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你看你看译名的脸 好的电影译名总能让人过目难忘,唤起观众强烈的观赏欲。大概在十多年前我读到大作家纳博科夫的惊世之作《洛丽塔》,几年后又看到根据这部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电影是台湾人的译名,叫《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个译名可以说令人喜出望外,它远比《洛丽塔》(Lolita)的原名要传神得多。小说描绘的是老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2004,(29):10-12
你看你看译名的脸 好的电影译名总能让人过目难忘,唤起观众强烈的观赏欲.大概在十多年前我读到大作家纳博科夫的惊世之作<洛丽塔>,几年后又看到根据这部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电影是台湾人的译名,叫<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个译名可以说令人喜出望外,它远比<洛丽塔>(Lolita)的原名要传神得多.  相似文献   

3.
对不伦之爱的责罚权,极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和操纵看电影《丑闻笔记》(Notesona Scandal),立刻想到《洛丽塔》,想到《生死朗诵》,一个中年男人和少女的爱,或者,一个中年女人和少男的爱。在洛丽塔时代,这种男女关系尚不能被公众原谅,到《丑闻笔记》里,还是不能原谅。  相似文献   

4.
包振宇  方芳 《新闻爱好者》2011,(18):116-117
电影是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电影的片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好的译名有助于实现影片的文化传递功能。美国影片《国家宝藏》片名具有十分微妙的法律文化内涵,译者应当在充分理解片名与相关文本的互文性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当的译名。  相似文献   

5.
电影是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电影的片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好的译名有助于实现影片的文化传递功能。美国影片《国家宝藏》片名具有十分微妙的法律文化内涵,译者应当在充分理解片名与相关文本的互文性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当的译名。  相似文献   

6.
"我请读者想象我们正在德黑兰读《洛丽塔》,"阿扎尔·纳菲西女士写道,"这部小说叙述一个男人为了占有、俘虏一名十二岁少女,间接导致她母亲夏洛蒂死亡,并将她当成禁脔长达两年。读者可能不解,为何是《洛丽塔》?为何要在德黑兰读《洛丽塔》?"  相似文献   

7.
冯宇乐 《新闻世界》2013,(6):280-282
在全球化语境的今天,以电影等为代表的跨文化传播活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电影中广泛应用的非语言符号也对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起到了加强交流、沟通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动画片《Wall-E》(中译名《机器人总动员》)来阐述电影中的非语言符号是如何促进跨文化传播活动更好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读书偶得     
再说《洛丽塔》《洛丽塔》或许应被看成某种计谋的产物。作者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多年,此前他只在俄国流亡文学的小圈子里享有名声,而他用俄语写作的那些小说,几乎完全不为新大陆的读者和评论界所知。《洛丽塔》改变了这一切,从此他成了焦点人物,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全世界。论者尊之为继康拉德后第二位采用非母语写作成功的作家,《普宁》、《微暗的火》等作品继续引起轰动,早年诸作亦经自己或他人之手译为英文重新出版。纵览二十世纪文学,纳博科夫堪称“大师里的大师”。而《洛丽塔》能成为纳博科夫人生与写作上的转折点,又与所写内容有关,它迹…  相似文献   

9.
林海东 《青年记者》2006,(23):57-57
帕帕拉齐就是“狗仔队”。这个词,来源于意大利电影大师费里尼的电影《LaDolceVita甜蜜的生活》,这部片子拍摄于1960年,描写了帕帕拉齐们的生活。片中有个专门偷拍明星照片的摄影师,他的名字Paparazzo,这就是后来帕帕拉齐Paparazzi的祖宗。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很有名的香港译名,叫  相似文献   

10.
洛丽塔     
原作:[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955)导演:[美]阿德里安·莱恩(1997)我感兴趣的问题是,如果一位导演试图传达小说家的意趣,他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如果他试图借助电影手段将这种理解表现出来,电影本身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将电影是否忠实于原作作为判断其高下的标准。《洛丽塔》前后两次搬上银幕,第一次出自斯坦利·库布利克之手,纳博科夫亦曾参与改编,然而他说:  相似文献   

11.
纳博科夫是杰出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在其代表作《洛丽塔》中作者采用了独特的元小说的叙事结构,完美诠释了后现代主义质疑客观真理、拒绝价值判断、强调意义的不确定性的特质。这部作品也成为20世纪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典范。本文旨在探讨《洛丽塔》中真假共存的元小说特征。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引进出版了伊朗女学者阿扎尔·纳菲西的小说《在德黑兰读〈洛丽塔〉》,该书2003年问世,马上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纳菲西出色地升华了“洛丽塔”形象内涵,重新定位了这一形象的文化价值,从此结束了半个世纪社会对“洛丽塔”的集体意淫——很纯情很性感也很另类.  相似文献   

