创造艺术真实 ,就像蜜蜂酿蜜一样 ,蜜蜂从一切花上都采来一点儿东…  相似文献   

9.
把自然形态的社会生活,创造成艺术作品;将生活真实、生活美,提高为艺术真实、艺术美,这中间,艺术典型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毛主席非常重视文艺创作过程中的典型化问题。四十年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他就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文学艺术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亚里士多德在坚持艺术摹仿论的基础上强调艺术比现实更真实;王尔德主张艺术应远离现实;波德里亚则提出“仿像”说,认为艺术“创造”现实消解生活。对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问关系的各种思考、理解与回答实际上体现出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气韵之气系指艺文之气.它是作为宇宙本体之气的分体,是人性之气与物之气在艺术创造领域中的交流、融合与凝聚,通贯于艺术创造的主体建构、创作过程、艺术作品与艺术的接受批评.气韵说的根本要求是一切艺术品应当与生命同构.在艺术品中,艺文之气应当流行顺畅如风,凝结强健似骨,虽阳刚与阴柔百态,但皆能显其生动之势,遒劲之力.而气之运化,和谐而有节律,因变化莫测而神,臻余味无穷而妙.气依韵而运化,韵本气而神妙."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乃艺术之至境,亦即"气韵生动"的极致.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是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也是儿童艺术学习的重要途径。儿童艺术课程不能脱离儿童的生活而独立存在,艺术课程必须生活化。新课程背景下儿童艺术课程生活化的途径是:建构源于儿童生活的艺术课程目标,采择贴近儿童生活的艺术课程内容,选择围绕儿童生活的人文主题组织艺术课程内容,实施引导儿童生活的艺术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3.
艺术需要,是人类在享受视听体验、扩大生命体验的基础上,提升生命质量的特殊精神需要;它根源于物质需要和功利性意识行为。艺术需要生成艺术行为,艺术行为产生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构成艺术价值,艺术价值衍生新的艺术需要。以体验性精神需要为逻辑起点,艺术学基础理论就可能发挥作为其他艺术门类“基础规律”的原理功能,并具备开放性、科学性和有机性。  相似文献   

14.
常态人生是现实人生,而艺术人生则是理想化的人生。东方式的艺术人生是将艺术拉进现实生活.而西方式的艺术人生则多是轻视现实存在而投向艺术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艺术化曾经是中国几代知识分子的梦想和追求。然而当生活艺术化真正来临,怀抱人文理想的精英知识分子却发现,艺术不仅没有发挥他们预期的塑造审美人格的作用,相反成为物质时代消解人类精神的得力工具。当艺术遭遇技术复制和传媒播撒时,当艺术的审美特性被泛滥地使用和消费时,当艺术沦落为商业手段时,当艺术赖以汲取生命之源的生活世界也被逼真的仿制时,我们不能不深刻的体验到艺术的危机正是人类自身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该文论述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艺术教育本身应包含的内容以及艺术教育是对重视技术与理性的传统教育的补充,说明了艺术教育对学生以后的人生以及整个社会文明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构成非洲艺术的木雕人物中的性动力是非洲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直接的生命冲动、直观的本能给非洲艺术带来强烈的生命力与形式感,丰富了非洲艺术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古典艺术是以美为本质的话,现代艺术则应当以丑为主题。相对于美,我们对人生负价值的具体内涵及其对人类的意义,知之甚少。因此,我们的时代任务,就是重新建立一个对人生负价值的体验为根本点的系统的丑学。  相似文献   

19.
客家民俗艺术是与生活同行的艺术,它的创作者不是文人显贵、艺术名家,而是亿万辛劳耕作在广袤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它是一种充满吉祥、美好祝愿的艺术形式,历经千百年的洗礼,在世事沧桑的更迭中,历久弥新。从民俗学的视点,结合艺术学的形式法则,从客家民俗艺术的广泛性、生活化、象征性、传承性以及创新性诸方面探究客家民俗艺术的视觉化过程及表现形式,剖析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的版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是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具民族文化特质的画种。少数画家缺少对生活的积累。只有把艺术的生活性和创作者的艺术表现力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