13.
Open Access中文译名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景娣 《图书馆杂志》2005,24(10):34-36
搜集统计了国内目前现有的“Open Access”中文译名,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对“Open Access”的中文译名进行了剖析,从科学性、通俗性、习惯性以及语义的准确性等方面说明了目前绝大多数“Open Access”中文译名的不妥之处,提出“Open Access”较适宜的中文译名应为“开放访问”。  相似文献   

14.
目前 ,我国不少期刊已有了自己刊名的译名。但笔者发现 ,有的期刊刊名译名既忠实贴切又传旨达意 ,有的则不尽然。人们阅读译名 ,自然要顾名思义 ,名不正则义不确。因此切不可小看期刊刊名译名 ,它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期刊刊名译名不妨可采用以下三种主要方式 :   一、“照搬不误”式“照搬不误”式是期刊刊名译名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即直译式。我国期刊刊名译名时大都采用此方式。如新华社主办的综合性半月刊《环球》译为Globe;北京出版社主办的综合性文学双月刊《十月》译为Oc tober;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主办的半月刊《…  相似文献   

15.
(一)外国人地名和其他专名译名统一,确是刻不容缓的问题。这个问题有短期解决和长期解决两个办法。短期解决:今年四月在地名委员会上讨论时,大家意见,外国地名译名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世界地名译名手册》为准;这个手册可采纳大家意见,进行修订,并补充一些重要的历史地名。外国人名译名,则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修订本)》以及其他语种的姓名译名手册为准;这些手册也要修订补充。长期解决,则  相似文献   

16.
感谢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和马吉德·马吉迪这样的电影大师,让我们不再对当代伊朗一无所知。不过,银幕所展现的仍然是乡村的、边远的,而城市知识分子的,尤其是女性的生活状况,则仍然讳莫如深。1979年革命之后,外界通常以为,这个文明古国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已不复存在。玛赞·莎塔碧的《我在伊朗长大》或可扭转这一印象,这些黑白方格漫画,如流动的电影画面,叙述着近三十年来德黑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悲欢离聚。此书先以法语在巴黎出版,与同期在美国上市的另一本《在德黑兰读〈洛丽塔〉》一起,轰动世界。在西方媒体对伊朗多年妖魔化报…  相似文献   

17.
《出版工作》1989年第7期所登《海峡两岸人名译名的差异》一文,我们已经拜读。作者郑启五同志提供的资料以及所附人名译名差异对照表很有参考价值。但他在文章中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海峡两岸……各自为阵的译名……说明了政治上对立的‘城门之火’殃及了‘译名’这一池鱼”。甚至出现“你用我不用”,“我用你不用”的译名标准——,我们认为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6,(41):90-90
★《禁锢在德黑兰的洛丽塔》苏友贞三联书店2006年10月定价:17元这本书收集了作者近年阅读、旅游和回忆的散文,书名脱胎自伊朗裔英国文学教授纳飞滋的书《在德黑兰读洛丽塔》。苏友贞是台湾旅美作家,因在《万象》上写文章而进入大陆读者视野,在她的随笔中,英美知识分子式的文雅十分鲜明。★《扫起落叶好过冬》林达三联书店2006年10月定价:38.5元林达文章的结集,包括美国的历史故事,法制国家立法和司法的故事,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故事,以及一些读书笔记和随感。所收文章故事性都很强,趣味易读,但不失内涵。★《雷蒙·阿隆回忆录:五十年的政治反…  相似文献   

19.
如果用酒来比喻电影的话,那么有些电影就像是用工业酒精勾兑的假酒,喝了会使人的中枢神经发生紊乱,甚至致盲,比如《色戒》《集结号》《南京!南京!》等等:有些电影则像是用发霉的红薯千酿造的劣等货,喝了会让人感到有一种怪味,甚至倒了胃口,比如《三枪》《无极》《黄金甲》等等;还有一些电影,则好像被偷懒的导演兑入了过多的自来水,喝起来淡而无味,比如《孔子》《非诚勿扰》《千里走单骑》……  相似文献   

20.
《现代声像档案》2005,7(6):57-58
上世纪30年代初期,随着《歌女红牡丹》、《虞美人》、《雨过天青》、《歌场春色》等中国最初一批黑白有声电影的问世,电影歌曲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导演孙瑜是电影音乐的先行者,被誉为“中国电影音乐的开山鼻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